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大家赵翼的读史笔记,亦是一部有名的乾嘉历史考据学著作.然则《札记》并非一般性质的考据史,而是将历史考据与史学评论有机结合.《札记》中,有证有论,考证史料,评论史学之优劣得失;考据史实,议论治乱兴衰之经验教训.考证之中不乏立论,议论之基在于考证,证与论的有机结合,使得这部札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特殊的创作背景下,《札记》中评书、知人、论事具体体现了赵翼的“证”与“论”,也由此角度去看该书的地位、影响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这些著作,均表现出作者宏阔的史学视野与积极的治史态度,成为乾嘉时期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尤为可贵的是,赵翼精于研究历史的同时,对“表现历史”即如何“作史”,亦有着冷静而审慎的思考。瓯北所理解的“良史”,就其史学主张而言,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严格体例,谨慎去取;二、下语斟酌,切于时势;三、悉心核订,推敲事理;四、善于位置,繁简得当。赵翼提出的如何“表现历史”的主张与构想,在其著作中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践行,其观点经历了二百多年历史的汰选,值得当今的修史者认真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廿二史札记》含有大量特色鲜明的史学评论内容。知人论世的原则,经世致用的标准,比较方法的运用是其史学评论的主要特色。《廿二史札记》在史学评论上的成就弥补了考据方面的不足,奠定了赵翼在清代史学上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嘉时期是考据学的极盛阶段,但大多数学者专心于古代文献整理,而不敢涉当世之务,虽然有实学之风,却无经世之旨。历史学家赵翼的则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在《陔馀丛考》和《廿二史劄记》两部史学著述中,重新追索从司马迁以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史之道,把有关国家盛衰、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重大历史事件详加叙述,精心评论。本文着重从研究目的、史学源流和治史方法三个角度对赵翼的史学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翼及其史学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发展到全盛阶段,在历史考据方面可谓名家辈出。但是能够突破文字校勘、名物训诂的门限,本着经世致用的精神纵观前史,善于运用归纳的方法来钩稽一代大事而贻惠后学的,当推赵翼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嘉时期是考据学的极盛阶段,但大多数学者专心于古代文献整理,而不敢涉当世之务,虽然有实学之风,却无经世之旨。历史学家赵翼的则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在《陔馀丛考》和《廿二史劄记》两部史学著述中,重新追索从司马迁以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史之道,把有关国家盛衰、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重大历史事件详加叙述,精心评论。本文着重从研究目的、史学源流和治史方法三个角度对赵翼的史学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晚清道成以降的学术多有对乾嘉学术的反动,但乾嘉考据学风很大程度已内化到士人治学之中。考察这一阶段的学术,当见其变与不变。朱一新在义理与致用的焦急下,治学欲一反乾嘉轨则,另辟蹊径,确有独出之处,可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考据学风的影响。在经学与史学、汉学与宋学之间、孤怀闳识与精审超绝之间,他的史学也呈现着多重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钱大昕是我国清代乾嘉时期三大著名的历史考据学家之一,不仅精通史学,而且在金石学、算学、音韵学、诗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系统地评介了钱大昕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并对他的史学思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嘉考据学派治学的特点、方法和成就。  相似文献   

9.
论赵翼的历史观与治史方法丛静赵翼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与清代钱大听、王鸣盛齐名,并称为清代考据学派三大家。《甘二史札记》是集中反映赵翼史学成就的代表作。赵翼虽然处于康乾之际清朝文化专制极为残酷的时期,但他能不拘泥考据,更侧重对史事的评论分析,使他的成...  相似文献   

