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文学报》去年8月23日二版发表了一篇作家访问记:《他,离不开大海》,写得颇有文采。但我觉得美中不足。请看:“娱乐,对年青人的诱惑该有多大啊!他忍住了,不逛公园,不打扑克,不下象棋,不看电影,早起晚睡,一天当两天用,一年到头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市出版局的“迎春座谈会”上,遇见赵家壁同志。座谈会后,我们坐在一起看电影。过了一天,他又寄来了他的新著《编辑生涯忆鲁迅》。在看电影时,我们一直在“暗中”低声议论出版工作。从“韬奋奖”谈到编辑队伍的培养,又谈到“编辑学”。有感慨,也有感想。随后,一  相似文献   

3.
在《新安晚报》上有到一则报道,说是崔永元在"我的长征"途中因买狗和别人发生争执;"惊动了110""路人手机记录全过程,云云",大张旗鼓,煞有介事,抢尽了当天娱乐新闻的风头。从人气上来看,这也算是条好新闻。不过,我却从心底里看不起这种挖新闻点的做法。崔永元走他的"长征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我想崔永元他应该抱着很认真的态度来做这个事,可媒体却将其演变成谈笑的娱乐新闻。怎么走长征  相似文献   

4.
2000年欧锦赛进行期间,各媒体争相报道,电视里有专题报道、现场直播,报纸上有特刊、专版,内容全面、报道主体化、包装精致,使受众大饱眼福。 但也有煞风景的,在报道赛事的同时,一些媒体把注意力投向了赛场之外的“垃圾”。某报一天的大标题报道是《比利时妓女讨厌德国人》,另一天是《成都:“陪看女”发了》,再一天是《与欧洲杯抢容 港妓女大举出动》。再看电视,除了报道赛事,足球流氓闹事也成了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球迷还没打起  相似文献   

5.
翻阅今年《人民日报》扩版后的第一季度报道,有这样一个突出感受:体现党的意志浓了,报道基层内容多了,新闻可读性强了,版面设计新了。总之一句话,在保证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活动报道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稿件。《人民日报》这次扩版,不单纯是版面页数的增多变厚,在内容上也增加了新闻性、指导性和思想性的厚重之感。贴近即亲近。“两会”期间,与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谈起《人民日报》的变化,他概括了一个“亲”字———“越读越觉得亲了”。据他介绍,他原来看《人民日报》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下标…  相似文献   

6.
初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十五章第三段写到“文采同志”闹的又一个笑话:另外一次,他在一个县委家里吃饭,想找几句话同主人谈谈,他便说:“你的胖胖的脸很像你父亲。”那个主人很奇怪,问:“你见过他老人家么?”他指着墙头挂的一张木刻像说:“这不是你父亲么?你看你的两个眼睛多像他。”不防备把一屋子人都惹笑了,坐在他对面的人,忍不住把满嘴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天呀!那是吴满有嘛,你还不认识,同志,亏你还在延安住过。”“吴满有的像我看得多了,这个不是,这真不是你父亲么?”这段文字两次提到的“吴满有”,在1950年后印行的《太阳照在桑干…  相似文献   

7.
作家赵树理有一次下农村,住在一户农民家里,房东小李向这位作家求教写作真经。赵树理知道小李的心意后,建议小李写一篇表扬好人好事的稿子让他看。小李拿来写好的稿子,赵树理看了后说:“你先改一改,明天让我看。”第三天,小李将改好的稿子送去,赵树理看后说:“你再改一改,明天送给我。”第四天,小李改好了稿,赵树理看了一遍,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五天,小李又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料,读了《想起了“茴香豆”》一文(见《经济日报》1995年2月23日二版),竟发现《孔乙己》中的茴香豆却被人搬迁了。请看该文第一段:“鲁迅在《社戏》中写他少年时和小伙伴看社戏的情景,回来时经过种有茴香豆的田地,  相似文献   

9.
去年第七期《名人传记》刊登的《金庸二三事》,有一段关于金庸作报纸“老总”时面对骂声微笑以待的故事,颇有意味。 金庸在他创办的《明报》上给有实力的作者开专栏,使一些作者成为作家,出了名。《明报》的稿酬虽低,却趋之者众。但也有不满意的,有个作家(亦舒)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不加,这个作家就在专栏里撰文骂他。金庸看了笑笑说: “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据称,金庸对闭口不提加稿费的,到年底反而会加一点,这是金庸性格好强的表现。但不管怎样,金庸对骂他的作家的文章照登,专栏照开,这不能不说是他大度能容、胸怀宽广。试想,如果金老板鸡肠小肚(他不需和任何人商量),从此炒了那个作家的鱿鱼——枪毙了他的文章,砍掉了他的专栏,那么,枪  相似文献   

10.
许巍早年写过一首歌,歌名《两天》: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今天,他意识到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论悲喜都必须刻意回避,他所要做的只是感知生活,并用他的方式去表达。  相似文献   

