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一个集政治上的倒退和学术上的卓著于一身的复杂人物。在政治立场上他是保守的,而在学术上,他整理金石文字、抢救大内档案、校斟善本古籍、流传名家著述、搜集和考释甲骨文字、研究敦煌文书,搜罗图书建私人藏书楼“大云书库”,于艰难困境中为中国近代图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一个集政治上的倒退和学术上的卓著于一身的复杂人物.在政治立场上他是保守的,而在学术上,他整理金石文字、抢救大内档案、校斟善本古籍、流传名家著述、搜集和考释甲骨文字、研究敦煌文书,搜罗图书建私人藏书楼"大云书库",于艰难困境中为中国近代图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学术史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事业史两个视角出发,本文考察近代在文化资源整合上的思想和历史实践。顾颉刚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思想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图书、档案、器物等文化资源整合,是近代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学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文化资源的实体聚合,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的编刊,档案考古材料等的公布,文化资源整合学术基础和组织合作的构建,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4.
邢云林是近代比较有影响的图书馆学家之一,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积极探索,他是我国最早讨论集中编目的学者,写就了探讨图书采访学的系统性专著,较早地开展了图书馆期刊管理的研究,然而目前学界对于他的生平、图书馆活动及学术成就尚无专门研究。文章对邢云林的生平及其在图书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期刊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一书的学术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何多源是近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在图书分类编目、图书管理业务、古籍善本题识、地方图书馆史、地方藏书史以及书目编纂等方面均有独特贡献.直到现在,何多源在图书馆学术上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仍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一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本文主要论述了梁启超在文献学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他积极创办图书馆,参与图书馆活动,其一系列文献学的思想和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和现代学术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云南省图书馆书库大楼正式落成,仰望着这高耸雄伟的二十一层楼房,全馆职工欢愉之情不可言状,无不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他(她)们也是参与者,正是因为他(她)们的艰苦劳动,辛勤的汗水,才确保了大楼建设顺利建成。此时此刻,凡是参与过图书搬迁的职工,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段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作为原中文借阅部的一员,为将本部管理的一百三十万册图书干干净净、完完整整地搬进新书库,早在春节过后,中文借  相似文献   

9.
缪荃孙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其一生搜集图书、传播图书,并以启迪后学为己任。他求真、务实的治学思想与风格,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图书分类法是在学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的学术性,反映了学术发展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论述了中国古代学术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分类思想,指出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类叙、提要的撰写。互著、别载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1.
图书是最早的媒体图书是什么? 这个看来耳熟能详的问题,今天确有许多值得认真深究的地方。尤其在传媒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各媒体之间相互交融与转换的情况下更有值得深究的必要。今日之图书已完全不同于昨日之图书了。目前,对“图书”的定义有两个方向:中国人更多地从图书的内容来定义图书,而西方人更喜欢从形式上来定义图书。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来自刘国钧先生的《中国书史简编》,刘先生是研究中国图书史方面的权威,他总结了一套中国图书史的发展体系。他认为,“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中国书史简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他这是以图书的内容来定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的渊源,中国近代图书馆不少在编目、流通等常规业务之外,也进行出版印行活动.文章从图书的出版、印刷与发行,出版图书的广告,出版图书的书评,出版图书的呈缴四方面介绍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书业性质;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定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具有“观照当代,展望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将出版一部大型图书《中国文化精要》。该书由阙道隆主编。书中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源流、特点和成就。包括:中国文化研究概况;中国文化地理环境;多元的文化源头,从远古到近代的中国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组织、典章制度、学术、宗教、文字、教育、典籍、文学、艺术、工艺、建筑、科技、饮食、服饰、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古代图书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版权保护起于近代。1910年,清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标志着中国的版权保护进入系统的法律实施阶段。但是,版权保护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书版权意识以模糊复杂的形态存在于古代图书史、出版史和法律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不仅在哲学、文学、美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教育思想上也有不凡的见解。他的“培养完全人物”等教育观点至今仍颇有启发,王国维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无疑是独居一席。  相似文献   

16.
李景新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图书馆学家,他在图书史、图书馆学理论以及广东地方文献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广东学术发展乃至中国学术的发展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谈谈书库里的图书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保护技术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边缘科学,它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研究图书文献的损毁规律及保护方法,是延长图书文献生命的一门科学。本文就图书保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奠基者,提倡广见闻而开风气,以启迪民智,振兴中华。梁启超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来源于他对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和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图书馆理论和对图书的辨伪、考订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丰功。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1-117
章学诚重视学术源流的疏浚,而不是泛泛的学术考辨。他认为纷繁芜杂的图书差异和门类众多的学术纷争都可以转换为源流之辨,而目录学的旨趣即在于通过疏浚学术源流,引领"流"意义上的现实图书和学术回归"源"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从而将图书和学术化约为历时性的时间序列,而不是共时性的空间秩序。源流二分既是他考察图书、学术的根本视野,也是规范目录学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疏浚学术的"源流",才是章学诚久执不改的目录学信念。  相似文献   

20.
容闳是近代美国图书馆第一位华人图书管理员,亲身经历过美国近代图书馆工作,并积极利用图书馆向美国传播中国文化;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启蒙者交往密切;他的留美幼童学生中有人涉及图书馆事业;他所开创的留学之风波及中国近代图书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