10.
清乾嘉时史学的特点是考据学占据统治地位,学者们只从事具体的研究,只考史而不敢论史,埋头于故纸堆中,搞烦琐的考证,研究领域十分狭窄,史学家的聪明才智被引向对古文献的整理、诠释上去。赵翼史学虽也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未能摆脱其束缚,但是他能集辞此事,用归纳法进行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源,不局促于狭义的考证,在考据之风弥漫学术界时,他独树一帜,举起经世的大旗,将其所写的《廿二史劄记》比为“顾事林《日知录》,谓身虽不仕,而其言有可用者,则吾岂敢”。委婉地道出他继承顾亭林以来的学术经世思想。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生于雍正五年(1721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对我国传统史学作了一次全面考证和重新诠释,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宗旨的治史观念.乾嘉史家的"实事求是"观念,并非仅仅表现在考据方法和治史特征层面,更主要是规范和影响他们治史实践活动的学术理念,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考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钱大昕(公元1728—1804年),,江苏嘉定人。清代乾嘉考据学家的代表之一,他所著《廿二史考异》和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被看作考据史学的三大代表作品。除考史外,钱在音韵、训诂、算学、天文、金石等方面的也很有成就。传世著作有《潜研堂文集》、《潜研堂诗集》、《廿二史考异》等。钱大昕同时也是一位社会实践家。  相似文献   

13.
赵翼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与钱大昕、王鸣盛并称为清代考据学派三大家。他不拘泥考据,侧重对史事的评论,使他的成就远远高于钱、王二人。赵翼与儒学仁爱观念糅合在一起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进步的史学思想;冷静、公正的评史态度是他成为有清一代著名史学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对我国传统史学作了一次全面考证和重新诠释,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宗旨的治史观念。乾嘉史家的“实事求是”观念,并非仅仅表现在考据方法和治史特征层面,更主要是规范和影响他们治史实践活动的学术理念,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考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1950年以来台湾史坛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随着新考据派精英的调落与远徙,使新考据史学急骤衰落的话,那么,与之相伴,另一个引人注意的变化就是社会科学史学思潮的勃兴和发展,到70年代占据了台湾史坛的主流地位。以社会科学理论方法研究历史,这是战后国际史坛的大趋势。台湾地区社会科学史学的发展背景,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文学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内在变革要求,它促使学人走出传统史学和考据史学的规范,寻求时代所需的新史学。第二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世变使往日的历史研究落伍,形成史学真空,有待新史家来开垦这片史…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 ,治清史学者把乾嘉时期的历史考证学家划分为不同学派 ,这对于深入认识乾嘉史学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但同时也出现因区分过细反而混淆学派界限的问题。把赵翼、钱大昕、王鸣盛和崔述等人归到不同学派 ,就是如此。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 ,和钱大昕、王鸣盛、崔述相比 ,只不过是考史侧重点有所不同 ,并不存在学派分野  相似文献   

17.
考察清代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不能忽视汉学、宋学与史学的交互作用。由于汉学、宋学时而斗争,时而合流,影响到清代史学,也就表现出时而重考据,时而又偏重义理的情况。在汉学影响下,清代史学出现了与宋明史学迥然有别的风貌。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逐渐形成;学者移汉学治经方法以治史,丰富了治史方法;《春秋》笔法,以正统论史,以“天理”、“心性”论历史盛衰遭到拒斥。汉学对清代史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同时,清代史学也以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影响着汉学和宋学,拯弊纠偏,在“资治”的层面上引导清代学术思潮向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生活在以考据为风的"乾嘉"时代,但是他却没有走上考据之路。虽然他的史学成就在当时没有被重视,但是对后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史家历史感方面针对其史学成就有如此之高的原因进行探究,以便为大家展示一个更全面的章学诚。  相似文献   

19.
赵翼兼具史学家和文学家二重身份,其史学上的知识积累以及相关的专业兴趣、思维习惯等,影响了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具体表现为:诗歌题材的选择偏好咏史怀古以及典章制度的记录;喜欢在诗歌里考证事物的历史变迁、源流与发展;论诗时以诗考史、援史证诗,同时具有宏观的诗史意识以及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反过来,作为诗人的赵翼也对他在史学上的成就及其史学观念的形成构成一定影响,两种身份之间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朝前期的史学,是以考据为特色的。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阎若璩等学者开始,注重对经书和其他典籍的考据。到乾嘉时期,考据学风靡学界,成了学术研究的主要方面乃至目的。当时的史学家以考据治史,不言近世,但攻古代,利用广博的辅助知识为古史订伪文、正谬误、补遗阙,形成史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