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SIMI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中外优秀500 m单人划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艇的划桨节奏与国外优秀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我国优秀艇拉桨阶段的时间与回桨阶段的时间比例为1.4:1,而国外优秀艇的拉桨阶段的时间与回桨阶段的时间比例为2.1:1;国内优秀艇途中划阶段采用的是大划距中低桨频技术,国外优秀艇采用的是中低划距高桨频技术;500 m单人划艇项目的成绩与桨频的相关性大于划距;国内外优秀艇的桨叶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较为一致,平均入水角度在55°左右,出水角度在35°左右.建议中国优秀单人艇适当地提高桨频,减小回桨阶段时间比例,优化一桨节奏,提高每桨划船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权 《体育教学》2003,(5):37-37
一、提高学生脚步移动能力的垫球趣味练习l.左右移动垫球练习三人一组,两人相距3m左右站在一侧(队员②③号),各持一球,练习者相距3m左右站在另一例(队员①号)。练习开始时练习者①正面垫起②抛来的球后,迅速向右移动正面垫起③抛来的球,再迅速向左移动正面垫起②抛来的球。如此练习2~3分钟后换人练习,让每一位队员体验左右的并步、滑步和交叉步的步法,如图1所示。2.前后移动垫球练习四人一组,三人(队员①②③号)前后站立距离1m,另一人(队员④号)相距排头队员3~4m为供球者。排头③队员垫起供球者的上手发球后,迅速移动到排尾(采用后退步、…  相似文献   

3.
<正> (六十一)转体180°脚背外侧蹭球转身射门器材要求,球门两个(高、宽约2米),相距30米:小足球10个。练习要求: 1.①号队员站在第一球门前传地滚球,球速平稳稍快。②号队员侧跨步迎球向右转体用右脚背外侧蹭球(利用球速用脚背外侧蹭球内侧使球外侧旋转),身体随之转体180°用左脚将球射进第二球门。 2.③号队员在②号队员身后防守,然后与③号队员交换攻防。轮换进行。 3.①号队员传球10个后与②号队员交换。依次轮换。 4.传球、射门应强化脚法,形成正确的技术动  相似文献   

4.
一、四人接发球的由来和作用在五人接发球插上组织进攻的实战中发现几个问题:第一,后排插上队员的移动距离长,特别是从5号位插上,一传质量稍差时,不易接应组成有效的进攻战术配合。尤其一传垫到4号位时,插上队员常常来不及接应。第二,在3号位准备打平快球的队员,接发球时,离网远不便上快球;离网近又不便接发球。常常影响3号位平快球的组成率,因而也降低了战术的质量。第三,某些队员有在3号位打平快球的专长,或在2、4号位进攻的特点。但接发球进攻时往往换不到能发挥特长的进攻位置上去,要在第一次进攻之后才能换过去,特别是善扣4号位的主攻手在2号位时更难换位。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四人接发球的方法,比较有效地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四人接发球的几种基本站位图:  相似文献   

5.
二中锋的巨大作用2.如何才能在高策应点4号位上接到球?(1)快落位,抢先占据4号位,将防守者牢牢地靠压在身后,尽量不让其侧前或绕前防守。(2)高策应点4号位接球后的策应切包配合实在厉害,守方一定会采取侧前或绕前防守破坏策应点的接球,这时4号位的队员一定不要向外移动企图靠近传球队员接球,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全运会男子皮艇比赛资料的分析发现:国内男子皮艇运动有着向奖牌集中、强队垄断金牌、兼项队员更多的趋势;同时具有项目整体水平发展不一、多人艇较单人艇成绩提高幅度要大的特点;男子皮艇运动员在1000m项目上个体能力提高较慢、运动员之间能力差距较大。结合访谈调研分析发现要提高国内男子皮艇运动的水平需要在单人艇1000m项目上进行突破,并对速度结构和兼项等训练理念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青少年运动员在拦网技术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1移动 拦网最重要的环节是移动,拦网运动员要根据对方二传传球的方向进行移动。防守方的3号位队员要向本方的2、4号位移动,与2、4号位队员采取双人拦网封堵对方2、4号位的进攻。防守打的4、2号位的队员也要向中间靠拢,形成3号位的2人或3人拦网。在移动中运动员可采取并步、交叉步、交叉步加并步等脚步移动方式。目前青少年运动员在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移动不到位,有时两人距离较远,中间有较大空隙,容易被对方突破:还有时靠得太近,发生碰撞,也影响了拦网的效果。产生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一是判断慢,移动匆忙,二是移动的步伐不规范,这都会造成不能掌握好起跳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设计了具有新结构的单人赛艇-活动桨架单人赛艇。此种赛艇曾在1981年世界锦标赛上首次由西德运动员采用,在同年的快艇赛中,它的使用者力克群雄。可以想见,这种艇在技术上与普通艇是有区别的。在以前的资料中,有人已经成功地对普通活动座位单人艇与活动桨架单人艇进行了动作分析和比较。根据此作者的材料,运动员采用活动桨架单人艇,成绩可提高5.94秒到13.54秒不等。活动桨架赛艇的动作特征是船尾吃水不多(桨片入水的即刻)。艇的内周期性速度波动不太明显。但同时也观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国外的划船器材(賽艇)結构方面,有很大的改变,提高了划进速度,使划动更为方便。1956年十六届奥运会上,意大利队注意改进了四人无舵手和四人有舵手賽艇的器材,以完全另一种坐位来代替一般划船运动員的坐位,这种坐位具有某些优点。旧式坐位的1号桨手至4号浆手交错地安置在船的两侧,当这两侧运动員用力不均等时,賽艇会偏离前进的直线,即使力量A—A_1和B—B_1之间相等,方向相反,但是力臂a和σ(两浆着力点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33.听信号抢篮板球传球触人目的:提高反应、判断、起动能力。方法: 如图二十六所示,队员在三秒区的线上分散站好,面向篮筐,每人均有一个号数。教练员手持一球站在篮下。游戏开始,教练员向篮板抛球,同时喊出“某”号,被喊到的队员立即冲抢篮板,其他队员转身向边线或中线跑去。抢篮板的队员拿到篮板球后,尽快一次击中正在跑出的队员(只能击打腿部),被击中的队员罚做俯卧撑。如未击中任何队  相似文献   

