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相似文献   

2.
曾祥芹、韩雪屏两位教授早两年参与建构了“中国文章学”,紧接着他们又奋力拚搏,潜心研究,笔耕不已,建构了“中国现代阅读学”。问世于1992年的中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围绕着《阅读学原理》这个“主体”建筑,展开“两翼”:从阅读技术深入研究,产生了《阅读技法系统》和《文体阅读法》两本专著;从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研究,编著了《古代阅读论》和《国外阅读研究》两本理论资料,灿然五本,卷帙浩繁,体系完整,洋洋大观,总计160多万字,何其壮哉!那么,五本大著从哪里谈起吧?我想先谈丛书的主体——中国第一本《阅读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谈  相似文献   

3.
《百合花》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单元导语”提到要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基于对课堂“微序列”阅读有效教学的研究,可带领学生用小说的文体知识对《百合花》中“消解战争”的艺术手法及主题表达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4.
教完了 2 0 0 0年秋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新教材之一———人教版《语文 (试验修订本·必修 )》(下文简称“修订本”) ,2 0 0 3年 9月又拿到《语文 (必修 )》(下文简称“必修本”)第一册 ,发觉变化很大。必修本的《说明》中将“阅读”部分列了个表 (略 )使我们对整套教材有了总体了解。仿照它 ,我将修订本的“阅读”部分也列了个表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一单元现代文(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现代文(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 (一 )哲学论文、随笔科技论文、说明文第二单元现…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底,《天涯》杂志和海南在线“天涯社区”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首届短信文学大赛;8月初,广东作家干夫长创作的4200字的手机小说《城外》,被电信运营商华友世纪通讯公司以18万元的高价买断版权,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8月底,知名短信写手戴鹏飞号称“中国首部短信小说”的《谁让你爱上洋葱的》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并被新浪网购得两年无线版权。  相似文献   

6.
可能大多数人认识蒋振东是因为他策划出版的一系列畅销图书,他曾先后策划包装女作家20余人,已策划出版图书近百本。2000年,他就和朋友策划出版了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如今由他策划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关注异乡人的《你哭了吗——他们在他乡的故事》、《左手快乐右手难过》,中国第一本用颜色和悲喜定义的图书《红爱情》和《黑爱情》,以及他今年1月份推出的中国第一本纸电影《不如一起有爱情》都是图书市场上的热门图书。  相似文献   

7.
好读书、读好书,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本刊编辑部经过细致的挑选,推出了“《中学生阅读》2023年好书榜”,该书榜包括两部分:适合高中生阅读的10本好书,适合初中生阅读的10本好书。下面是给初中生推荐的10本好书,涉及传记、散文、小说等体裁,相信能给你带来丰富而独特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8.
"稗官说"质疑兼论"小说起源于《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研究,歧见很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稗官说”,但是“稗官说”并不能说明小说的真正起源。古今探讨小说起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另外对小说起源的探讨,应该放在“作为书面作品的小说”这一点上来探讨,从这个角度出发,小说起源于《左传》,因为《左传》是最早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叙事作品,它所创立的叙事规范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应该有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教授夏志清在其享誉海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赞《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或许还是最伟大的小说”,“最伟大”似有溢美之嫌,若说“最有趣”“最细腻”,《围城》是当之无愧的。的确。《围城》是一部奇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反复玩味。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说明】本任务群设计主要基于教材七下第六单元名著阅读的内容,即《海底两万里》《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其中,前两本是科幻小说,后一本是魔幻小说,同时还引入《神秘岛》“基地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名著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速读的阅读方法,借助具有情境意义的任务群的驱动,依循幻想小说的阅读路径,跟随作者遨游于奇幻的非现实世界,感受想象创造的时空魅力与作者在虚构世界中倾注的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把握幻想类作品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去年,在日本,手机小说《恋空》取得了空前反响,成为年度排名第一的文艺类畅销书。有意思的是,这份榜单上,手机小说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我国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手机小说市场,但是掌上阅读已经开始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一族越来越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突破口 这个单元由《药》、《项链》、《夜》、《一碗阳春面》四篇小说组成,是本册中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关于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单元知识”作了精要介绍。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利用小说知识指导学生阅读。在方法上可采用对比阅读,求同析异。本单元小说虽说出自于不同国別的作家之手,但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四篇小说,  相似文献   

13.
《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这一曲折过程,说明梁启超以政治家为班底、以“发表区区政见”为目的的办刊方针难以持久,由于种种原因只好转向吴趼人以谴责、讽喻社会为主的办刊方略上去。以《新小说》为“标高”,中国又竞相出现《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等刊物,构成了中国小说期刊第一波多彩而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梁博士:你好!1993年底,友人赠我一本你的新著《红尘无泪》。令人惊讶的是小说竟是以“一九九三年。中国的上海”为开头、结尾的背景!用最快的速度反映最新的人生本是你们香港小说家的长处,可无形中促进了大陆出版社的超速出书,使人感慨良多!要知道时下许多大陆作家和学者、教授的著作大多是“十年磨一剑”,交付出版社后则石沉大海,一等又是十年,白了须发“空悲切”!何以厚此而薄彼耶?这又使我想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也可称为“财经小说”的长篇巨制《子夜》,也是当年完稿、当年出书的。莫非凡是“财经小说”均易  相似文献   

18.
李永青 《现代语文》2007,(6):107-108
唐代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学者对其评价甚高,小说注本比比皆是。但对于其中“苏姑子”一词的释义,却迄今并无定论。本文据《霍小玉传》以及《紫钗记》、《紫箫记》,文本加以考证,得出“苏姑子”即指南齐名妓苏小小。  相似文献   

19.
秦老师     
[路子对你说]九月,教师节来了,路子愿意和小读者一起,祝老师们节日快乐!这里选了一组生动的校园人物素描,表达对老师们由衷的敬意。在这组人物素描里,老师是平凡的老师,学生是平凡的学生,他们身上带着浓重的生活深处的气息。这是个崇尚精英的年代,但平凡者一样值得关注——生活中没有不值得关注的人。选这样一组文章,还有一个目的,再次表明本刊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向:学会阅读生活;一种作文方向:立足日常生活。这里还选了两篇好看的情感故事:《曾为一朵花停留》和《第一瓶香槟酒》,读之会让人想起青涩年华里的一些事情。《曾为一朵花停留》属“手机文学”,这是一种刚刚诞生的文学形式,用手机输入写作,用手机接收阅读,作品具有语言简洁、内容精炼的特点。“手机文学”的产生,也说明生活中“阅读”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在。编这本杂志,有时会觉得遗憾:读者朋友是流动的,初一时你来了,初三时你走了;有时也觉得欣慰:有幸在你阅读经历的起点,与你同行一段路程。开学了,欢迎初一新朋友“入伙”,加入我们的读者行列。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20.
复习目标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作品,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