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以太阳运动模型为中心,探讨明清之际几部官修历书所表现出的编新与述旧的矛盾及原因。明末,耶稣会士来华,藉天算而传教,翻译西洋天文学书籍。起初,利玛窦在翻译十二宫时采用了"回回历"的译名。后来,《崇祯历书》改用中国传统十二次译名。清初行用的《西洋新法历书》中有关太阳运动的论述照搬自《崇祯历书》。康熙晚年,下旨编撰《历象考成》,其中有关太阳运动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双轮结构,此转变或为响应康熙帝的关切。其中的参数与之前历书中的无异,致使据此计算的岁次历书的精度没有明显提升。《历象考成后编》引入了开普勒模型和牛顿的算法,精度有明显的飞跃。然而,编者却将其表述为与旧法无异的形式转变。造成创新窘境的原因,是当时的历算群体缺乏对天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内驱力,所有的改变均是在外界压力的推动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经天该》的一个日本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图书馆所藏《经天该》日本抄本的歌辞部分与国内现存版本多有不同,而是一个更为完整的版本,它不仅在歌辞句数上多于国内现存各本,而且多出了一些星官,歌辞后附的一组星图也是国内现存各本中所没有的,与《崇祯历书》星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来源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另外,从抄本的署名来看,《经天该》的作者可能是王应Lin。  相似文献   

3.
《崇祯历书》最早引入第谷的蒙气差修正,改变了我国天文观测不考虑蒙气差影响的状况。《历象考成后编》中进一步引入了卡西尼蒙气差理论和新的蒙气差表,这份蒙气差为当明学者根据卡西尼理论计算所得。卡西尼蒙气差表比第谷之表有更高的精度,它的引入是中国在蒙气差的认识和修正方面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4.
二十八宿用纪时,中国可能始于南宋中期,而日本在行国中国《宣明历》时期巳用宿曜直日。日本现存的改行保井《贞享历》以前的历书,采用印度二十七宿配时以定历日吉凶善恶,《簠簋内传》对注记方法有详细说明;贞享改历以后,日本历书采用中国的二十八宿纪时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标准化》杂志社有限公司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标准化领域权威媒体机构。负责编辑出版五本期刊:《中国标准化》《中国标准化(英文)》《标准科学》《标准生活》和《产品安全与召回》。五本期刊涵盖了中国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历书是古代人物生产生活的参考资料。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有若干回目提到历书,这是该物品在彼时代社会中重要地位的真实反映。潘金莲、吴月娘等使用历书,是为历书的纪日、择吉功能之体现。而西门庆收、送历书,涉及明代独特的送历风俗。  相似文献   

7.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科幻小说之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即本刊)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1976年他到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史研究。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发表在《科学  相似文献   

8.
勐励 《青海科技》2015,(2):58-59
<正>美国著名传记作家、《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两个多月前刚刚出版了他的新作——《The Innovators》。这本书虽然刚刚面世,但已经风靡了全球,尤其备受极客群体追捧。这是一本记录计算机科学创新简史的巨著,图灵、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李彦宏等人的故事,艾萨克森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李彦宏成为这本书里面最重要的中国面孔,与盖茨、扎克伯格等改变世界的科技极客一起,名列《The Innovators》。  相似文献   

9.
科学历程     
<正>1869年11月4日——英国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正式出版英国的《自然》杂志在科学领域的地位可谓首屈一指,1869年11月4日,世界上第一本《自然》杂志正式出版。《自然》是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自然》并没有像大多数期刊那样专注于特殊领域,而是刊登来自多领域的研究论文。因此每年有众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这本承载着海量研究者梦想的杂志上发表。虽然《自然》的主要读者是科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15日是中国科学社创立90周年、《科学》杂志创刊90周年暨复刊20周年纪念日,在倡导“自主创新”、“科教兴国”的今天,我们捧出这段历史小心擦拭,传承“求真致用”精神,希望能为明天创造一段更为辉煌的历史。她最早存中国倡导“科学”与“民王”,她最先帮助人们理解何为“科学”,她首次规范各类科学名词的译法,她首创横排向右、使用两式标点的排版方式……她,就是诞生90年前一本名为《科学》的杂志。1915年1月,上海,一份稿件由在美国的留学生编辑、封面印有中文“科学”字样和英文“SCIENCE”的月刊悄然问世,发刊词上,赫然将“…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课上,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活动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探究的材料,在《科学课》中,兰·本达教授也指出,材料就意味着科学概念,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有结构的材料"来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探求规律。  相似文献   

12.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科幻小说之父”。他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即本刊)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并从事过天文史研究工作。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他发表在《科学大众》上的作品《火刑》,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高中课本中的语文教材。上世纪80年代初,他因脑中风无法握笔写作,但仍以坚忍不拔的精神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1999年4月,郑文光荣获迄今为止中国科幻领域惟一的“终身成就奖”。20O3年6月17日逝世,享年74岁。  相似文献   

13.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崇祯年间历局尝试会通中西的一种新式星图,通过梳理这一时期各类星图的绘制工作,以及分析这些星图的具体特点。通过讨论因中西方科学和文化的差异,提出该星图在调适中西不同的刻度系统、增入南极诸星、变更中国传统星官体系等方面所面临的考验,以及在西方天文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引起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百科文摘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著,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托。  相似文献   

15.
管文明 《世界发明》2009,(11):21-21
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不但书的容量够分量,而且其内容也非常难得——本书470多页,采访了包括《时代》、《新闻周刊》、《福布斯》、《国家地理》等杂志在内的20多家美国乃至全球顶级杂志的总编、主编。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位中国人写的书,采访中自然会有对中国杂志现状的关照。  相似文献   

16.
1915年由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杂志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科学期刊,科学新闻是其科学传播的重要形式。为顺应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科学》在19卷第1期上发表社论《科学今后之动向》,宣告它的正式改版。改版后,《科学》中的科学新闻变化颇多:科学新闻数量增多、比重上升;科学新闻来源更加广泛;科学新闻始设分类专栏;逐渐由科普文章蜕变为科学新闻;科学新闻通俗性有了一定改善。而且,《科学》开始凸显出自身的特色:报道涉及学科范围广泛;科学家成为报道主角之一;重视对国内科学传播活动的报道;题材内容兼容并蓄,雅俗能赏;语言客观准确、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7.
<正>韩琦著,《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417页,定价88元。《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的最新专著。作者从事明清时期中外交流史、中国科学史研究30余年,发掘大量中外稀见史料,长于中西文献相互补证,探赜索隐,抉微发覆,创获甚夥。本书通过详密考证,揭示崇祯至道光约二百年间,特别是康熙时代,欧洲天文学传入中国的复杂过程与相关社会、宗教因素。基于诸多个案,探讨天文学与传教士、皇帝、大臣、士人的关系,以及不同国籍传教士发挥的作用。从科学社会史的视角,考察科学、政治、宗教、权术,如何深深地纠缠在一起。全书包括序章、正文九章、结语、附录,以及参考文献、人名书名索引、后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3):403-407
<正>“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截至2022年已举办17届。2021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5家编辑部共推荐了310项科学研究进展(所推荐的科学进展均是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或完成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科学观是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完成的,他的科学观的全部精髓在他留下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毫无疑问,马克思的科学观是我们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对1919年创刊的《少年中国》编辑出版、办刊宗旨及自然科学传播作了历史考察与研究,梳理五四后期综合性期刊在中国传播自然科学的历史脉络。研究认为:《少年中国》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本科学精神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翻译、引进与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影响并推动了五四运动后的科学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自然科学传播和大众科学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