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经济、稳定、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满足应急信息需求,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构建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信息不确定条件下基于语言评价集和区间数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测度方法,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解决了指标中同时存在定性定量数据的信息集结排序问题,算例分析说明模型可以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为明确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价对于提高应急信息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用户满意的视角,应用SERVQUAL评价模型、软件质量模型等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性能、技术、效益、成本、功能、操作六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用户满意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城市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作为社会公用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城市电力应急能力评价是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电力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对增强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析城市电力突发事件的含义,梳理国内外城市电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遵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等系统方法,从应急管理四环节的角度,提取和辨识了反映城市电力应急能力的诸要素,初步建构起了适应我国城市电力系统现状的电力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非商业性的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在考虑经济效益评价相对弱化情况下,着重于系统建设、技术、应用、性能等方面开展系统评价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实例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危机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危机频发之地,城市危机管理评价是城市危机管理的基础,为城市危机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指明方向。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城市危机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南方某城市实证分析,为改善城市危机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是检验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拥有的人力、组织、机构、手段和资源等应急因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依据。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我国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子彬  孙辉  张丽珍 《科技风》2022,(4):154-156
本文在对加油站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加油站三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加油站进行了应急能力评估,对于加油站及其他企业的应急能力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强调,而政府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科学地评价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的评价性研究成果,采用WSR系统方法,系统性地构建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政府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性,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长沙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对整体数据的运算性强,能科学、客观、有效地对横向政府间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权模糊法的公众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英华 《科研管理》2014,35(12):183-188
以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能力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公众应急能力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构建公众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建立评价矩阵对公众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为加强公众应急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公众应急能力和抗风险综合素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现状,从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过程出发构建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云重心评价法,建立基于云重心评价法的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模型,运用加权偏离度衡量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解决定性概念与定量值之间的转换问题,用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评价包含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发展潜力评价和环境评价三方面内容。企业科技进步系统贡献评价应该采用以指标体系法为主体,层次分析法为配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而技术含量、技术能力和系统环境评价则更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并构建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坤 《现代情报》2011,31(1):153-156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对促进系统设计目标的实现,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就建立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建立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档案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区不仅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种公共危机的直接接受者。社区应急准备能力是应急管理四大板块中的重要一环,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建立起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区社会能力、社区韧性能力、社区应急准备文化能力、社区经济能力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并依据情景-任务-能力理论对其进行了修正和完善。过程中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现了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发事件案例以及政府、社会、农民的具体应急情况,建立了新农村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邀请了11位学者根据山西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分。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信息系统评价的认识、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具体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对信息系统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构建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分析系统的组成要素;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平衡与发展等关系的分析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说明应用本指标体系进行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时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政府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评价性研究成果,采用WSR系统方法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性,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型对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长沙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应用,证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对整体数据的运算性强,能科学、客观、有效地对横向的政府间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基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区域创新系统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实践、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对国内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SSM分折的科研评价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评价体系。当今科技评价已逐渐从强调科研产出,转向同时关注资源的使用效率,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如何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健全、规范的,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科学评价体系引起了政府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SSM系统分析为基础,从3E出发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系统的设计。基于系统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指标体系,既考虑了直接的产出,又分析了内部运行机制,形成的指标体系相对更全面、完整,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评价内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可定量或定性,软硬结合,具有透明性和延展性,同时易与决策管理部门交流。  相似文献   

20.
基于SSM分折的科研评价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评价体系。当今科技评价已逐渐从强调科研产出,转向同时关注资源的使用效率,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如何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健全、规范的,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科学评价体系引起了政府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SSM系统分析为基础,从3E出发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系统的设计。基于系统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指标体系,既考虑了直接的产出,又分析了内部运行机制,形成的指标体系相对更全面、完整,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评价内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可定量或定性,软硬结合,具有透明性和延展性,同时易与决策管理部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