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在一定的特殊的社会气候中发生的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将受到多个维度和视角的影响。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会受到社会、性别、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译本的产生。《到灯塔去》是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之作。文章通过《到灯塔去》瞿世镜和王家湘两个译本的对比来研究译者性别身份影响下,不同性别的译者对于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策略以及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文睿  王伟 《文教资料》2010,(20):43-44
本文结合勒菲弗尔的操控学派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名利场》的两个中译本——杨必译本和彭长江译本,对比两译本所体现的不同翻译倾向,并进而证明: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而两种意识形态交互影响,使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结果。  相似文献   

3.
图瑞的翻译规范理论发展和深化了描写翻译学,把翻译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它从预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三方面翻译规范考察译本产生的整个过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的多方面视角。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杰出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从翻译规范理论出发,考察《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姚乃强译本产生的过程,大到背景,小到翻译技巧,对比分析原著和译本。分析表明,译者对预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三方面规范的遵守程度对译本产生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翻译规范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图里的描写翻译理论,以译入语文本为中心,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日本の思想』的两个汉译本的“起始规范”进行描写翻译研究,重建译者在翻译时的决策,以考察两个版本的译者在不同的翻译时代、不同的翻译目的下所做出的翻译决策是更注重“适当性”还是曼注重“可接受性”。经过该文的初步分析可以得知,宋吴译本译者更倾向于适应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规范;区刘译本译者更倾向于忠实地遵循原语语言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5.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献对其英译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叙事学特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译本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征,然而由于汉英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在叙事策略和技巧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人物话语表达上,杨氏译本的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蓝诗玲译本;在叙述视角转换方面,译者在保留原文本叙述视角的基础上,表现出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转换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作为翻译行为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文学标准、接受方式、社会意识形态等必然对翻译产生影响,形成译本不同的翻译取向,从而产生许多独特的译作;社会文化通过译者作用于翻译作品,译者对需译文本的选择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而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翻译活动需要处理原文作者,原文,译者、译文和译文读者等各方面关系,需要伦理学的指导。客观公正的伦理观有助于缓解文化冲突,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杰出代表,不同的翻译译本代表了不同的翻译伦理模式,文章从翻译伦理的视角,从成语典故、宗教文化、习语文化翻译三个方面,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两译本所采用的不同翻译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郭沫若和李正栓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原诗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郭译本和李译本在翻译该诗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研究表明,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目标读者的期待规范和审美诉求,实现各自译本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交际功能,译者采用了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实质是由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或译者意图来决定的,而其理论预设则是功能翻译理论所谓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经典论述。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红楼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李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31-132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探讨了两个《红楼梦》译本中对于文化词汇的不同处理方式及体现的文化意象,揭露作为殖民主体的译者是如何发挥其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10.
伦理观念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其影响.面临两种伦理观念冲突,译者必然在两者中有所选择.本文从中西伦理观念对比视角讨论伦理观念冲突对译者的影响,分析引起译者操纵的原因,并揭示出译者的一个重要职能,即在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即,使译文在译语伦理观念中得以接受.同时指出发展变化后的伦理观念对同一源文本期待新译本的出现,反之,新的译本将会对这种伦理观念及其社会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亚姆的"鲁拜集"在中国译本众多,不同译本因翻译的时代和译者的翻译观的差别常呈现给读者以不同的面貌,转译自菲茨杰拉德英译本的郭沫若译本、黄杲炘译本以及直接译自波斯文的张鸿年译本是"鲁拜集"译本中较有代表性的译本,它们在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形式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Of Marrig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培根的一篇哲理散文,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我国从五四运动后开始对培根的作品进行译介,有诸多译本出现.各译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与喜好.何新的译本最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而水天同的译本则不如前者.这不仅与译文中语句、措词等微观层面有关,还与译者、历史文化等宏观因素是分不开的.现选择两位教育背景、生活年代等颇为不同的译者进行对比,意在从更深广的角度探讨客观历史因素及译者本身对译文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席印蕊 《海外英语》2014,(15):140-141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该书中反复出现当时一些社会思想,如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女性权利等。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2008),和男性译者王之光的汉译本(2012)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也是对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宏篇巨作.它以诗化的语言阐释了深奥的道家哲学思想.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东西方学者或译者怀着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角度,面对不同的<道德经>源语文本,以不同的方式来翻译<道德经>,自然产生了风格各异的译本.本文选取<道德经>中两个章节的两个英文译本,主要从源语文本的多样性,译者间存在的文化、思维差异及其主体性发挥三个方面分析不同译本间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通过比较美国黑人女作家Alice Walker的The Color Purple两个中文译本,女性译者为显现性别差异和性别意识采取的策略得以展现,女性译者的多重身份和角色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译本多样,以杨、霍译本最为著名,从二人英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可知,策略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选择什么策略,都会受到译者的文化功底、读者的接受预想以及文化的不对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受制于译者目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成功,就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对文化的接受情况。根据译入语读者的汉语文化程度,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就会形成不同的译本。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金介甫英译《边城》的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金介甫作为译者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与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三维"转换方面,译者在语言维对原文语言多层次、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该译本的突出优点,译者通过厚译、细译和异化归化的灵活运用,适应了原文的文化系统;在交际维,译本在个别地方存在改进的空间。总的来说,该译本充分体现了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具有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东西文化背景为起点,以译本为范例,主要从译者的文化背景、东西方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的不同来阐述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言,思维,文化三者密不可分,融入翻译之中。本文旨在从东西方思维模式视角出发,对比鲁迅作品集《呐喊》及其威廉.莱尔译本,研究不同思维模式的作者及译者在处理作品语言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为依据对《红楼梦》判词翻译的策略进行探讨,认为无论是选择整体性意译、局部性补译,还是选择视角转译,译者必须在各自翻译目的的基础上仔细考虑文化的影响并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