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拳击运动员表象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等研究方法,对拳击运动员表象训练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的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与进行基本技术的表象训练相比,较高水平的运动员进行稍复杂技术的表象训练的效果更好一些;短期的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运动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系统的表象训练,表象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26名中国国家赛艇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结果显示:与美国选手相比,我国选手的体脂百分比较高,观察某个训练阶段赛艇选手的身体成分,可以为分析力量训练的效果和控制体质量的合理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形体训练是通过徒手或器械练习的各种手段和形式来锻炼身体、塑造体型、训练仪态。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形体训练,能够改变和改善体形,培养良好的气质。然而在形体训练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训练的方式、手段、频率、时间和强度等因素,而忽视了训练过程中的呼吸方式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运动时进行合理的呼吸,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的基本恒定,提高训练效果及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能力,因此,合理的呼吸方法必须成为该项运动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形体教学训练中,初学者或训练时间不长者,容…  相似文献   

4.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训练监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游泳运动队进行高原训练期间,通过血细胞分析技术以及酶学分析技术,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RBC)、Het、Hb、白细胞计数(WBC)及CK值。结果表明:与高原训练前相比,运动员RBC计数、Het和Hb出现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在高原训练结束再升高的过程,且在高原训练结束时,Hot和Hb显著增高。WBC计数和血清CK值在高原训练期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体育训练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就肌肉、弹跳力、速度、耐力训练分别论述。一、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效果和年龄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子最佳训练年龄在20岁。假设这年的训练效果为100%,那么10岁左右就是50%,15岁左右就是80%,30岁后效果就减弱。女子最佳训练效果也是20岁,但没有男子训练效果的50%,和男子相比,女子的训练效果与年龄的关系不大。由上资料可以看出,肌肉训练从10岁开始也是可以的。不过,对处在发育期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  陈莉  孙江宁 《体育学刊》2007,14(2):103-107
对国家网球女队一组周课训练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和反馈,结果表明:国家女网一组每周课次的安排为11课次.以技战术和综合性训练课为主;体能训练的比重与过去相比有所加大,一般准备期体能训练时间占了近50%;各周次的负荷内吝及节奏安排比较合理,但大负荷课次偏少;一堂课的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控制在2~2.5h;采用“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模式,使训练更加结合实战,训练的针对性更强、训练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7.
提高腿部力量是田径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腿部后蹬力量大小,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跑、跳、投项目的速度、高度、远度成绩。我们必须重视少年儿童时期腿部力量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利用少年儿童蹬滑板车的爱好,采用多种形式把蹬滑板车的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到各项训练中去,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少年儿童训练兴趣又达到了训练目的,效果很好。以下是我们的几种训练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1.速度训练 方法:用左脚、右脚进行50米、100米、400米、800米等长度,定距离计时与不计时的蹬…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机能上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并存在着明显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和差异决定了少儿的训练负荷和训练手段在许多方面和成人相比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训练应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9.
任秀娟高原训练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任秀娟高原训练模式的分析与研究得出:高原训练有一个降低训练负荷的环境;与平原训练相比,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强度略有下降,在野外的训练要多于在田径场的训练;为了确定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经常性高原训练的地点以相对固定为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东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综合训练的负荷大小、负荷积累程度、机能恢复状态,测试了12名参加2012年全国冠军杯赛的广州女手运动员赛前五周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Hb、Rbc、Hct、MCV恢复值变化幅度不大;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RDW训练值显著性升高,MCV/RDW训练值显著性下降(P<0.05),提示铁储备下降明显。(2)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赛前二周CK恢复值显著性降低,赛前一周BUN恢复值显著性升高(P<0.05);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CK训练值显著性降低(P<0.05),提示综合训练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BUN训练值呈逐步上升趋势,赛前二周升至最高值,达7.60±1.42mmol/L,提示赛前训练负荷量积累效应明显,可能与综合训练课时长有一定关系。(3)在赛前五周备战中,WBC总数始终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Lym、Lym%、Mono、Mono%恢复值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合理营养可以改善训练负荷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赛前综合训练模式,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负荷量积累效应较为明显,机体免疫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流限制(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伴随不同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性跳跃表现的影响。方法:24名有训练经验(1RM/BW>1.5)的学生受试者被招募且随机分成三组:20%1RM+BFRT干预组、40%1RM+BFRT干预组、CON(75%1RM)组,训练动作模式为负重半蹲,共进行5周训练,每周2次训练,每两次训练间隔48小时;基于腿围[(55.23±1.84cm、55.67±1.58cm)],20%1RM+BFRT、40%1RM+BFRT训练组选用相同加压值(252.14±8.17mm Hg);所有组别在实验前后进行CMJ和深蹲1RM测试。结果:40%1RM+BFRT组和CON组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高效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与20%1RM训练干预相比,40%1RM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升效果更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实验前相比,40%1RM+BFRT训练干预和CON组干预对深蹲1RM的提高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检验发现,三组训练干预对深蹲1RM提升效果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流限制训练伴随负重深蹲...  相似文献   

