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陶行知曾说过,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而后有晓庄响彻中华;今天.我们强烈呼唤着他的思想归来,那是因为我们内心对乡村教育的极度焦虑,焦虑地思考着乡村教育培养的人与未来.  相似文献   

2.
一、凭粉笔写风神——以人教人在师德建设中,教师应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学习他"以人教人"的教育思想,加强自我修养,以完善的自我去教育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具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人教人",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以人教人"的真正内涵,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实际情况是,"伪教育"漫山遍野,遍地开花,因此教育必须"防伪":一防伪素质教育,二防伪批评教育,三防伪均衡教育,四防伪承诺教育。"教人求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旦背离了"真实",而要去求"美"趋"善",那无异于建空中楼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楚廷教授说过:"教育本不是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期罗素对杜威"逻辑"的批评,在今天体现着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教育的一种分歧,即,教人论证,还是教人探究?本文从"克里福德原则"引入在早期分析哲学家中流行的一种论证观念,进而考察罗素与杜威关于"探究"观念的著名争议及其"无果而终"的尴尬结局。借助于当代教育思想家图尔敏的广义论证观念,重新审视杜威的"探究理论",可以澄清罗素对于杜威的批评何以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而非只是文本上的)误解。本文在教育哲学上的结论并非"要么论证要么探究",因为当我们坚持从广义上理解"论证"一词时,"教人论证"与"教人探究"实乃可以彼此沟通与转化的教育目标;但从语用修辞上看,由于"探究"一词强调参与论证之人要从生动的经验中发现问题并在开放的经验中探索问题解决之道,它有助于防止或纠正教师和学生把论证狭隘地理解为语言诡辩或文本游戏。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办学往往都有各自的妙招。"真人"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办学的一大妙招。陶行知先生的"真人"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达到了高度的完整与统一,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树起了教育家办学的巍巍丰碑。一"、真人"教育目标:教人做人,教人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真人"教育也成了他毕生追求的目标。陶行知先生自己首先是一位"真人",从来不做假,对自己及家人的率真要求简直可以说有点严酷,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曾经说过:"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是啊!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学生具备健康人格的情况下,其知识和能力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方 《儿童音乐》2011,(2):46-47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还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用简单直白的一个"变"字,提出了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乡村教育观念陶行知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于乡村,认为要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1926年筹建乡村师范——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之路。陶行知批判当时中国乡村教育的弊端:"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白玲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3):109-112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只有超常规地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工作,才能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需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体系,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民族教育法规,不断完善其基本内容,并加强民族教育执法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教育应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民族教育的发展取向应自觉坚持"文化多元化",并紧紧依托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教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充分分析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提升有赖于评价,进而提出了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于民族教育评价这个学理。根据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基于内生性发展理念,提倡在理论上建构一个能够适合民族教育本身特征和引领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即和谐文化的价值目标一文化适切的指标设计一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一民族教育质量发展等逻辑,较为充分地论述了民族教育质量提升与民族教育评价的关系,并提出了建构文化适切性民族教育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民族教育发展的需求与供给、质量与数量、普及与提高、公平与效益等重大关系问题的研究,对民族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权衡和取舍、提出指导今后中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模式和原则,以保证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教育的内部和外部效益。  相似文献   

15.
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是发展民族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重要保障.应该在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上,确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学语言问题,脱离少数民族语言语境下的双语教育,必定无法实现,不能成功。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必须建立在符合新疆少数民族社会的基础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不脱离少数民族语境的范畴下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将民族教育现状和民族文化背景相契合,使新疆双语教育达到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和外界交流增多,民族文化渐现缺乏民族性。而学校教育的普及一方面使学生少了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方式。本文针对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为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有两大类型:一类为优惠性政策,一类为特殊性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都相应出台了一定的民族政策、教育政策及逐渐明确的民族教育政策。这些政策集中表现在民族教育的质量、管理体制、经费、课程、教师、学生政策等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正在经历一个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由重视优惠政策向重视特殊政策的重心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用区分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主要标准衡量,汉语教育对于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采说应视为一种第一语言教育。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学习一种先进文化。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都是为民族的繁荣发展服务的.只不过汉语教育重在发展而民族语教育则重在保护。就宏观整体和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而言,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两种语言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冲突,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