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通过对第 2 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女子短距离自由泳前 8名运动员技、战术的数理统计发现 ,在 5 0 m自由泳决赛中出发段的技术至关重要 ,途中游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划幅和划频的技术组合 ,在 10 0 m自由泳决赛中 ,5 0 m的绝对速度实力是取胜的主要因素 ,前 8名运动员采用高频率的划频和划幅的技术组合 ,整体运动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游泳比赛现场测试方法,对女子运动员50 m自由泳途中游每10 m游泳速度和划频、划幅技术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50 m自由泳速度的下降与运动水平无关,速度的下降主要是由划频的下降造成的。因此,要求高水平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不仅应具备高水平的速度能力同时应具有保持高速度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优秀男子中、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正式比赛的途中游进行了录相分析,建立起求速度极大值的数学模型,发现我国男子50、100、200和400米自由泳的群体最佳划频分别为67、56、46和47次/分。通过对现状与理论最佳值的比较,提出了当前我国男子中、短距离自由泳技术发展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沈宇鹏 《体育学刊》2006,13(5):98-101
通过对2001、2003和2005年世锦赛男子自由泳项目前8名运动员比赛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当今世界男子自由泳项目优秀运动员速度、划频、划幅的变化特征,并对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最佳划频和划幅组合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短距离运动员划频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中长距离项目运动员划幅增长也明显高于短距离项目运动员。(2)最高游速下,运动员的划频和划幅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3)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理想划频和划幅会随着个人特点和项目距离特点变化而变化。(4)个人理想的划频和划幅组合应保持有效划频和有效划幅的组合。(5)在疲劳状态下,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划频和划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男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广东省男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42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进行了形态、素质测试和比赛途中游技术动作录相分析,对中、外运动员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划频、划幅有显著作用的形态、素质因素。结果表明,划频、划幅在很大程度上受臂长、纵跳、划水拉力等形态、素质因素的影响。从差距和发展潜力看,当前我国男子50米和100米自由泳应注意提高划频,200米自由泳应注重提高划幅,可通过相应素质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改造划频、划幅。  相似文献   

7.
形态、素质对划频、划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试图以男子短距离自由泳为考察对象,研究我男短距离自由泳优秀运动员形态、素质与划频、划幅的关系,以便为我国游泳的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50m自由泳途中游每10m速度、划频和划幅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际先进的游泳比赛现场测试方法 ,在我国第 4届城市运动会游泳比赛中 ,对运动员比赛中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在 5 0 m自由泳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速度、划水频率和划水幅度均在下降 ;影响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划频下降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系统的游泳比赛技术监测采集游泳比赛途中游各项技术数据,以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名运动员成绩为划分依据,研究女子100m蛙泳、200m自由泳运动员途中游分段速度、划幅、划频、游速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女子100m蛙泳和200m自由泳中,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呈现快划频的趋势;在对成绩预测中,通过运动员的划幅、划频比较容易预测运动员成绩增长情况和上升空间,即在成绩相同情况下,运动员划频慢,成绩提高幅度大;对10名优秀女子100m蛙泳运动员的途中游个性研究和多年成绩分析表明,她们划幅、划频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蛙泳优秀运动员相对集中,运动员年限也长;在对女子200m自由泳优秀运动员的途中游个性研究和多年成绩分析结果表明,与蛙泳不同,200m自由泳运动员个性化不是非常明显,优秀运动员相对保持高水平成绩年限少,运动员分散,说明自由泳运动员的各种能力和水平更趋于一致,优秀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的能力要求更高;蛙泳对运动员的身高要求最少,而技术要求最高,是适合亚洲人的一项运动;运动员出成绩后保持高水平年限长,符合经济学原理;蛙泳项目一直是亚洲的强项和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10.
游泳比赛分段成绩能够反映运动员的体力分配与战术运用,对分析比赛与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5年来参加世界杯游泳系列赛和中国游泳冠军赛1 500 m自由泳决赛运动员每个50 m分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在揭示优秀1 500 m自由泳运动员体力分配特点的同时,探寻中外运动员参赛配速方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所在.认为我国男子1 500 m自由泳普遍存在比赛前程速度过快,导致后程乏力.  相似文献   

11.
