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慧君 《科教文汇》2008,(13):36-37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广大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农村幼儿爱国主义培养方面。探索正确农村幼儿爱国主义培养内容和合适实施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农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道德,因此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贺慧君 《科教文汇》2008,(22):82-82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广大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农村幼儿爱国主义培养方面。探索正确农村幼儿爱国主义培养内容和合适实施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农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道德.因此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是向世人展现本民族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及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具有民族性与独特性。文章从三个角度来阐述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在新时代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利用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策略的逐步实施,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教育实践功能。自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开馆以来,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已经在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和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众多原因和条件的限制,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直观教育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文章运用大量调查走访资料,结合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实际情况,对其教育功能的提升进行了尝试性论述。  相似文献   

5.
万小华  张怀民 《科协论坛》2007,(10):203-204
中华民族精神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其时代性,因此要在传承历史和不断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本文重点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和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民族所有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并在代际相传中凝聚、浓缩,是国家向心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基础和前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融合,最终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促进社会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而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理应成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远源流长,具有既丰富又多彩的内容和鲜明民族特色。应是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者认识到的神圣使命;对于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将其民族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之中;借用数字多媒体广泛的宣传,在民族地区,更好的普及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优利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朱峥 《科技风》2013,(9):90
博物馆是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典藏的重要地方,担任了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传统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博物馆安防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愈发普遍。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消防现状的分析,找出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计算机应用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作者从居所建筑的历史演革到文化修养的精神追求,探究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传承发扬与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小剪 《科教文汇》2020,(11):33-34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人们在生存、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逐渐凝聚成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重要席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并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与内容,因此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以解决当前爱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真正迸发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谭华 《科教文汇》2011,(34):75-77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家庭和社会随境式的文化传承难以为继,学校理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在实施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以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为视角而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满绣这门传统的民间工艺带入中职院校,让这一宝贵的民族工艺技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民族文物应运而生,保留下来逐渐成为民族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高校是教师、学生等高素质人群的汇集地,民族地区高校矗立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域里,为加强民族文物保护力度,于高校中开展博物馆建设是重要途径,如此有利于民族文物的保护,增加文物价值。本文将对民族地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民族文物保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肖向红 《科教文汇》2009,(30):286-286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前,几乎所有博物馆均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和党的重托。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阵地,收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知识文化得以传播的一个载体,其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博物馆建设大都雄伟壮观,如果遭到破坏,其遭受的损失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所以,加强博物馆的安防措施,不仅能够防范人为偷窃、破坏,还可以防范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民族文化的范围(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藏民族的特色文化)划定,阐述西藏民族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载体关系,进而从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协作几方面寻找民族文化传承在西藏职业教育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古籍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观和思维模式、想象力、创造力,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和历史演化进程的历史见证。文章分析了我国民族古籍整理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数字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把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梦想的精神保障。本文试分析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试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武术太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之一,高校推广武术太极不仅是对传统健身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驻保定市普通高校武术太极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旨在探索做好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尤其是博物馆群体,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着其他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拥有一定规模博物馆的城市必须注重博物馆群体的建设,使博物馆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并形成合力,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安阳地区的博物馆群体必须加强分工与合作,才能真正为安阳的历史文化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