11.
甄西 《出版参考》2010,(11):41-41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三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2.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燕山夜话》你看了吗?有什么意见,听到什么反映?”当时我正想请他为本报多写点理论文章,所以就借这个题目闲谈起来。老实说,他当时已发表的《燕山夜话》,我是看了些,但是兴趣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对  相似文献   

13.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8):64-65
“意兴阑珊”意思是兴致低落、将尽(意兴:兴致).语本唐·白居易《咏怀》:“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例如清·王闿运《致赵直牧》:“闿运蜀游三年,失一佳儿,意兴阑珊.杜门守静,家事冗杂,仍复相扰,不足以自奋也.”叶圣陶《倪焕之》十三:“他像是个始终精进的人,意兴阑珊是同他绝对联不上的.”高阳《胡雪岩全传》一部二十二章:“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哪怕是王有龄到京里,他被钱庄辞退,在家赋闲的那段最倒霉的日子,也没有这样意兴阑珊过!”林遐《小城的欢乐》:“当我走回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意兴阑珊.”  相似文献   

14.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5.
《河南日报》的一期内部通讯称:有通讯员自商丘来,带了一张批改过的报纸,看,这张报纸竟像小学生作业一样,被他密密麻麻地批改14处,我们的报纸质量确实需要改进啦……。这位来自商丘的通讯员叫刘玉堂,是商丘县王坟乡供销社干部,已50挂零。他逢字遇词总要问个究竟,对字典、词典、辞海、辞源等,他认真阅读,造诣颇深,有“活字典”的美称。他是《商丘日报》业余评报员。刘玉堂从去年五,六月的《河南日报》中查出差错29处,对哪期报纸第  相似文献   

16.
大干世界,无奇不有;新闻园地,斗妍争奇。奇闻中有一类格外与众不同而又无以名之——请看这篇报道的开头几段: 拉塞尔·巴特森在会议室外面徘徊着,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室内,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正在举办宴会。国会议员及其他大人物可以与应邀而来的明星们举杯同庆。巴特森既非议员,亦非明星,他没有受到邀请。然而,这点小事难不倒他。 只见他郑重其事地走进宴会厅。“嗨,拉斯·巴特森”,他从容不迫地同接待台的小姐打招呼,接待员立即为他写张名签,什么也没问。一切都很顺利。巴特森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千这种事从未遇到过麻烦…… 巴特森对白宫的白吃艺术颇有研究,他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题为《白吃在哥伦比亚特区:不花钱吃饭指南》,售价每本5美元。巴特森自费出版了此书。他在书中写道:“你可以分文不掏吃个够!” 这篇奇文题为《寻觅猪肉——国会白吃艺术》,载1993年  相似文献   

17.
记者这行职业在人们眼中地位还是挺高的,何谓“忍辱负重”呢?请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他大半生涯中就有过几次不平常的经历。一是1954年他从莫斯科(驻苏记者)调回国内,当时已是很有名的记者了,而报社某些头儿,对他抱有成见,却让他回编辑部坐了一阵冷板凳。后来,竟让他去报道纽约市的垃圾清理工作。这是一项例行的报道,通常由实习记者去完成,现派一位名记  相似文献   

18.
速成的代价     
在7月16日的《新民晚报》上,有一篇贺友直先生的文章:《不禁想起阿达》。他说,他基本不看国产动画片,最近偶尔看到一部,看了几分钟就不喜欢了,原因在于"动画不动",当然不是完全不动,人物在讲话时眼动嘴动,还有就是谁讲话时谁就挪到前面来,人物根本不是靠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观众看的大致就是剧本,或相当于"看"一个广播剧。他想起了过去由阿达创作的《三个和尚》,在那个动画短片里,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9.
或许与他的出身有关,或许是他更关心"底层"的生活。吴念真虽然在台湾文化圈交往极广,资历极深,但他更像一个乐于叙述小事的小人物8月14日中午,吴念真刚下飞机,感觉"整个北京是在放冷气"。下午,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昨天在重庆,高温40度,真的很可怕,北京舒服多了。"从广州、成都、重庆到北京,接下来的几天他还将去南京、杭州、上海。七城之旅,每一场读者见面会都"爆棚",吴念真讲读了新书《台湾念真情》,然后给排长队的读者签名。一年前,《这些人,那些事》在大陆出版时,"当时还不清楚大陆的读者会怎样看。"吴念真没有想到,大陆竟然这么多自己的"粉丝"。这些读者熟知他写过的《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无言的山丘》等剧本,以及演过电影《一一》中的角色NJ(简南俊)。为了与大陆读者交流,60岁的他玩起  相似文献   

20.
“安之若素”意思是身处逆境、遭受挫折或遇到反常现象,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语本《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例如清·陈确《书蔡伯蜚便面》:“苟吾心之天定,则贫贱患难,疾病死丧,皆安之若素矣.”清·钱大听《候选州判李君墓表》:“遗产尽废,衣食或不给,而太孺人安之若素.”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四章:“汉口天气炎热……起居很不舒适,他却安之若素.”刘斯奋《白门柳》一部七章:“不少亲友以至婢仆私下里都为陈夫人愤愤不平.倒是陈夫人逆来顺受,安之若素,从未提出过抗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