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帆 《华章》2012,(25)
无障碍设计最早是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后来逐步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逐渐被普及.医疗空间无障碍设计是针对老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在医疗设施中进行合理的优化改进,从而达到为他们提供最及时、最全面的服务.而医疗空间最能体现无障碍设施的便利性、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设计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体的视点出发,其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关爱老年人和残疾人为主要出发点的无障碍设计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相对于建筑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生理与心理需求的角度,对园林规划设计时的人文关怀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信息无障碍与网络教育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体现对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关怀的信息无障碍研究倍受关注。如果实现将信息无障碍整合到网络教育中去的思想,就应该对无障碍教育网站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人文主义精神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表现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思维状态、学生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情感培养以及学生的审美追求等等,并指出了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疏离人文主义精神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十日谈》都是作为闪耀着强烈批判精神的人文主义作品展现于世人面前,然而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伟大的思想内涵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构思及不凡的艺术才华。本文旨在通过对《十日谈》的艺术表现形式——"框架式"结构及多样化、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论述,以期能更深入地发掘出文本的意义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法国长篇小说的先河之作,它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与思想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宗教改革的诉求.很多研究者将这些思想精神归入人文主义的大旗之下,并将其视作人文主义的代表之作.然而究竟何为人文主义?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通过白璧德对人文主义做出的概念入手,对《巨人传》的思想精神进行一次概括性的反思,从而发觉这部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新人文主义的视角来重新评价其思想精神,进而尝试对一些研究观点提出新的看法,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意义两方面来赋予这部作品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思想,尤其在其四大悲剧中,通过悲剧形象的塑造向人们传递了人文主义的内涵,讴歌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人文主义思想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瑰宝,本文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进行了归纳,详细分析了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学的人文化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障碍旅游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更高体现,近年来受到产业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从源起发展、理论实践、障碍要素等方面回顾了无障碍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等不同的研究层面,对无障碍旅游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分析了目前无障碍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他一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宗教信仰探索过程,探索历程就是寻找、认同各种宗教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历程.但在林语堂的思想观念中,西方的人文主义与中国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有所差异的,这正是促使林语堂最后阪依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奥瑟罗的多重人格入手,探讨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内涵,包括对这一人物作为悲剧英雄与异族他者的人文主义分析以及对奥赛罗爱情的癫狂、戏剧冲突与人文主义之间关系和悲剧净化作用的分析,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如何借人物刻画来表达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教育是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集中在大学教育阶段。在我国,开展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呼声日高,其展开主要在三个层面。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和误区需要加以注意和避免。因此,我们需要在更深理解的基础上切实地推进大学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3.
历史和现实中种种形态的奥运精神都只是奥运精神的外延和表现,它们都因根植于各自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中而各有特色,而其共同的内涵则是一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理念。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质和人文环境两个层面,在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同步进行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建设。本文介绍了广州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从制度法规、设计、管理以及公众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无障碍建设的社会因素,提出了更好地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音乐的独特表现形式、审美情趣和本质特征与教育的关系的分析,说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人文关怀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灌注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正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征,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建林 《广西教育》2014,(42):125-126
国家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问题一向重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已上升到政策层面。在进行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帮扶工作中,需要我们从政策层面上提高认识,从技术教育上进行帮扶,从教育资助体系上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伊拉斯谟身上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他抱有一种超然的治世理想,并在行事态度上颇具人文主义色彩.这些给我们当下带来的启示就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并坚持不张扬、温和、坚韧的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人文主义精神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表现: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思维状态、学生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情感培养以及学生的审美追求等等,并指出了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疏离人文主义精神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文精神?这要从人文主义说起。人文主义起源于西方,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精神是人的自由追求,是创造力和超越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对主体价值的终极关怀,也是人类文化的价值理想和内在灵魂。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文精神的理念正向社会生活各层面进行广泛的渗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由于素质教育体系的初步奠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