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朱颖文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勤  郑闽生  钱风雷 《体育科研》2008,29(2):66-68,72
通过对在十运会上为上海代表团夺得女子短距离自由泳4枚金牌得主朱颖文的比赛技战术分析,研究其特点和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并提出训练对策,旨在提高其3008奥运会,2009全运会的比赛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3年巴塞罗那世界游泳锦标赛以及2005年南京十运会三次游泳比赛的分段成绩、参赛女子运动员的年龄的分析、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出发、转身、途中、划频、划幅、游速等)的比较,分析当今中外优秀女子400m、800m自由泳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明确赶超的目标,寻找突破的方向,为我国今后在女子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上的发展提供技术参数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九运会女子 10 0m自由泳前 3名运动员和第 2 7届奥运会同项目前 3名运动员技术比较的数理统计分析发现 ,我国女子前 3名运动员 15m出发段的速度略低于外国优秀运动员 ;途中游的划水频率不如国外运动员 ,划水幅度与 2 7届前 3名运动员持平 ,5 0m绝对速度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 ;转身段的表现也不如国外运动员 ;中国优秀运动员冲刺到边段表现出色 ,略优于国外运动员 ,展示出良好的速度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4.
1500米自由泳是竞技游泳项目中距离最长的项目。运动员在各分段中速度变化的具体表现能够客观反应其比赛战术。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北京奥运会和山东全运会1500米自由泳决赛运动员的战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得出长距离游泳战术类型分为前慢后快、前快后慢、相随、匀速和变速共五种战术。前慢后快战术和变速战术是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常规战术之一。我国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后半程的游进能力,加强战术模拟训练,提升赛扬的战术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的优势项目。回顾第16-21届冬奥会短道速滑竞技体育强国所取得的成绩,世界短道速滑竞技体育强国的技战术特点得出,以下结论:世界短道速滑格局由韩国、加拿大、中国、美国四强占有,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加拿大在男子500米占有优势,而中国在女子500米占有优势,韩国在中长距离占有优势并且在技战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6.
国际田联的“竞走定义”规范了竞走比赛的技术动作标准。如果运动员违反“竞走定义”受到3名不同裁判员的严重警告,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因此“竞走定义”成为竞走的关键技术。在第27届奥运会上王丽萍荣获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金牌,但仍受到2名裁判员的严重警告。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双赛冠军刘洪宇,在第27届奥运会女子20公里比赛中于16公里处,因受到3名不同裁判员的严重警告,被取消比赛资格,失去争夺金牌的机会。因此,对王丽萍、刘宏宇竞走关键技术的解析是必要的,对符合“竞走定义”的技术给予巩固,对违反“竞走定义”的技术给予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盐湖城冬奥会空中技巧比赛难度战术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0 0 2年第 19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大赛中 ,参加男子决赛的前 12名选手与参加女子决赛的前 12名选手中有 7人采用了加难战术 ,结果多半名次提升 ;男子冠军V .A在决赛中大胆启用bdFdFF是夺金的关键一招 ;而女子冠军C .A以bFdF取代bFF作为决赛的第二跳则是一举夺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ange-over time in swimming relay races. Top-class international 4 x 100 m freestyle races were analysed across a 10-year period including three Olympic Games and five European and World Championships. A total of 220 swimmers (116 female, 104 mal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an average participation of 1.7 ± 1.2 races. To consider such repeated measurements and other factors (e.g., ranking in the relay race, position in the relay team) linear mixed models for longitudinal data were used for th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nger change-over times for male medallists (0.23 ± 0.08 s) than non-medallists (0.20 ± 0.09 s) which reflects a very likely effect (94.2%). Furthermo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ange-over time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swimmers depending on the current race positions. In total, the influence of change-over time on the final performance in 4 x 100-m freestyle relay appears to be overr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200 m个人混舍泳决赛中的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菲尔普斯在各分段末均保持第一领先优势,4个分段发挥稳定,体力分配合理,拉斯洛·切赫在仰泳阶段的过大消耗,明显影响后程的游速,其余运动员各分段表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泳姿对促进总成绩提高所起的作用显著不同,依次为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研究认为,200 m个人混合泳的体能分配重点应放在蛙泳和自由泳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