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学家包括每位语言习得者都提倡要培养习得者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语言的交际能力,而从现在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言的交际能力不能得到提高的原因主要包括语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来简单分析我国的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舒曼的文化适应模式为理论框架,在充分考虑阅读理解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依据这一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强化语言输入与文化适应是提高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无法逃避第一习得语言或其他先习得语言的影响,这种跨语言影响称之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有各种形式,包括正迁移、负迁移、生成不足和生成过度等,正向迁移指由于学习者其他先习得语言与第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而对第二语言习得所形成的促进作用。以回族女童经堂学习为例,对比分析英阿两种语言特征,可以看出阿语迁移对回族女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发生了语言僵化现象,即无法继续朝目的语的方向发展,因而无法完全达到目标语的能力。引起语言僵化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就其内在及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揭示语言僵化现象的一般规律,从而对第二语言教与学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语言学习者最多的国家。基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得出了语言习得的一般模式是输入→输入过滤→有效输入→输出过滤→输出。但在不同语境下,阶段性语言习得会呈现出两种基本模式:输入导向和输出导向模式。这两种模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可以确定不同语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路径,这对我国英语的教与学两方面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构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路径有助于改进第二语言教学活动,完善语言习得考核机制,为选择妥当的学习策略提供借鉴,最终提高学习者语言习得效率,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发生了语言僵化现象 ,即无法继续朝目的语的方向发展 ,因而无法完全达到目标语的能力。引起语言僵化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就其内在及外在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语言僵化现象的一般规律 ,从而对第二语言教与学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语言之于第二语言习得有其广泛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在其他学科中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它既作为学习者的目标语,同时又是教师教授语言的媒介。因而就要分析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归纳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关注,更好的发挥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传达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交流具有文化的约束性,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离不开不同文化模式的碰撞与融合。本文介绍了语言、文化和文化模式的定义和特点,并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语言使用者的文化模式是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即文化模式决定了语篇模式,影响了使用语言的人;文化模式影响着不同语境中的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策略,主要介绍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了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情感因素、母语知识的影响等方面同第二语言习得存在重要区别,从而导致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远远不如第二语言习得者。尽管监控模式、语言知识模式、语言处理模式、社会模式是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主要理论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对外语学习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融合和语言混合化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与文化词密切相关。随着留学生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文化词语的习得便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关注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采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方法和术语来研究第二语言现象。从动物文化词的本体研究着眼,对留学生文化词习得偏误和偏误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动物文化词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二语习得研究是当今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其主要焦点在于如何提高二语习得的绩效。影响二语习得绩效的因素较多,包括语言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认知方式与学习动机、性格与情感、年龄与性别、文化背景与母语水平等。本文研究的重心,在于分析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与母语思维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石霞 《文教资料》2005,(22):146-147
语言是个体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个体所在社会成员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中文化含义的不同是学习外语的难点,个体会无意识地受所学外语的文化内容及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二语习得中的“认同”为切入点,探讨了国内外对于“认同”在二语习得中研究的情况,探讨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语言是文化认同的载体,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留学生会通过对语言的学习逐渐对目的语承载的文化产生认同,本文的特色就是为此寻求理论依据,旨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推广方面有所促进。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二语习得框架下的文化认同研究领域还较为片面,方法也较为局限,同时国外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并未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language learners should impro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the flexible culture atmosphere.Especially,they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On the basis of theorie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identit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y analyzing the cas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6.
语言记载文化,传递文化,同时又受文化的影响。语言与文化之间这种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揭示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文化习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从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习得与文化意识培养的关系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成绩测试形式与教学理念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课程测试一般为纯粹型的文化知识测试,难以将文化的学习与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随着二语习得理念的改变,带来成绩测试形式的变化。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调整测试内容和形式有意识地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增加任务型的小组作业,更关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将文化知识的增长应用于交际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上的主要差异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便于习得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