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行音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从流行音乐的由来、发展到流行歌曲的演唱和教学的发展作了简要阐述,着重对学习者应具备的条件、歌唱的基本要素、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流行声乐演唱教学应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莲香 《教师》2013,(23):48-48
结构短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唱法自由的流行音乐,深受青少年喜爱,尤其是初中生。初中生为何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我认为有以下因素。一、流行音乐的特点流行音乐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其歌词结构比较短小,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多以生活中的故事情节为题材,情感真挚。而且流行音乐具有浅显性、多样性、多边形、生动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都易于被初中生接受。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维度,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域,是意识形成的基本寓所。意识形态产生于日常生活是其日常生活化的逻辑起点。日常生活无论多么琐碎,终将通过意识形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向性,从思想观念层面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凝聚和固化作用。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重话意识形态的价值旨归,通过意识形态话语的日常生活化、意识形态主体的构建和直面个体的日常生活的困境,在日常生活中重画意识形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必然要求我们党把意识形态建设的触角深入到日常生活领域。当前,西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阴谋、"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网络传播带来的复杂环境、物化及消费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都影响了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时刻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要在理论、政策、实践、方法、主体层面加强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吴丹 《教师博览》2024,(6):88-90
我国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流行音乐已经完全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旨在借助其亲和力,增强音乐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文章旨在探索流行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意义与作用,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了流行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意义,探讨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流行音乐、通俗歌手铺天盖地席卷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受到青少年朋友的青睐。但在青少年这个队伍中,学生又占了绝对的主流。那么流行音乐到底能否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该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呢?  相似文献   

7.
"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阿多诺在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中提出的,之后就一直是法兰克福学派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后来又多次受到学界的关注。当代审美泛化语境下,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问题在大众文化领域中凸现出来,而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深层意义更加复杂化。遂分为表层和深层进行论述:表层是其表现形式多样,遍布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层即从意识形态领域分别对意识形态的标准化存在和伪个性化的标准化存在进行了阐释。通过对标准化动态发展过程的说明,得出结论: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问题,要通过理智的分析以及合理的操作使大众文化能够在传统坚守和个性创新中平衡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鉴西方有关日常生活的理论,分析了消费主义对我国日常生活的影响,紧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批判,探索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建构路径,将理论关切转化为对群众日常生活的现实关怀,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消费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面向日常生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现实选择就是确立文化主导权。立足于文化世俗化和文化传媒化的基本背景,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实现对日常生活的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大众文化的中介,以文化消费的方式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这符合日常生活中大众对意识形态的感性直观的把握方式。通过社会心理的中介,以利益增长的方式满足大众的物质需求,这符合日常生活中大众根据具体利益来衡量和评判意识形态的现实。另一方面,通过劳动价值观的倡导,以及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实现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和提升,在大众,层面建立双向交流和有机整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洪虹 《华章》2012,(13)
流行音乐创作的通俗歌曲被称作“大众的音乐”,多取材自日常生活,富有娱乐性,而且演唱手法与风格相对自由,故而更易为大众所接受.我国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逐渐攻占流行文化主流舞台.本文将对流行音乐的演唱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欧洲古典音乐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兴起于二十世纪初的流行音乐已经发生了深刻地改变,并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凭借其巨大的魅力而成为现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引进流行音乐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的中国大陆和港台流行音乐发展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种“传统化”的趋势.即关注中国和被中国广泛接受的西方传统文化,并将其注入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文章选取中国台湾地区有代表性的周杰伦、林俊杰、S.H.E组合和中国大陆的张靓颖,以他们的代表作品为切入点分析他们的音乐风格.进而分析产生这一“传统化”趋势的原因,同时得出结论:流行音乐将不断挖掘中外传统文化,多种曲风将不断融合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化特色的流行音乐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传入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为中国音乐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 ,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民歌的群体性与社会群体、民族的文化衍生层次及其相关文化因素的特征 ;音乐工作者应遵循民族音乐学的原理 ,走出音乐分析式的单一学术研究模式 ,重视民间、民俗 ,深入田野调查 ,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 ,将优秀的民歌文化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流行音乐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包含了许多民族文化元素,例如戏曲曲艺元素、民族乐器元素、民族地域元素、民族语言元素等等。正因为流行音乐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存在,民族文化元素赋予其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使流行音乐的传唱度和流行度不断扩大,同时也能通过流行音乐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香港Beyond乐队在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中,注入比较主流的思想意识,值得肯定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安顺学院学报》2011,(4):69-70,94
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与通俗易懂的特点,其音乐题材广泛并富于平民化。青少年喜爱流行音乐,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本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经典文化的继承与接受。在教学中应正确的去引导青少年学习欣赏高水准的流行音乐,避免养成浮躁和浅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音乐何以"流行"、如何"流行"问题,可以通过对流行音乐与歌词(文学)、受众、视像的关系等几个角度探讨与分析,从而指出当代流行音乐的特殊性即其中音乐因素的衰退与边缘化现象,以图对当代流行文化有所劝勉.  相似文献   

18.
孔子音乐思想主宰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音乐文化,然而伴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而产生的抗战音乐,却因其特殊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显示出与孔子音乐思想明显不同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使用,举例说明戏歌、京剧流行乐和中国风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和变化,阐述了这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效果以及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流行,是因为一定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参与社会文化流行的一种社会现象。了解音乐社会背景,理解音乐流行的开放型现象和封闭型现象;从音乐作品内部结构分析和比较流行的音乐,通过对这几方面的了解.用科学的态度面对流行的音乐,是我们对音乐应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