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探究”美术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庚 《教育导刊》2008,(10):61-6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教师要成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课,是体现《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让这些探究性实验课发挥其探究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进入真正的探究角色,是物理教师进行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尝试、体验、实践,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个性的教学.“探究性学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积极引导,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像,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发挥多方面的潜能,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李随琴 《考试周刊》2010,(17):72-7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问题的质量高低,也决定了探究的学习效果.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努力提高设问的有效性,达到以“问”促探,以“问”引思.这是很值得教师深思与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高中政治课探究性教学要“返璞归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教书育人》2010,(2):71-7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探究性教学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反观教学现状,不少探究性教学偏离了探究性教学的本义。“返璞归真”,让探究教学回归其本义,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继大力推进探究性教学之后的一个更为理性和紧迫的话题。本文试从分析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人手,谈谈我对当前探究性教学理性回归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例,从教材编写、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施、实验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出发,对演示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化的途径进行分析,提出要更加重视教材的编写,将探究性实验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素质,透彻地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合理地设计探究性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并对学生实验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许宵波 《新疆教育》2013,(15):225-225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新授课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那么在复习课中,如何让复习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性”,使数学课更充满活力呢?在此提出几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钱雅钰 《考试周刊》2013,(77):71-72
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在其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何使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行之有效”,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教师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营造浓厚的探究性氛围,设置操作性较强的探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微型探究教学因其探究性和思维性使得教师感受到,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微型探究教学手法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在微型探究教学的界定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微型探究教学”的几个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探究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使用、处理现有高中物理教材时,从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首先,让学生在没有教材暗示、引领的前提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内化,使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追求“过程”和“结果”的双赢。本文就此做简要介绍,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一、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教学形式化。因为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所以很多教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中误认为如果不使用探究教学,学生没有探究活动,就有悖新课标理念,得不到评委的青睐,完全忽略了教学方法最优化的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的背后实际缺乏师生深层次的思维碰撞和真切的情感交流,是所谓的“唇动”而非“灵动”。  相似文献   

13.
关系之五:质疑与接受性学习正如以下倪莲芬老师要表述的,这重关系可以理解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当“探究”、“质疑”随着新课改而“走红”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能否冷静地对待?警惕:热闹而无效的“探究”——倪莲芬(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对教学内容的质疑是否可以上升为探究性学习?其实这个话题探讨的是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问题。新课标一出台,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随处可见,可是也出现了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实效性不强的现象。探究什么?怎样探究?无法正确把握。当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偏差和困难,教师没有办法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接近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教学形式化。因为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所以很多教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中误认为如果不使用探究教学,学生没有探究活动,就有悖新课标理念,得不到评委的青睐,完全忽略了教学方法最优化的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的背后实际缺乏师生深层次的思维碰撞和真切的情感交流,是所谓的“唇动”而非“灵动”。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知识传授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武,它珍视探究过程中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究中创新。本文从模式建构的角度探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使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谌登玉 《贵州教育》2010,(10):36-36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会把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分类,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几次探究活动,搞几个专题训练,结果探究问题成了“探究题海”;或仅限于探究性学习的“一招一式”,其操作流于形式;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结果性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无从谈起。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学指导应在材料的组织和外部情境安排上讲究策略,教师应当想好怎么用材料,怎样设置问题、实验或探讨、总结归纳等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我在引导学生对“铁生锈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操作的“得”与“失”,对此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阴玉平 《考试周刊》2011,(36):91-92
数学伟大的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其核心是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这种教学理念,必须精心选择问题,并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在“愤悱”状态下去尝试、猜测、实验、发现。当然,不同的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提供的具体教学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真实”数学教学探究不应只是点到为止,更应是点到不止,直至探究的根。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而且要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因此,“真实”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干预、点拨、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探究性学习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旨在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学习方式 ,真正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渗透到生物学科中去 ,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什么是探究性教学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模式是 :创造情境、发现问题→分析探究、作出假设→收集信息、论证评价→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领悟新课改倡导的精神实质,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应该对“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内容、时机及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把握。只有明确了目的“,合作、自主、探究”才会有的放矢。其次,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比如,教学《林海》一文,就可以抓住三次“亲切、舒服”这一教学重点、难点,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舍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呢?为什么会感到亲切和舒服呢?有时候,教师要随机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究学习。第三,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注意引领和关注,要有目的、有指导、有反馈。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既要做一名小组成员,和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作必要的讲解,适时、适当点拨、引导,千万不要袖手旁观、撒手不管。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好准备。第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要真正实现充分的自由交往,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