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科举制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还是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起源。中国科举制本身的起源何在?追溯科举制的起源,我们的目光落在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兴太学的事件,然而,进一步的考据和推证表明,太学的兴立,不过是此前文翁兴学(约前145-前137年)的历史和逻辑结果。文翁兴学的结果是郡县学,郡县学是太学的文化制度基因模板,太学是科举制的发端,科举制被西方借鉴后,催生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现代西方文官制度。也就是说,文翁兴学是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最古老的东方渊源。  相似文献   

2.
唐宋间儒学的转型及其提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一个与时俱变的开放系统,这从二千多年儒学演变史中可清晰看出.在儒学演变过程中,唐宋间的儒学转型最为典型.它为适应当时社会转型需求而出现,在思想层面则是中国本土价值系统对异域文化挑战做出的创造性回应.唐宋间儒学转型经历了四个世纪,从对外"攻乎异端"、对内"拨乱反正"两个层面展开,最终成果是宋明理学的诞生.儒学转型的成功是人类史上一个典型的文化交流及文明对话双赢的例证,它能否为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是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熹、新儒学与现代化高令印一、"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最概括地说,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两大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是根源于儒学。①儒学的发展有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为代表的原...  相似文献   

4.
文化之间积极涵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化的多元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研究儒家文化对韩国风俗习惯、学校教育、影视宣传、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渗透,旨在探究学习和研究韩国继承与发展儒家文化思想精髓的经验,充分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赵吉惠儒学在中华二千年发展史上,成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文化,对于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巨大的历史积极作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它仍是团结海峡两岸各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文化纽带。儒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命力?第一,儒学结构本身具有比...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处我国的西部边陲,在明代已经是西部的文化重镇,造就大批的儒学大家,保存大量儒学文献,这些儒学文献从载录文献上看,主要体现在明代四川儒学文献对《易》学的关注和抑朱仰王,以及开始了儒学文献的辨伪工作,同时总结为政之道等,这对清代学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保存最为完整者,又是唯一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中国学术.儒家文化乃中医药学的精神家园.儒学的思想精华从人本精神、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执中权时、君子人格等五个方面指导和成就了中医药学.近百多年来,中医药学随同其文化母体--儒家文化一起不断遭受打击与围剿乃至扼杀.当今,"回归自然"渐成风潮,文化多元、科学多元成为共识,"针灸热"、"中医热"遍及五洲,中医药学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并不等于"西医化","中西医结合"只是中医现代发展的一种模式或方向.中医药学的振兴最终还期待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社会的动乱导致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儒学传播与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汉晋时期,巴蜀地区社会局面较为安定,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巴蜀儒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的儒学思想新格局和新态势的出现,对两晋以后儒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碰撞、冲突和融合,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根基线。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中,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如何进一步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开放的世界,就成为思想文化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张建新同志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就是针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儒学思想讨论会”简述1991年6月13日至15日,“儒学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文化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等五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  相似文献   

11.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成立省社科院与成都恩威集团联合创建的中华儒学、道学、佛学文化研究中心同时成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是9月7日在四川省社科院召开的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暨中华儒学、道学、佛学文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儒学是自古以来圣贤体用不二、道器不离、彻上彻下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中国传统学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历代儒学大师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修心养性、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系列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古代越南作为汉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思想观念方面深受汉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影响。自越南后黎朝起,儒学和越南化的儒学成为越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和越南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越南较为广泛地传播发展,与历史上汉字长期作为越南的正式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是儒学在越南传播的载体和基石,也是儒学在越南传播和发展的保障。但另一方面,儒学在越南呈现出"上热下冷""北强南弱"的特征,而汉字构造的特点及其与越南口头语的分离,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立新的学术专著&;lt;神圣的寓意&;gt;,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对&;lt;诗经&;gt;与&;lt;圣经&;gt;作了研究,读后颇受启发.   &;lt;诗经&;gt;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作,滋养儒学生成,而儒学又对中国文学的发展给以深刻的影响.&;lt;圣经&;gt;产生于西亚的希伯来人,与希腊文化汇合后发展成基督教文明,它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文艺美学思想,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这两部经典作品从文化与文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张立新的工作是开拓性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世纪之交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尽管聚讼纷纭,各执一端,但是,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肯定说,认为儒学是宗教;二是否定说,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三是折衷说,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肯定说在理论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从王阳明到黄梨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旨在透过阳明之学与梨洲之学的精神连结及其逻辑展示,指陈作为中国文化主动脉的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自有之现代指向。而此又必须先判识阳明学之精神。一明儒立言.大体血脉皆承宗儒,故中国思想史上有“宋明理学”之旧称。宋明理学即宋明新儒学,  相似文献   

17.
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复性书院的创设是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的实践,指出其中既有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批判性思考,又有早期的若干尝试准备,同时还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提炼出参照样本和基本原则,结合时代需求,重新订立学规,构建了书院的基本办学框架,这不仅为考察马一浮的儒学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助于教育理念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评论蒙培元新著<情感与理性>的形式,通过对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意在揭示儒学当代阐释的一个崭新视域.文章提出,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的视域,不论采取经验论的、还是先验论的进路,都难以克服儒学阐释中的理论困境.唯一的出路在于一种新的视域:儒学的生存论视域.  相似文献   

19.
唐时期的家学郑强胜隋唐时期自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南北分殊的家学传统渐呈一统,这就是儒学与文学并举的文化倾向。许多家学传统既注重儒学,又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成效。尤其是唐朝,随着统一帝国的形成,出于政治原因,统治者大力倡导儒学,儒学被扶为学术正统。道学和佛学...  相似文献   

20.
现已94高龄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楚图南先生,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深知“交欢玉帛”的重要.笔者有幸多次拜访楚老,聆听其精辟而深刻的言论.一次,楚老在为笔者讲述其诗作《经曲阜重游孔庙》时说:“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有很大的片面性.孔子和儒学,不是想打倒就能打倒的.我的观点是“取精去糟粕,宏旨昭千秋”.不仅对孔子和儒学应该如此,对待一切传统的、外来的文化,都应该如此.日本国在这方面作得比我们好.日本发展得这么快,他们自己就承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