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11S):34-35
记得有两句歌词,一句是:“给我一个理由.让我爱上你”.另外一句则是:“给我一个理由.让我离开你”。这两句歌词都有感人之处.最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真理:作为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理由.不管是爱上一个人.还是要离开一个人。不过.这两句歌词也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那就是理由永远不是别人能够给的.理由只能是自己产生的。在很多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君  刘占泉 《今日教育》2008,(10):52-53
(教学的第一环节我要求学生自己高声朗读课文,并要求大家选择至少五处地方作批注.准备进行交流。教学契机正是在交流的时候出现的) 生:老师,我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总觉得不太舒服。你看“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这首散文诗的语言给人整体的感觉是非常雅致的,但最后这“工作”一词很口语化,和全文的风格不谐调。  相似文献   

3.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者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者,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者,称为施事者。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你的意见”作宾词,句式就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大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施事者作主语的,叫主动句;受事者作主语的叫被动句。上面被动句里的施事者“大家”如果不用,就成为“你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这句也是被动句。如果把这句里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取消,就成为“…  相似文献   

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个句子出自韩愈的《师说》。教材的编者对此句的注释一直是注为“句读的不明,惑的不解”,这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别扭,好像是在听日本人讲话。影视作品里的日本人说话就是这样的,如:“你的不好”、“饭的不吃,菜的要吃”等等。实际上,这句里的“之”  相似文献   

5.
文章至少有三个句子能引起我们感悟:第一句是“世界上有两种山.一种是自然界的山.一种是人生的山”,第二句是“所有人出生时.都拥有隐形翅膀——想象力”.第三句是“如果你对别人经常说‘幼稚’两个字.这就是你的想象力即将离开你的危险信号”。此外,作者把“隐形的翅膀”比喻成自己的想象力.写它如何帮助自己走向事业的巅峰.话题转化也很巧妙。  相似文献   

6.
何明延 《学语文》2008,(6):44-44
单单词朝着双音节词发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然而现在尚有少量从占汉语沿袭下来的单音同.其生命力仍然很强,它们与双音节的同义词并存着.如“已”和“已经”、“经”和“经过”.“现”和“现在”、“可”和“可以”、“将”和“将来”等。这种语言现象,为写作的人提供了选择词语的余地。当一组这样的同义词供你选择时。你是选用单音词还是挑用双音词呢?如果没有根据语言的环境,也就是文章语句前后的具体情况,只是追求语言精炼而选用单音词,比如用“已”而不用“已经”.用“经”而不用“经过”,将给语言造成障碍。让我们先看用“已经”的几个例句。  相似文献   

7.
穆静 《阅读与鉴赏》2009,(5):63-64,60
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谈到学习汉语必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体会时.举了一个例子说:问一个年轻人“你什么时候请吃糖啊?”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问这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这是因为中国人结婚要发喜糖给亲戚朋友吃。不了解这种风俗.就不会理解“请吃糖”的真正含义。这里碰到的就是一个借代辞格:用“请吃糖”代“结婚”。这一借代的依据来自中国人的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8.
陈佳 《中学理科》2008,(12):17-23
《北京人在纽约》有句经典对白:“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经典对白用在广东也无妨。某种意义上,广东就是中国的纽约。广东有经济高度发达的深圳。有在娘胎里就会做买卖的汕头.有稳坐电子行业第一把交椅的东莞……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苏格拉底:“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悲哀是什么?”苏格拉底反问道:“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年轻人不假思索地答道:“生命。”苏格拉底笑着说:“那么如果你看扁了别人的价值是种悲哀.而你轻视了自已的生命就是最大的悲哀了。”  相似文献   

10.
幽默之页     
杀了我也要睡老师最好午睡。学生问他书上“宰予昼寝”一句怎么个解法?老师说:“这句话,别人不一定解得通。我告诉你吧,宰,就是杀;予,就是我;昼,就是中午;寝,就是睡,合起来就是:‘杀了我也要午睡!’”(注:“宰予”是人名,孔子的学生)现代造句完美:我想,只要我再稍微具有一些谦虚的品质,我就是个完美的人了。自信:我做过很多愚蠢的事情,但是我毫不在乎,我的朋友把它叫做自信。接受:在因特网世界,你的女朋友可能是一位男性,而你的男朋友可能是一位女性,这很痛苦,但你得接受。整容:生活真是没劲,上个月我的一个哥们儿向我借了4000块钱,说要去做…  相似文献   

11.
孙铭 《陕西教育》2005,(10):35-35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摔跤、跌倒之时.这就是打击。但有一点要记住不管你是怎样“跌倒”的,不管你跌得怎样.一定要爬起来!因为: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了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当然,这我们都知道了。可是我们不知道的其实是后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特尔斐神庙上镌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岁月流转,我们总会有这样的反问:“你真的认识自己了吗?你真的洞悉明白斑斓世界的波折了吗?”我的回答如尼采所言:“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认知视角的大量缺失,思维深度的浅表弱化,问题探究的浅尝辄止,甚至缺少思辨的勇气,让我们跟这个世界日益陌生。这一切,源于思辨力的不足,源于思考勇气的匮乏,这一点恰恰是国人思维上的弱点。而思辨力的荒芜不仅是中国教育的软肋,更是学生精神成长中不可忽视的暗殇。  相似文献   

14.
小编寄语     
《海外英语》2013,(11):1-1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你会拿到什么。”看到这句像心灵鸡汤的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这就是《阿甘正传》中男主角的一句台词。这部励志的电影可能早已嵌入了你的心里.但也不妨碍在“影视对自”里一起来回顾一下里面的经典台词。  相似文献   

15.
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自然的生命,是重要的,但丰富的思想才能使生命光辉灿烂。先贤对此有精到的论述: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有力量的人”,苏格拉底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韦伯有一句名言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相似文献   

17.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18.
有些成语(词语)虽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有很大区别。使用时若不留心,便会造成失误。下面举几例予以说明。1.不率众望与不负众望1不单众望]卒:使人信服。不为众人所信服。D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例:凡能无愧“主编”这一个人羡慕的称呼的人,必须是在某些领域造诣较深的不率众望者。句中“不率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2.不厌其顿与不胜其顿呼厌其烦]厌:嫌恶。不嫌烦琐费事。【不胜其烦]事实烦琐,叫人受不了O例:课堂上老师不胜其烦地给我们讲解这个问题,直到我们弄懂为止。句中“不胜其烦”应改为“不厌其烦”。3目不…  相似文献   

19.
李丽丽 《文教资料》2013,(32):146-147
“一锅饭吃十个人”从字面意思上看,这个句子似乎不合逻辑。“饭”怎能吃“人”?但说汉语的人,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锅饭吃十个人”意思是“一锅饭可供十个人吃”。语言学界已展开对此类句子的研究,但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有从主宾可易性角度进行研究;有从构式语法方向展开研究;有从施事宾语句方向入手研究等等。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角度出发.仅对“一锅饭吃十个人”这一个句子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对话“具体” 1.同学们,我们上课。这就是今天的开场白,你觉得简短吗?再听第二句: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勤勉楼的电教室.在这里上两节观察作文课,我很高兴。这句话还简短吗?你从第二句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