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上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说明:教师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教师群体的福利待遇常被剥夺,健康权与休息权容易被侵犯,而且常常成为教育腐败与教育高收费的替罪羊。有些地方,教师连自己的尊严和生命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在社会上的被认可度并不高,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并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开展。因此,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困境入手,研究如何让幼儿园教师从困境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3.
2001年,在南京“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由此看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已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乃至教师自身的关注,鼓励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为数不少的学校似乎更多地在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胡杰 《文学教育(上)》2011,(16):130-131
中学生阶段是生命个体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上迈进成熟的重要年龄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即将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也将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身份是什么?”现代教育已经作出了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回答。教师不再仅仅被看成是社会的代表,知识的权威与道德的化身,也不仪仅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活动之中。教师也应当被看成与学生一样,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然而,目前有很多观点认为教师已经不再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他们纷纷对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产生了怀疑,进而忽视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以至于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极不利于教师专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身份是什么?”现代教育已经作出了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回答。教师不再仅仅被看成是社会的代表,知识的权威与道德的化身,也不仅仅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活动之中。教师也应当被看成与学生一样,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1]然而,目前有很多观点认为教师已经不再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他们纷纷对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产生了怀疑,进而忽视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以至于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极不利于教师专业性的发展。为了保证教师的身份、地位以及一些相关待遇的实现,我国早在1994年1…  相似文献   

7.
李庆林 《现代教育》2003,(17):63-63
改革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涌来。作为生产力推动力的教育被强化为“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生产力”,可是教育的上层建筑的属性却被淡化了。在学校里教育质量被量化为升学率,三好学生被简化为学习尖子,教师也逐步变为教书匠。于是,在社会上许多青年沉溺物欲,乞灵于金钱,有些甚至走上犯罪。而对这严峻的现实,灵魂工程师怎能安居闲处。语文教师理应正确看待语文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2004,(7):3-3
事实上,大约在5年前,社会上已经开始流传这样的论调:隔代教育.是误人子弟的一种教育方式。被爷爷奶奶们带着,孩子成为问题少年的几率要增大很多。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中华教育改进社日前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称,2015年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发展到多年来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程度。这次职业倦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城镇普通学校教师明显比乡村教师严重。该报告称,此前职业倦怠主要存在于乡村教师,这次大范围扩展到城镇教师,其中包括一些被社会上认为很好的学校的教师。报告称,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源于成就感低、条件艰苦,  相似文献   

10.
黄敏 《湖北教育》2008,(5):14-15
作为教师,我们被期待成为的角色很多很多:在社会领域.教师被期待为人师表.成为人们道德行为的楷模:在教育理论领域,教师被期待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在教育实践领域,教师被期待成为学生的朋友,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在教育管理领域,教师被期待成为遵守学校规章、提高教育质量的人……加上教师本人对自己职业角色抱有的多重期待——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但在现实生活中,种种期待被繁重而琐碎的实际工作碾碎,渐渐裂变成教师内心的一种压力,教师的身心健康、职业倦怠屡屡成为新闻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师地位日益提高,全民逐渐认同“教师是社会上一种高尚的、令人羡慕的职业”,尊师重教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作为教师,如何胜任本职工作,以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回报人民和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打铁还需本身硬。教学质量要高,教师必须是高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从整体上说,绝大多数的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如有的教师“见利忘义”,有的教师示范作用下降,在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有的敬业精神淡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育文化,所以"师道尊严"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一个要素,但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师道尊严"逐渐被异化,被人们理解为一种束缚了学生发展的权威文化。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师道尊严"也备受诟病。真正的"师道尊严"是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教师的知识和人格魅力为前提,以教师的人格感召为保证的。因此,要对"师道尊严"进行重新解读,探寻教师在社会上获得尊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成为"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与教师日常工作所具有的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使叙事的研究真正触及到教师真正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5.
教师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与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小学教师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直接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对于教育与教学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事件极易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加强小学教师的师德培养问题也成为政府与学界关注的重点。优化教师成长环境,满足教师生存需求;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深化价值观念引领;强化教师准入机制,完善师德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办好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足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够重视等原因,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较差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现在,社会上仍有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也有…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的任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事业输送合格的师资,而师范毕业生是否具有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能否安心中学教育工作,已成为社会上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加强教师职业观教育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求解童心     
不论是长成参天大树,还是一棵低矮的苹果树,或者是歪歪扭扭的葡萄树,都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有用之材。一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我们从中提炼为"让儿童成为儿童",以此作为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让儿童成为儿童"这一教育理念既是对学校原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传承,更是对当下儿童生存状态的主动回应,得到了全校教师和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9.
初中地理课被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副课” ,学不学无所谓。这一认识源于现阶段的中考考试制度 ,中考不考地理 ,而且在初中的开设课程中地理连同历史、生物归为“小三门” ,认识有了偏差 ,教学中不重视 ,考试被忽略。给学生、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造成错觉 ,迎合了社会上的错误认识 ,于是就形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认识普遍一致 ,地理课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副课”。由于地理课得不到重视 ,又无中考成绩 ,初中地理课教师被认为是“副课”教师 ,特别是评职方面 ,得到不公正的待遇 ,极大地挫伤了地理课教师的积极性。地理课教师无奈只好改代其它所谓的主…  相似文献   

20.
现在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形象已经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如何才能够改变和影响我们现在社会上那些不良师德师风呢?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全社会都应该掀起一场"讲师德,扬师风"的学习活动。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