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仅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学人们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是对陈仅的生平经历和学术著作进行了总体考察;二是对陈仅的《诗诵》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其《继雅堂诗集》 《竹林答问》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但从总体上看,尚存在研究领域比较狭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视角和方法较为单一等不足.因此,我们应从拓宽研究领域、深挖研究内容、扩展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着力,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研究,以推动陈仅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仅是清中晚期宁波重要的诗论家、诗人.勾稽相关方志、友人诗文创作等,可补上其生平中的重要一环,即在鄞时期的生活轨迹.陈仅幼时受其伯父陈鸿俦及父亲陈鸿渐的影响,素有作吏之志与为文之趣.需次居里时,他加入枕湖吟社,与叶元阶、姚燮等切磋诗艺,唱酬交友.张恕、黄桐孙二人与陈仅关系最为密切,既是志趣相投的知交好友,又有姻亲关系.此外,陈仅有女弟子名洪晖堂,授其诗法,于晚年为其删定诗稿并作序,师徒情谊深厚.  相似文献   

3.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4.
陈仅《继雅堂诗集》有十五卷写于陕西任职期间,这些诗歌是清代诗歌和陕西地域诗歌史料的重要资源。本文对陈仅诗歌的创作情况、题材和体裁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做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清代文学研究者和陕西地域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品行、政绩、文章备受称扬。他曾任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等职,直言敢谏,政绩卓著。后因谏言而险遭不测,以父亲年老为由辞官归隐。其后,朝廷屡召不出。1329年,关中大旱。朝廷召他前往关中赈灾,他立即散尽家财,  相似文献   

6.
范成大治蜀之政绩,可以概括为蜀士归心、为民减负、整军经武、击强抚善、与民共乐等方面。他治蜀颇有成效,由主观因素———古典民本思想和客观因素———生逢所谓"清明宽大之朝"两者所促成。其政绩也可视为宋孝宗较有作为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清代出现了两部专论《诗经》的诗话著作,一是王夫之的《诗译》,一是陈仅的《诗诵》。王夫之的《诗译》颇受学界关注,而陈仅的《诗诵》却为学界忽略,无人对之进行整理和研究。本文主要对该书的《诗经》学特点及成就进行总体揭示和评价,以期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8.
“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 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 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一些有关宋史人物评论的书,但读到研究李纲的并不多。有的文章虽然肯定李纲在抗金斗争中的贡献,而对他的政绩却很少述及。李纲作为两宋时期抗战派重要人物和南宋政权第一任宰相,其一生不仅戮力抗金,至死不渝,而且在政治上力图革新,匡时救世,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主张和措施,政绩是卓著的。历代史书说他“以身任天下之重”、“系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说他的政绩是给农民增加了经济负担,人们肯定会认为他是神经病;如果有人说他的政绩是给属下的农民带来了贫穷,培养造就了远近有名的贫困镇、贫困村,人们一准儿说他疯了。政绩么,是给老百姓办的好事,总能把坑害农民,祸害农民的事也算作是政绩呢?  相似文献   

11.
杨增新是云南蒙自人,中华民国第一任新疆督军。1912-1928年治理新疆期间,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新疆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杨增新作为一位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此外,他的政绩和工作、生活作风都显示出某些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13,(23):26-27
朱永新对教育的话题永不厌倦,他对教育的兴奋劲已经持续十多年,要是算上求学和教学,已经有大半辈子。作为官员,人们不太记得他的政绩,却总将他的名字和“新教育”联系在一起,好像他更应该是教育者。  相似文献   

13.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庄王时的令尹,因政绩卓著、强楚称霸而为历代史家所称道,但由于史记简略,他的家族世次、生卒时间、籍里居地、治政时序等,至今众说纷纭。因此,探求史实,当对其政绩的考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政绩观是对政绩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要解决政绩观存在的问题,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改造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明确转型政府的职能,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的行为定好位;要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在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滕子京是一位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坎坷,官阶不高却几经贬谪,且后人对其众说纷纭.通过对他生平、为官、政绩及贬谪的历史资料分析和考证,让事实还其历史的清白.  相似文献   

16.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自会昌二年(842年)春出为黄州刺史至会昌四年九月迁池州刺史,在黄州生活了约三年。本文扼要勾勒出了黄州期间杜牧形象的概貌:剖析了他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论述了他治理黄州的政绩和进行诗歌创诈的成就。并指出.杜牧是历史上治理黄州的第一位卓有政声的地方官员;同时,无论就其治黄政绩还是创作成就而言,杜牧出守黄州刺史期间是其一生最有作为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7.
政府政绩可分为有形政绩和无形政绩两大类,由于有形政绩外显度高,其生产和供给往往被过度强调,而导致政绩的过度有形化,从而对政府和社会造成损害。应该通过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监督、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对地方政府政绩过度有形化加以消除,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自会昌二年(842年)春出为黄州刺史至会昌四年九月迁池州刺史,在黄州生活了约三年.本文扼要勾勒出了黄州期间杜牧形象的概貌:剖析了他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论述了他治理黄州的政绩和进行诗歌创作的成就。并指出,杜牧是历史上治理黄州的第一位卓有政声的地方官员;同时,无论就其治黄政绩还是创作成就而言,杜牧出守黄州刺史期间是其一生最有作为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9.
“政绩”变“政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领导干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政绩,给当地留下沉重的债务,使“政绩”变成了“政债”。“政绩”变“政债”一般有三种表现:急功近利,透支开发使“政绩”成“政债”;贪大求洋,“花瓶工程”使“政绩”成“政债”;邀功心切,“献礼工程”使“政绩”成“政债”。其形成因主要有:用人导向有偏差;政绩考核不合理;政绩观不正确;决策过程不科学;政绩成本意识不强。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准确评价鉴别干部的政绩;讲究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景 《天津教育》2006,(9):11-12
政绩是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校长作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级领导者,像其他行政领导干部一样也是群众眼里的“官”。那么,是否该用政绩来衡量校长?如果用政绩来衡量校长的话,又该如何评价其政绩呢?本期的“教育三人行”围绕“校长的政绩”这一话题各抒己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