11.
运用SIMI Motion 7.50运动分析系统,对2010年皮划艇(静水)春季冠军赛(上海)决赛阶段的男子单人皮艇200m(MK1-200m)决赛A、B、c组第4道3位选手的平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优秀男子皮艇选手起航阶段的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选手出发前左右肩关节的晃动明显,幅度大,稳定性差,左右髋关节晃动程度低,稳定性好.晃动主要集中在上半身,选手在出发前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靠肩关节、手臂的配合来完成的.选手在出发前的平衡情况直接影响到选手的最终比赛成绩,良好的出发前平衡状态有利于参赛选手的比赛发挥,建议针对肩关节以及整个上半身做平衡的专门训练,提高选手协凋配合能力,改善起航阶段平衡状况,提高比赛成绩,创出佳绩.  相似文献   

12.
李晓浦  魏文仪  裘艺 《体育科学》2006,26(11):62-66,74
采用双机同步二维摄像法对参加2005年全运会预选赛的12名男子优秀运动员在500m单人艇比赛时的途中划过程进行了现场拍摄,并且运用自行研发并与摄像方法相适应的皮艇运动专项解析软件对所拍的图像资料进行解析。运用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途中划的划桨技术,拟揭示国内单人皮艇500m优秀运动员途中划的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以期从理论和解析数据两方面探究提高途中划划桨效果的皮艇技术的改进方向。结论:双机同步二维摄像方法和专项分析系统使用效果良好;根据拉桨过程中桨获得推进力的主要来源,整个拉桨阶段可分为入水升力推进时相、阻力推进时相和出水升力推进时相;拉桨时艇速的变化特征是分析划桨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随速度的提高,后拉划距减小;最大艇速出现时刻前移和速度下降率增大,阻力作用于艇和桨的相对时间延长;在出水升力推进时相,减小划桨的水平速度,加大垂直速度,加大出水角,将更有利于提高艇速和划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流回旋皮艇项目逆水门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未艾的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在中国驻足三年有余 ,回顾其快速发展的历程 ,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水上项目的未来和希望。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 ,对该项运动的皮艇项目逆水门技术进行详尽分析 ,以期达到为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有关皮艇训练文献资料分析,对皮艇专项力量训练系统化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在训练工作上的参考。结果表明:各种力量素质训练的主次关系和训练方法的专项化是确定训练内容的依据。而训练方法的专项化是皮艇专项力量训练的有效前提。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Drag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s kayaking performance. To focus on the drag of the kayak’s hull shape and the paddlers’ weight per se, the passive drag (Dp) was measured on a flat-water sprint course for one paddler with added weights. Dp was measured by an electromechanical towing device using a load cell, at incremental and constant velocities from 2.78 to 5.56 m/s. Three kayak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shapes (Nelo® K1 Quattro-M, ML, and L) were used and the paddlers’ body weight was adjusted with weights so the total paddler weight in the kayak was 65, 75, and 85 kg. The mean Dp increased by the power function of D = kvn (mean R2 = .990; SD .006). The Dp went from 21.37?±?1.29 N at 2.78 m/s to 89.32?±?6.43 N at 5.56 m/s. For the two lighter weighted kayaks (65 and 75 kg), the lowest Dp was observed with different kayak sizes (M, ML, or L) depending on the target velocity. The manufacturers suggest that paddlers should select a kayak size according to their body weight to minimise drag;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arget velocities, and thus competition distance should also be factored into kayak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皮划艇测功仪在机能评定、技战术评定、选材与训练手段等中的应用,认为测功仪对促进皮划艇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了客观和精确的评定数据.文章结合国内外的训练和科研实践,提供了测功仪的训练测试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为皮划艇的训练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大型比赛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分析比赛与人体内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参加世界锦标赛的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12人,在赛前3周与赛后l周,测量形态指标及内分泌指标的变化。结果:世锦赛后。无论男划组还是女皮组,比赛前后肱三头肌与肩胛下皮褶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腰围及臀围也无明显变化(P>0.05)。赛后睾酮、皮质醇及促甲状腺激素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而游离T4明显上升(P<0.05)。结论:赛前训练与比赛期间的高强度专项活动对身体的刺激,能影响内分泌的代谢。  相似文献   

19.
男子皮艇运动员周期训练时Hb、CK、BUN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皮艇运动训练周期内的训练特点与运动员生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方法:在皮艇运动训练周,对12名某队男子皮艇运动员的常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进行测试。结果:男子皮艇运动员BUN、Hb周期训练前的值处于正常人的范围,但个体差异较大;CK值高于正常人的范围;在整个训练周期,BUN,CK、Hb等指标随着训练周期训练方法的变化有周期性变化。结论与建议:BUN、CK和Hb各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纵向和横向综合比较BUN、CK、Hb指标对皮艇训练监控更有意义,不能以单一指标作为增加运动量或增加运动强度的标准;周期性训练模式既可以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又可以避免由于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过深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 13名浙江省男子皮艇运动员进行实验室 6 0 s无氧功率测试和水上若干运动项目测验 ,探索二者的相关程度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为进一步建立无氧运动能力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实验发现 ,最大功率出现在运动后 15 s,以后输出功率逐渐降低。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与水上运动成绩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功率下降率对反映运动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