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晚清时期是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一书统计.  相似文献   

2.
邬静洁 《中国出版》2014,(19):70-70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半个百年,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中国文坛涌现出众多思潮、流派、社团、作品,国内外也出版了多种有关20世纪文学史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专著,却唯独没有一部大型的文学编年体著作。由卓如、鲁湘元主编,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编年》)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大型文学编年体著作的空白。《编年》采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平实的叙事之中,用客观、公正、准确的史料回顾了20世纪前50年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完全用史料说话的文学历史专著,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姜华 《编辑学刊》2007,(5):38-40
一、大学出版学术出版理念的产生 自近代以来,许多教育新理念自国外引进,20世纪初陆续成立的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无不深受到欧美大学的影响.期间欧美大学对大学出版的学术定位,对中国大学的主持者和大学出版的实践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在历经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与戊戌变法流产之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世纪初发端的“西学东渐”刺激了晚明萌芽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剧增,在广设工厂、企业的同时,官营、民营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各出版机构陆续采用新式印刷技术和设备,印刷出版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八年出版的《日本出版百年史年表》,布川角左卫门主编,社团法人日本书笈出版协会出版,全书共1128页,约370余万这部《年表》以编年的体例记载了从明治初乍日本近代出版事业兴起始,到一九六七年为止  相似文献   

6.
《河北科技图苑》2000,(Z1):9-14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同文馆"在建立之初就注意到藏书建设,通过赠与和交换的方式从国外获取了一批外文图书.1887年建立了专用的"书阁".当时有"汉文经籍等书300本,洋文1 700本,各种功课之书、汉文算学等书1 000本".  相似文献   

7.
1850年上海第一张报纸<北华捷报>创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世纪初的上海已超过香港、广州、澳门等中国近代报业的发源地,取代香港成为中国的报业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一场时代的大变局,处于中国新闻中心位置的上海商业性报刊也面临一场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一部近现代出版印刷史料的宏篇专著《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于日前问世。该书为叶再生先生专著,系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书共4卷21篇,近400万字,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述了19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近一个半世纪,出版业在中国的历史变迁,是继《中国印刷近代史》、《中华印刷通史》之后的又一部出版业大型史料专著,观  相似文献   

9.
前言研究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需要经常查考一些史实,核对一些年代。解放前出版的余戾林的《中国近代新闻界大事记》,和解放后出版的张静庐的《近代出版大事年表》(见《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附录),部分地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两部大事记都极为简略,有的地方袭用旧说,还有一些舛误。编写这部《史事编年》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自21世纪初以来,近代出版史研究热潮兴起。当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之后,随着国人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学习热情的进发,书刊传播媒  相似文献   

11.
一、回顾与综述 (一)近现代书刊印刷工业的兴起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又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千百年来,通过印刷术而问世的卷帙典籍浩如烟海,使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得以保存和传世。中国自隋唐时期发明印刷术以后,出版印刷业一直很发达,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不仅传至朝鲜、越南,还东渡日本,往西,通过西亚阿拉伯国家传至欧洲。印刷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近代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里,考察了国内多个省份和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教育状况,以坚定的信心和坚韧的性格,在20世纪建立了职业教育理论,开展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宋原放主编的《中国出版史料》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于2001年至2006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宋原放、王有朋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上、下卷)所选收的史料论及春秋(公元前770年)简帛时期到20世纪初(191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出版活动,其中1840年以后的近代史料因另有《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的出版,故在古代部分仅选收少量史料. 由汪家熔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上、中、下卷)所收史料包括的时间从1815年起到五四运动前,收录近一百年新形态的出版史料,传统形态的出版一般不涉及.史料尽可能收录档案等原始史料,有些事件暂缺原始史料时,选些亲历其事,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较多史料线索的当代署名文章.  相似文献   

14.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略回顾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为核心的中国"新学"产生、发展之历程,着重对基督教传教士译著西书的规模、内容进行梳理.结论为:基督教新教从19世纪初开始入华传播.中国"新学"是与之相伴而生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大学出版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9年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设立译书院,1902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编书处,标志着中国大学出版的诞生.由于他们成立后只出版了少量的出版物,因而在出版界未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强 《兰台世界》2012,(1):32-33
中国的民间商会兴起于20世纪初,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动的产物,而且在很大意义上也映射着近代中国变动的历史足迹。自20世纪80年代始,近代商会研究——尤其是近代地域性商会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截至目前,这一研究主要以苏州、上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悄然兴起。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发展虽然有其落后性,但它的出现给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体现的公共、公平、公益特性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推行的一些读者服务如"巡回文库"、"邮寄借阅"很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起自近代迄至当前20世纪末的日本的出版和社会现况,尤其是本世纪百年来的发展过程,并提供研讨的资料。先概述如下。 历史上具备卓越读写能力并对书籍怀有物神性情感的日本社会,在19世纪下半期明治政府就欲建立国家主义体制,并以教育立国为目标。出版业随着近代印刷业的兴起而发展,并以战争为契机趋于发达,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上有数的出版大国。不久,日本并吞朝鲜,又相继侵略中国和亚洲诸国。日本竭力排斥来自欧美的各种思想,抑制言论思想自由,从而形成超国家主义社会,结果因孤立于世界而战败。出版事业亦濒临崩溃。 从本世纪后半期起,在东西方冷战形势下采取追随美国的政策,制订了“放弃战争,  相似文献   

20.
《河北科技图苑》2000,(Z1):15-19
中国近代正规高等学校图书馆到现在只有1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筹建的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图书馆.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校章程就规定,要"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而广天下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