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奖励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奖励政策的实施具有国家奖励突出奥运战略、地方奖励差异显著、社会积极参与奖励、物质奖励力度不断加大、精神奖励趋向多样化等特征,但也存在着奖励资金渠道狭窄、奖励体系结构有欠完善、奖金倒挂现象普遍、奖励的时效性短、重个人轻集体等问题。为促进奖励政策的实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奖励理念,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奖励主体层次关系,建立优秀运动员奖励基金,采用多样灵活的奖励方式,实行多元化的奖励依据,适当加大政府物质奖励力度,把奖励政策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象:我国优秀运动员奖励制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与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奖励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优秀运动员奖励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奖励资金渠道不宽、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奖励是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一环。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国外奥运奖励政策的特点和奖励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奥运奖励政策的几点建议:完善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奥运奖励基金,多渠道筹集奥运奖励资金;重视社会奖励在整个奥运奖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运动员现行奖励制度实施的局限性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奖励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优秀运动员奖励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奖励资金渠道不宽、奖励主体层次不清、奖金倒挂现象普遍、奖励的时效性较短、奖励重个人轻集体、奖励厚物质薄精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以奥运会为例,尝试挖掘影响重大赛事国家奖励标准的因素。运用运筹学决策模型与网络层次分析法,结合全面的问卷调研,借用Superdecisions计算工具,筛选出影响奥运会国家奖励标准因素,并通过采集的数据,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尝试性地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全面的数据收集,建立一个适合我国运动员奖励的决定机制。研究得出的识别因素和排序可以为体育赛事国家奖励标准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在未来的国家奖励标准中,运动员的文化价值是亟需研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在我国起步晚,现有优秀运动员少.为初步了解影响我国优秀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专项体能的主要因素,以现役国家集训队优秀单板U型场地滑雪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身体测试法、因子分析法,在对专家筛选的影响我国优秀女子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专项体能的主要指标进行实测的基础上,对专项体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专项体能科学化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实施奖励状况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通过对我国参加奥运会和全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有关人员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我国现行重大比赛奖励的现状,提出了应实施一次性奖励和终生性阶段奖励相结合模式,以及为充分调动体育科研人员积极性落实有关奖励对策和建议,为健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奖励政策提供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理论结合访谈问卷和调查的方法 ,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险体系进行了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笔者试图构建运动员社会保险的经济分析框架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期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体能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影响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体能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运动素质指标.分析了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以期能为科学选材和对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郁林  杨健 《体育世界》2013,(4):79-80,83
在举重运动员众多的伤病中,腰部损伤是最难预防和最难治愈的伤病。本文以我国35名一级以上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一套可行性的腰部损伤预防措施,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竞技运动训练就是为了让运动员能够取得较高的比赛成绩,最大限度的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但在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普遍退役过早,这对国家、对自己都是一种损失。因此,本文对山西省优秀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进行调查研究,在这项研究中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其他优秀体操运动员延长运动寿命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195名优秀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揭示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上海市优秀运动员中绝大多数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上海市部分优秀运动员在人际关系因子上要好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在躯体化因子上要差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优秀男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优秀女运动员;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高中文化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王莹  石岩 《体育科学》2012,32(3):39-46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访谈录为主要质性材料,旨在通过对中国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的历史演变、职业发展阶段差异、中外差异,找寻其定位标准。研究发现:1)中国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包括荣誉观、个性观、胜负观、心理状态、教练员的影响、技战术意识、公众意识、集体观、退役选择及文化知识10个维度,随时代变迁的4个阶段和自身职业发展的3个阶段而表现出差异性;2)中国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随时代变迁而演变,主要表现为:民族、国家荣誉观到个人理想荣誉观的形象变迁;内敛胜负观到张扬胜负观的形象变迁;赛场调节到赛场霸气的形象变迁;3)中、外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编码结果趋势化和语义差异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追踪访谈、多因素分析等方法,以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为对象,探讨了成绩资本对于运动员地位获得的作用。研究显示,运动员的家庭背景与运动员从事的运动项目之间存在关联;内在动力、客观环境、物质保障和形态素质是影响运动员获取成绩的4大要素。在运动队中时间过长,将减少其退役后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多数运动员的职业地位与其父辈相比得到了提高。是否拥有成绩资本决定着非运动员能否完成向运动员的跨越,成绩资本的数量与层次决定着普通运动员成为何种等级的优秀运动员,关系着寻找到何种新的职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优秀运动员、运动员现所属组织和流动目的组织为博弈主体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并对其策略选择进行分析。依据纳什均衡解得出注册优先权是影响运动员流动的核心要素,运动员现所属组织使用注册优先权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流动或者流动的流畅性;转会费、制度成本和契约成本也是影响运动员流动的因素;运动员流动的概率与注册优先权成负相关的关系;组织间利益的负关联妨碍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流动各利益方合作共赢的意愿和行为。提出逐步限制注册优先权、完善转会费制度、增加训练补偿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小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00-101,1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形成的人力要素投入、财力要素投入、物力要素投入以及优秀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体现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由形态技术能力因子、助跑起跳能力因子、力量因子、起跳控制效果能力因子四方面构成,其对专项能力的贡献依次为形态技术能力因子、助跑起跳能力因子、力量因子、起跳控制效果能力因子。专项能力结构体系通过技术、素质2个层面,4个要素来反映;建立了撑竿跳高的结构特征模型,选取模型中载荷较高的握竿高度、最后5m助跑速度、卧推、左肘角度作为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型的代表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劲松  张束 《体育科学》2007,27(12):42-46
以满意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运动员管理体制的特点,以北京市的专业运动员为例研究了我国运动员的满意度。结果发现,由于运动员管理体制的差异,国外已开发的运动员满意度量表并不完全适合于测量中国运动员,影响我国运动员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状况、队伍合作、训练状况、训练及辅助条件、教练因素、收入与福利、保障条件、比赛状态和退役保障。对我国运动员满意度影响较大且运动员评价较高的因素有教练因素、个体状况和比赛状态,对运动员影响较大且评价较低的因素是退役保证。  相似文献   

19.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