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是一名卫生科普杂志的编辑。我认为,一名好的杂志编辑,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稿件、策划栏目的能力。为了紧密联系读,我多次组织征与讨论,请读积极地参与进来。我想,一旦读参与了办刊,你想不让他订这本杂志都不容易。2000年,我在《人到中老年》栏目策划了“要不要给子女带孩子”的讨论。由于涉及的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读参与的热情很高,我从中精选了几篇稿,陆续以《我的母亲带了仨》、《岳母的无奈》、《虎爷爷不带虎孙子》、《带孩子有付出也有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今年春节不回家董少伟第一年兵想回家过年,实在不容易。磨破口舌终于算说服了政治处主任,准备从二十八日算起,给我十三天假。正犯愁探家的路费,女友的汇款及时寄来了。她在汇款单附言栏中写道:“今喜得奖学金200元,特寄予你做路费,盼归!!!”一行清秀的字迹、三个重重的感叹号倍添了几分思念之情。在外地已读大三的女友,一直很愧疚没能亲自送我当兵走,时隔一年未见,封封书信劝我春节一定要回家。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归家的心也越来越切。二十四日上午,一位战友乐哈哈地跑来告诉我.那篇《鱼水情》的稿子在驻地市报上刊登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我     
《今传媒》1996,(3)
编辑与我文/孔明我自小有一癖,见到铅字就眼热,非要读之而后快,读书,也读报,读久了,有两个神秘的字眼深入我心,不知其义,也不懂发音,求教于父亲,他摇头;问前后左右,都说不明白。这样存疑到初中,就想当然:编辑肯定是个大官,有权有势,铁面无情,明镜高悬,...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7,(5)
我读「电影画刊」文\李敬寅这几年,在越来越多的刊物中,《电影画刊》以其瑰丽的风采、精美的画面、热情洋溢的文章,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将中外最新影片,特别是国内最新反映主旋律的优秀影片、有影响的影视演员、影视拍摄中的轶闻趣事、各种影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6)
不可忘却的岁月——读“今日老三届”征文文/董治顺又■文/董治顺不可忘却的岁月——读“今日老三届”征文一次美文大展,一次撼人肺腑令人心潮难平的美文大展。今日老三届如是说,不是老三届的成千上万的读者如是说。我不是老三届,却与老三届有着相近的经历。我不是老...  相似文献   

6.
张善炬 《新闻窗》2005,(6):42-43
《拜托,留住细节!》一文发表后,引起一些反响,我深感荣幸。但我谈的“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的问题既不新鲜,也不深奥,它其实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专业常识之一。正因为是常识性的问题,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因此有必要予以提醒和强调。  相似文献   

7.
人各不同,有人七老八十也是精力旺盛,像那位三十年代就知名的章克标先生,活了百十岁还能在报上刊载征婚启事;而才到中年的我却感到精力有限。一天光阴,除了因糊口因生活而不能不工作不能不做杂事,实在读不了多少文字。又因工作性质及自己的业余爱好,这些年读的文字也多是新出版的报纸杂志居多,而这些报纸杂志又不是刊载长篇小说的,所以坦白地说,近些年,长篇小说怎样精彩也好怎样糟糕也罢,反正没赚着我什么钱。 我其实并非不喜欢读长篇小说,只是不喜欢读近些年的。说起来吓人,大约是因为我这样的人不仅知识水平极为有限,想像…  相似文献   

8.
上中学时,我开始偷偷地看一两本文学书,为什么要偷偷看呢?我总觉得一个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读出个名堂更不容易。曾记得,在高考临近的那一阵,我还莫名其妙地翻阅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无法回答。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种幸福,读一部人生。听前辈讲,凡读书人初次相会,必有读书人的身份。寒暄,评气候,叙往事,论时事,发感慨…好像无所不及似的。于是,一个微茫的希望在远方闪动,我想用我的笔.告诉世人一些美丽的风景。18岁那年,一首小诗在军区报上发表,当时我觉得自己真是太伟大了。大科学家牛…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娃有个梦我出生在温州乐清的农村,那时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农村的生活就更加艰苦。我有三个兄弟姐妹,家庭负担很重,要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也很不容易。读小学时,我参加了少先队,发红领巾要交3角钱,我也拿不出;读中学时,大冷天下面也只是加了一条旧衣服改的薄衬裤;读高中时,我每周的生  相似文献   