12.
对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任秀娟高原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丰 《体育科学》2002,22(1):81-82
研究认为,高原训练有一个降低训练负荷的环境适应期;与海平面地区的训练相比,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强度略有下降;在野外的训练要多于在田径场的训练;为了确定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应当力争前往某一固定地点进行经常性的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青少年运动训练过程之中。与传统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相比,多媒体资源在增强青少年训练效果方面的辅助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在如何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切实提升运动训练质量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高寒季节少儿业余室外冰场训练,由于气温太低,常规的训练安排经常发生冻伤,进入赛季,由于队员缺课多,同上冰初期相比,运动成绩有所下降。为了解决高寒地区高寒季节冰上训练冻伤多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将室外短距离训练同室内有氧耐力训练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运动员在市少年速滑比赛中,连续6年获得团体总分第1名,多次打破市少年速滑记录。  相似文献   

15.
对男子跳高运动员下肢肌力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男子跳高一、二级运动员下肢肌力的测试分析,发现两者表现出以下肌力特征:一级运动员踝关节向心肌肉力量训练效果不佳;一级运动员的两腿膝关节和踝关节伸肌离心肌力矩显著大于二级运动员;与向心肌力相比,一级运动员更具有膝、踝两关节离心肌力的优势。建议在训练中,不仅要提高运动员下肢的蹬伸力量,更要增强下肢的退让性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对于耐力训练小鼠机体能力的影响,包括抗氧化能力及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进行耐力训练后测定血浆和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肝脏、心肌、骨骼肌中MDA的含量、SOD及GPX活性及膜流动性的测定。结果:训练结束即刻,训练组MDA含量、SOD活性及肝组织GPX活性显著升高;膜流动性与训练对照组相比增大,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训练结束24h.训练组MDA含量、SOD及GPX活性降低。尤其对于加DHA、EPA组,MDA含量下降更为明显,其骨骼肌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实验组红细胞膜相对流动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线粒体膜流动性明显高于训练对照组,相比于安静对照组有升高趋势。结论:较大强度运动训练使机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长期训练可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DHA、EPA有增加组织SOD和GPX活性的趋势。长期较大强度运动训练使红细胞膜及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DHA、EPA有很好的拮抗这种损伤作用,对线粒体膜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实验组在常规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核心力量训练,共持续8周。对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的定点投篮、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变化不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后定点投篮命中率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运球急停跳投与实验前相比提高幅度较大,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定点投篮命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差异显著(P<0.05),运球急停跳投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定点投篮命中率影响不大,但是对在不稳定状态下的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  相似文献   

18.
王珏  王鼎  雷浩  陈晓坤 《体育科技》2014,35(4):155-156
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男子足球队参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团队凝聚力的测试和拓展训练的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在经过系统的拓展训练后,在团队凝聚力方面,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将拓展训练方式引入到高校足球队的教学训练之中,可以提高球队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湘 《健与美》2023,(11):172-176
<正>这11种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模式的目的是在短短的10分钟内练出好身材,同时提升体能和健康水平。谁不想用更少的投入得到更多的收获?这就是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的魅力所在,这种经过实践验证的训练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健身爱好者的常用训练模式。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一种先进行短时间、全力以赴的高强度训练,然后安排一些非常必要的喘息恢复期,高低强度交替进行的训练模式。“高强度间歇性训练通常是先用最大心率的90%~95%的高强度训练,持续时间不超过60秒。然后进行低强度的恢复。交替进行。”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分校的运动生理学家米歇尔·奥尔森博士说,“这种训练模式的回报是,你在10分钟内获得的健身效果与你慢跑半小时的效果差不多”。  相似文献   

20.
<正>一、阻力伞在短跑训练中的优势(一)有利于发展专项力量与传统的抗阻力跑、负重训练相比,阻力伞训练在起跑时阻力较小,运动员可以快速提高速度,当达到一定速度时,阻力伞开始提供阻力并随着速度的提升而增大。在这一过程中,肌肉收缩的形式完全符合短跑的用力结构,具有发展专项力量的效果。(二)易操作不易受伤相比传统负重训练、上坡及下坡跑,阻力伞训练具有器械重量轻,无须考虑坡道训练的坡度和坡长的优势。此外,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