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对促进学生思维从定性向定量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操作复杂,一线教师很难在课堂中真正实践完成。本文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设计,此实验步骤简单,方便课堂生成,便于引导学生从“宏观-曲线-符号-微观”四种表征方式对反应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思维转变,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恰当的视角和适合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选择好视角来设计教学非常重要。从微观着手与宏观着眼的视角出发,运用微观时事与宏观史物相联系、微观叙史与宏观史论相印证、微观知识与宏观价值相统一等策略来设计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化学中学习者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建立三者问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的思维方式,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然而,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恰好是缺乏将它们进行有机联系的能力,学生很难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符号和从宏观到符号的抽象。本文通过对学习者三重表征形成过程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及认知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4.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表征能力则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北京市普通中学的196名高二学生进行三重表征能力测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解释化学反应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无法将宏观、微观、符号三个角度联系起来看待化学问题,并存在不少迷思概念。基于此,本文提出教学中要结合化学史,挖掘化学符号背后的历史意义;从定量的角度,用符号来精准表征宏观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独特的化学眼光,自觉地以三重表征来系统审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水的生成和分解为主线,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化学变化本质,促进学生对三重表征(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的一致性认识,引导学生从表层学习进入深层学习,从定性到定量了解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呈现了一则化学元素观教学的具体课例。  相似文献   

6.
结合教学实例,具体分析四重表征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化学观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等方面探讨生物学思维方式特点,提出生物学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教学策略:必须深刻理解三重表征的含义、特点、形成阶段与教育教学意义,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表征教学;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多重表征,促进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形成,为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供新角度。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以“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组成、结构的角度再识物质的多样性,初步建立“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的化学学科思维。探究“氨分子”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再识原子、分子、离子与物质的逻辑关系,掌握化学用语,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归纳“发烟实验”的实验原理,体验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建立“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9.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从三重表征视角认识化学世界,新课标中多次强调从宏观、微观、符号层面学习化学,新课标中科学思维解读部分更是明确指出: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以三重表征为主线的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充分体现知识的逻辑性与整合性。构建基于三重表征的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思路,并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例开展高三单元复习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宏观表征、探本溯源、深化理解、抽提观念等教学流程,突出三重表征对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变化与平衡"是化学反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是化学反应研究的主要探索方向,"预测与控制"是化学反应研究的主要功能旨向.结合案例,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要以这种基于学科本原的认识为依托,突出"变化、平衡、速率"等主要研究内容,建构科学概念;突出"微观、定量、动态"等主要...  相似文献   

12.
化学学科发展经历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化学符号是全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学科独具的特点,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从宏观—微观—符号水平进行教学,即化学三重表征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雨  毕华林 《化学教学》2021,(4):49-53,86
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重视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层面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甲烷”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起始。基于三重表征视角,从“甲烷”教学内容素养价值的挖掘、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突出三重表征对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有机反应、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外事接待工作流程顺序对<外事英语>课程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课程宏观设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基本思路;中观设计解决课程内容的序化问题,并确定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微观设计确立工作情境获取、工作任务和综合项目实施、工作评估的"三阶段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微观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宋小宏 《化学教学》2023,(6):35-39+92
以UbD理论为支撑,对“化学反应速率”一课进行教学设计。研究表明: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设计有助于达成“教、学、评”一致性,融合PhET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模拟的化学反应,能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学习,提高学生联系和分析宏观现象与微观可视化的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运用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的能力是理解许多化学概念和现象的关键。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描述和解释过程中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不够精确、直观和高效的问题,满足学生体验构建概念或原理过程的需求,教师将虚拟实验工具与传统实验融合开展主题教学,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多角度、多层次实验与探讨”,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核心概念。实践证明,科学应用虚拟实验工具开展“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等主题教学,可以精确表征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的关系,助力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实验的精确定量分析,破除认知障碍,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一、“符号表征”和化学方程式符号表征是指符号在大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化学中的符号表征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符号语言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这些化学独特的符号体系,有其特有的语言和语法规则,是化学学科内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它作为一种思维的工具,将宏观物质和微观构成系统地联系起来。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最简明的方法,也是国际上描述化学反应的通用语言,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征形式。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也是高中教材选修教学与选考复习的重要内容.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三复习教学实践,通过设置挑战性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同时有助于学生将外显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内隐的思维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微观、图像表征等多角度解读中和滴定曲线图,重新构建对中和滴定实验及其图像的深度理解,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守恒观、平衡观、辩证观等化学学科核心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图像的潜在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