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尽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其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构成(一)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层次和生态环境因子1.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三个层次。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个体生态环境三个层次。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群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是以高等教育为中心,对其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要保持一种生态平衡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主要受制于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交换关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平衡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生态环境”要求学生工作必须建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人”的发展的学生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女子高等教育的变迁与社会的化现代化过程和现代化程序密切相关。首先以西方女学的传入为视点,梳理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控化历程:西方女学传入的肇端与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孕育、兴起,男女同校教育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等。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从比较的视解对中国子女高等教育的现况和问题进行了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并展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未来,指出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是相对于宏观生态而言的,是以教学为主线,围绕高等教育活动形成的多维环境的综合。高等教育的微生态环境建设即是从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视角出发,以教学为主线,运用生态学的整体效应、生态位及耐度与最适度原则,重点进行高等学校校园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及教育主体生态环境等三个子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是相对于宏观生态而言的,是以教学为主线,围绕高等教育活动形成的多维环境的综合。高等教育的微生态环境建设即是从高等教育的微观生态视角出发,以教学为主线,运用生态学的整体效应、生态位及耐度与最适度原则,重点进行高等学校校园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及教育主体生态环境等三个子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实行受制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这种独特的社会生态环境影响和“规定”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和逻辑,制约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并且它本身又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其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相适应和协调,实行坚持与发展、改革与稳定、克服与发扬相统一的方针,以实现其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尽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其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市场竞争下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促使高等教育向多样化和层次性发展,普通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如何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持续发展,其“产品”——学生被社会接受并成长是关键。本文通过对市场竞争下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特征和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阐述了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规律,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物教学应自觉承担起生态环境教育的责任. 中学生物教材包含有丰富的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的内容,为实施生态环境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和形式要注意多样性,要特别注重生态环境教育的效度、广度、力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都普遍关注德育的内客、方法、措施是否优良、得当、到住.而对道德健康发展的条件,德育生态环境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而使德育工作常常是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变革一些陈旧落后的德育观,创设新的德育现:培育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系统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精神风貌和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存在布点分散,乡镇中心完小以下的学校规模较小,学生走读的现象比较普遍.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差等许多问题和困难.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文章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的突出问题,作一些思考,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的视角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析视域,把教育与其存在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强调教育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立场和出发点。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包含物质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要素。在具体的结构形式上,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表现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以及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从自由与约束的视角来探讨政府与高校、校长与教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价值观探析——兼谈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三大类型。在对不同的生态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把握生态环境对人类整体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苗族文化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知识,包括对生物物种的认知和区别、对生物间互动生存方式的理解与把握、对生物资源利用的表达、对不同生态系统的认知与区别等。这些生态知识在苗族的言语活动中不可避免地把本民族生态认知加以充分的展示,致使我们生物剖析苗语,发现其对生态认知有规范和细密的表达。本文仅以苗语地名、物种分类名、物种专用名以及广为流传的苗族谚语和歌谣祭词为研究对象,揭示苗语中所表达的生态知识和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与制度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制度 ,使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的制度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在分析框架中引入制度环境这一外生变量 ,重点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关联性 ,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特点。讨论的要点为 :在原有计划配置的框架中不可能使资源再扩大 ;资源的增量主要是在市场环境中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文化的广阔视野中,课程是高校关注的焦点。课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组成,隐性课程具有德育导向、启智冶关、行为规范等功能。我国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隐性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管理优质、服务周到的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20.
清代贵州山区开垦与生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代贵州迅速膨胀的人口、政府的垦山政策、玉米在山地的种植导致的山区开垦及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贵州山区的开发不应忽视生态效益,应寻找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