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先利用三维混沌序列的遍历性,对图像进行置乱,然后再应用产生的二值序列对结果图像的灰度值位序列进行位异或加密运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加密效果.  相似文献   

2.
姚鑫  徐欣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6):248-252
为了提高数字图像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实现图像加密仅需依据混沌系统初始密钥,而与明文无关,提出基于明文 hash 值与高维混沌序列的双图像交叉混合加密算法。首先获取明文图像各自的 hash 值,然后对 hash 值进行交叉改造,并利用 hash 值生成混沌序列。加密过程基于前向扩散—置乱—后向扩散的加密体系,最终生成密文图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抵御各种攻击,实现数字图像的安全传输。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混沌序列的图像置乱加密算法.由密钥生成混合混沌序列,将其通过离散映射生成相应的偏移矩阵和置换矩阵,然后,对图像实施小波变换,在变换域进行数字图像置乱加密.实验证明该加密算法具有良好的置乱性质,并取得了较好的加密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Logistic混沌系统的快速数字图像加密算法,利用混沌序列对图像像素值进行融合,然后对像素位置进行置乱操作。根据选择密文攻击原理,对该图像加密算法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不能抵抗选择密文攻击,攻击者只需要选择一幅像素值全同的密文图像即可破解该算法的等效密钥。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改进算法,并对改进算法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克服了原算法不能抵御选择密文攻击的缺陷,而且在相邻像素相关性、信息熵和密钥空间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密码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使数字图像能在网络上进行安全传输,结合置乱与扩散提出一个新颖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案。首先,利用混沌系统产生SCAN方法的扫描路径,并对分块后的图像矩阵进行置乱;其次,利用产生的随机序列对置乱后的矩阵进行一轮扩散操作;然后对得到的扩散图像矩阵执行一轮二维小波变换,分别得到4个子带矩阵,用上述产生的混沌序列对子带进行置乱;最后,进行二维逆小波变换得到密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加密算法的加密效率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Logistic映射和Lorenz映射相结合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将三维空间的彩色图像转换成二维的灰度图像,分别利用Logistic、Lorenz混沌系统生成的混沌序列对二维图像进行像素位置与像素值的置乱,对置乱后的图像按折叠算法进行处理。Matlab仿真实验结果可知,转换成二维灰度图像后有效地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强度和空间需求;置乱时实现了不同层次(R、G、B)亮度值的完全混合,取得了较好的加密效果,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在细胞神经网络(Cellular Neural Networks)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图像的加密算法.此加密算法主要是运用细胞神经网络的超混沌性质,从7维的神经网络混沌系统中选出可作为密钥源的变量,在此基础上应用Logistic映射产生Logistic混沌序列,从而可以将图像的像素进行置乱,进而达到对图像的加密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加密算法具有较好的加密效果,加密后的图像的置乱度较高,还具有相邻像素之间相关性较小、抗攻击能力较强、容易实现、安全性更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混沌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序列的图像像素点随机置乱加密算法,将混沌映射后的图像序列,再通过一组随机排序的序列进行置乱处理,最终得到加密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效率高、安全性好,并具有一定抗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细胞神经网络(Cellular Neural Networks)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利用细胞神经网络独有特性,构造一个五维的混沌序列作为秘钥源,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混沌序列图像像素置乱算法,从而实现对图像加密.编程模拟仿真实验表明,加密图像置乱度高,相邻像素的相关性小,抗攻击性强,安全性更高.最后对明文和密文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该加密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像作为目前最流行的多媒体形式之一,在政治、经济、国防、教育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了提升数字图像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序列置乱和扩散变换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处理明文图像,将明文图像分成R、G、B 3个分量,再通过相互插入生成3个新矩阵,并且每两个矩阵进行异或操作,从而实现像素位置变换及像素值修改,然后采用LTS、LSS、TSS方法产生混沌序列,并对处理后的图像像素位置进行置乱和扩散,提高图像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和鲁棒性,最后获得密文图像。通过对密钥空间、相关性、信息熵等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加密算法具有很好的加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