10.
业余时间读文写字是不少人的爱好。我虽然不敢跻身文人行列,读文写字却也占去了一多半的业余时间。可笑的是,我虽然不敢自诩文人,却有一个文人的“毛病”:好咬文嚼字。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处书法展览,其中一个书法作品是录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的隶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升处有人家。”对于其中的“升”字我觉得不对劲儿,后来去一家书摊儿翻阅了一本少儿读物,上面的这首诗里也是“升”字。我不罢休,反复索证,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7,(7)
家庭,一本读不尽的书——二读《家庭之友》“社会·家庭·纪实”栏目文/耀晗若文明善再读《家庭之友》“社会·家庭·纪实”栏目,其中,今年第二期《情歌一曲动九天》一文,又使我们心波激荡久而不息。主人公赵建俊的事迹昭示我们,家庭是一本书,通俗具体,悉心潜读不...  相似文献   

12.
读刘健《市场面前轻与重》一文后,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某些大报,都市生活类报纸都是“小报”,这类报纸不需要范长江、邹韬奋、徐铸成、萧乾,甚至不培养,也培养不出“重量级”的记者。这种观点影响很深,深到这类报社的编辑记者也信以为真。其实,也不能完全怪罪这种观  相似文献   

13.
买书琐话     
买书琐话路景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厕身文人之列的我,却很少去图书馆,也不愿借别人的书来读,只喜欢一人独处书斋,静静地翻读自己家中的藏书,这也便养成了我爱跑书店,逛书摊的兴趣和习惯。买书,从买与卖的商业角度看,似与购买其它商品无异。但书作为一种文...  相似文献   

14.
翻译风波     
我一个朋友来广东几年,对广州话“识听不识讲”,也习惯了看香港和本地电视。但一到世界杯,他就一阵阵犯晕。要说鲁尼叫朗尼,菲戈叫费高,卡福叫卡富,国粤双通,容易理解。可贝克汉姆叫做碧成(读如含),罗纳尔多叫做朗拿度(读如铎),罗纳尔迪尼奥叫朗拿甸(阴平)奴。球不叫球,叫波,边锋叫翼锋,点球叫十二码,脑子能不转筋吗?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10)
报刊通讯员也要善●待●读●者文/亦杰由于我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经常有读者来信来访。来信,我件件认真处理;来访,我个个热情接待。我以为不光编辑、记者,通讯员也有个善待读者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业余作者或通讯员处理的来信来访当属报社群众工作的一部分。我...  相似文献   

16.
心灵之语     
人生是一部大书,谁也读不完所有的篇章。年少时我曾想长大后一定要奋力将它读完读懂读透,成为这本书的主人。年事稍长我才知道,这是一本深邃复杂变化万千无穷无尽的书,谁也读不完它。不过读不完也没关系,让它总对你保留几分好奇几分神秘,保留些诱惑困惑迷惑,人生才会更有味。倘若一切都事先知道了,那活着也就太简单太乏味了。话是这么说,做起来就不容易了。人生之书既多得读不完,那短暂有限的一生,该挑拣着读些什么书,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读它,舍弃哪些篇章和保留些什么内容,就很关键了。因为它会影响着你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序文四篇     
浪得浮名,便引来不少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为书索序。不相识的,大多婉拒,因为对人不了解,只看文章,有可能弄出一篇评论,却难写出一篇序(即便做评论,也有必要尽多知道作者其人)。相识的,或缘于友情,或碍于面子,大都应承。(有人指出,一个作家如果到了一再为他人作序的份上,他自己也就气数将尽。我或许已经濒临此境?)虽属应酬文字,也不敢率尔操觚。我写序,只写我对所识之人、所读之文的若干印象,尽量不评论作品;作品的优劣,让读者去判断。这或许不是作序的正道,但我只能如此。选出几篇,读者看看,如觉还有点儿意思,我就…  相似文献   

18.
一首难忘的歌久违了同学们编读往来●刘冬木易恕我直言,座谈会发言之类的官样文章,我一般是不看的,因为读起来往往味同嚼蜡。但是发表在《北京档案》第三期的《再回首兰台恢复高考20年》一文,则另当别论,因为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首先是笔法新颖。作者借鉴了...  相似文献   

19.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谢顾问:我是个打字员,喜欢新闻写作。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因为它是写真人真事的,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也讲究美吗?北京军区后勤部龚宝瑞龚宝瑞同志:就人而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美?就文而言,讲究美也是各种文体都需要的,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文体对美有不同的要求罢了。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需要什么样的美呢?——简洁美。即叙述简练、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意思明白、肯定,不含糊其辞、犹犹豫像;篇幅短、句式短,读起来顺畅自然,朗朗上口。——朴实美。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