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文教学有两个问题容易被教师忽略,一是学生的作文过程,即他的作文是如何写成的。二是作文讲评,作文讲评课比指导课更有意义、更有实效、更有价值。因此,作文讲评课需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下水”思想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下水”练笔。他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  相似文献   

3.
作批改是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小学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时都是十分精细的。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并不赞成语教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批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精细或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这个范本,那么学习修改岂能离开范例,老师怎能可以随他们自己改去?叶圣陶先生曾“亲自逐字逐句地批改”了肖复兴初三时写的一篇作。使复兴感到在“写作道路上迈出的脚步方才比较扎实一些”。因此在他的儿子写作时,肖复兴也“觉得应该像长辈待我一样,将一份诚心、耐心给予孩子”。给学生做个样子,让他们有法可依,我想小学语教师是应该精批略改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一位学生的作文。该学生美滋滋的,又忐忑不安地瞅着周围的同学。这时,有学生举手揭发他的作文是抄来的。该学生顿时无地自容,等待着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认识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训练,并不是文学艺术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作家和文学创作者。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  相似文献   

6.
LM作文话题 我知道刘念友老师,是通过"焦点访谈".看到他黑黑的脸,看到他接受采访时朴实的衣着,听到一句句朴实的话,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就像一个网友说的:"这是一种爱,一种博大的爱."可同时,一个大大的问号也冒了出来:这些贫困生的教育,仅靠一个教师够不够?整个社会呢?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等。可是当把七十名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一座大山,于是我便每灭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个神仙把这座山搬走了,可我面前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虽然有些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改与学生的学脱了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作文批改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从实践中我认识到:这种置学生于一旁,教师单纯的书面批改,即使是红字满篇,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是事倍功半的。  相似文献   

8.
作文如何批改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当下存在的现状是,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问与精力,结果却收效甚微。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很早就谈到这一问题,他说: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那就是徒劳无功。笔者作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从教近二十年来,一直在实践中尝试着,思考着。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批改形式,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作文,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这既是叶老先生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多年作文教学的真知灼见。通过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我也越来越觉得:语文教师能经常下水作文,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材料作文     
【重点指导】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认定这是上帝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从《课标》对作文的定义来看,小学阶段定义为“习作”。这一定义明确指示我们小学六年作文训练强调一个“习”字.以练习为主。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之门》一书中提出类似的观点:教师和所执教育的学科是水乳交融的。教师所教的是他所有的,是内在于他的,从他心里流淌出来的,也就是他自己。单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一个活的教学资源,对引领孩子进入写作之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促成教学相长,使习作练习更有效。当下,孩子们习作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无素材可写;二是怕写不好。我针对这两点谈谈教师本人应如何做,方能帮助孩子解决“无米之炊”“习作真难”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从做学生到做教师,评判作文一直叫“批作文”。某次和一东北来的老师一同阅卷,他管“批作文”叫“判作文”,我听后觉着既新鲜,又合理。  相似文献   

13.
作认为,真是做人之本,也是作之本,因此,教师在作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他所想,说他想说,将心中对生活的真情实感通过字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英国教师布罗迪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50年前的一叠练习册,那是波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他顺便翻了一下,很快被小作者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彼德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有被淹死;有一个说,自  相似文献   

15.
他半路出家做教师却成了“作文名师”,他把“作文”当成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他就是曾经作文书里的那个“田老师”“作文教学特色学校”竹园小学的校长田荣俊,一位和作文形影不离的“作文校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朱红 《河北教育》2000,(1):11-11
一次次作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把作文批语和雕塑学生心灵结合起来,既能收到一篇篇情真词切、充满新意的文章,又能通过批语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人生与社会…… 高海明,教过他的老师都知道:这孩子聪明得很,只是学习不踏实,成绩不稳定,脾气大,不服人,有时课堂上还不老实。真的呢,我就亲眼春到他与任课老师冒冒失失顶撞过一回。不过,你可别由此低估了他,有一次考试,语文科全年级最高分就是他呢!他自己也着实高兴了好几天,可后来的几次考试却只占到班里中等水平,成绩起伏如此之大,到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学校管理者,对于作文教学,在思想上已形成一种模式——学生作文、教师评改、不容代替,不可更改。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小学),学生初次接触作文练习,对各种文体的特征和要求理解把握得还不够到位,经过教师精心的批阅和点评,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不断提高。但作文教学本应包括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下水思想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教师的下水作文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以往作文教学中教师只会指手画脚的表象,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据现有资料,最先提倡写下水作文的是叶圣陶先生,他在1961年7月22日《文汇报》第2版发表文章,文章表明  相似文献   

20.
骆娇丽 《广东教育》2007,(12):85-85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为唯一的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作文的训练.因此,他们心中的许多想说的话没有机会说,想写的内容没有机会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想说、不想写了.所以,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就应该适时为学生提供一片自由翱翔的的天空,让他们尽情的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