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圆”是我们最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高考对圆的考查一般体现为:对圆的几何性质的直接考查、联想圆的特征求解相关问题以及选考内容“几何证明选讲”“极坐标”“参数方程”中以圆为背景的问题考查形式,其命题“精彩纷呈”.下面举例说明,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2.
“圆”的审美意识渗透了戏曲艺术的每一个层面。圆,昭示着一种美,一种审美心理结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本文首先谈到戏曲表演外在形态的“圆”美,进而分析戏曲形式结构中对“圆”的追求,最后深入剖析了我国以“圆”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提出和谐、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刊2008年第11期文由一道高考试题与一道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得到了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动弦为直径的圆过曲线的顶点,则该动弦必过某定点的“顶点圆”的定点性质(即性质1、2、3),并归纳出圆锥曲线“顶点圆”的定点性质(即定理).本文探究上述性质的推广,把“顶点圆”推广为“定点圆”,即若以曲线的动弦为直径的圆过曲线上的一个定点,则该动弦是否经过某一定点?经探究,得到了文性质1、2、3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思考.本文以“圆的对称性(第1课时)”为例,分“思考到操作”“一个圆还是两个圆”“一个要素还是三个要素”三个片段进行剖析,并提出教学设计应关注“深度体悟”“知识逻辑”“思维生长”,方能让学习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的审美视域中,“圆”是一个具有符号学意义的能指丰富的文化代码,其意味包含舒展、流畅、柔润、运动、活泼、宛转、和谐、完美,代表着一种美的理想,昭示着一种审美心理结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华夏传统美学中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范畴,圆首先标志着理想的艺术之美。“天体至圆,万物做到极精妙者,无有不圆。至人之至德、古今之至文、法帖,以至于一艺一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张英《聪训斋语》卷上)以圆为美的心理定势,以一种无限的张力左右着古往今来作者的审美创造和读者的审美接受,是他们恪守不二的价值标尺。借圆论艺,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由来已久。《南史·王均传》载沈约引谢脁语“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为学人共知。翻开尤具中国气派的古典文论巨作《文心雕龙》,诸如“诗人比兴,触物圆览”、“沿根讨叶,思转自圆”、“义贵圆通,辞忌枝碎”、“首尾圆合,条贯统序”等等之类辞句,可谓俯拾即是。至于“珠玉”、“弹丸”、“笔圆”、“神圆”、“圆融”、“圆  相似文献   

6.
方圆     
大千世界,有方有圆。方刚劲,圆柔韧;方稳重踏实,圆流畅灵动。在人们心目中,方者为善,圆者为恶,方枘圆凿,格格不入。方者,如一代名臣魏征;圆者,如大贪官和珅之流。所以汉语词语中,“圆”常和“滑”连在一起,“方”常和“正”站在一处。方或圆,是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我不相信有人生来是“圆”的,但我肯定“赤子之心”一定是方的。当一步步远离了能被人以年少无知为理由宽容的年纪,当走出了家的荫庇要闯出自己的天地,当终于见识到外面世界的风雨的时候,在风雨的冲涮下,有的人选择了“圆”,有的人保持了“方”。保持“方”,需有极大的勇气。他们…  相似文献   

7.
圆的世界是迷人的,也是变化无穷、丰富多彩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的世界,了解圆的变化,通过剪圆拼图,培养学生动脑想象、动手实践、动口讲话的能力,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了以“圆的世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它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线,体现了活动课中的“趣”、“活”、“动”的特点。在“圆的世界”的主题活动中,我尝试着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教学。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  相似文献   

8.
研究近年高考数学试题,发现解析几何对“椭圆”和“抛物线”的考查难度有所下降,“直线与圆”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具有数学文化背景的题目层出不穷.其中,有一类圆的问题在已知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圆的有关信息,而是隐藏在条件中,需要通过分析转化,从而发现圆(或圆的方程),进而利用圆的知识求解,这类问题称为“隐形圆”问题.比如“蒙日圆”、“阿波罗尼斯圆”等.“隐形圆”问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答题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几道高考题和模拟题为例,探寻“隐形圆”问题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9.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圆”一章中继“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尾声”,既要综合圆的有关知识,又要将相似形、方程等知识溶于一体,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通过举例探究“圆和圆  相似文献   

10.
白建社 《物理教师》2006,27(10):15-16
1“转动圆”的几何模型图1如图1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绕圆周上一个定点P转动一周,圆平面扫过的面积就是以P为圆心,以2R为半径的圆面积,圆上任意一点都绕P点转动了一周.2物理问题中的“转动圆”物理模型图2如图2,在一匀强磁场中,P点有一粒子源,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正粒子,离子的  相似文献   

11.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圆”一章中继“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尾声”,既要综合圆的有关知识,又要将相似形、方程等知识溶于一体,为高中阶段奠定基础.本文举例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若干重点问题,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圆≠圆周     
圆和圆周的概念不能等同看待,也不能互换使用。  现行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一册课本“圆的认识”有这样的叙述:“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敝人认为,这样的叙述,圆和圆周概念含混不清,逻辑上犯了盗用概念之病。《现代汉语小词典》第678页:“圆周,即在平面上的一动点以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而运动一周的轨迹。圆是圆周所包围的平面。”这就指出圆周是围成圆的边缘封闭曲线,它属圆的一部分。圆是完整的个体,它的平面包括圆心、半径、…  相似文献   

1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圆”一章中继“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尾声”,既要综合圆的有关知识,又要将相似形、方程等知识融于一体,为高中阶段奠定基础.本文举例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若干重点问题,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古典美学“圆”范畴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以往学者对“圆”这一富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考察较少,本文着重分析“圆”范畴的涵义,认为以“圆”论艺源于中国传统的圆形思维模式,并探讨佛教文化对这一范畴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7页的课题是:“圆的面积”。我认为此课题提法欠妥,应改为:“圆面的面积”。众所周知,“圆”的定义是:在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而运动一周的轨迹叫做圆周,简称圆。从集合角度又可定义为;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类解三角形问题,道是无“源”却有圆.对于题目中显然存在的圆,学生求解时大多困难不大,而对于部分题目中隐性存在的圆,如果不善于挖掘题中的隐含信息,将圆化“隐”为“显”,则计算往往会非常繁冗,以致困难.构建将题目中的圆化“隐”为显策略,将分散的信息集中于一个圆中,问题往往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下面笔者结合解三角形中部分高考及各地模拟考试中的典型试题,谈谈在三角形中将“隐圆”问题化“隐”为“显”的常见类型和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殷切希望     
在我们收到的稿件中,不少人把“圆孤”、“椭圆”等的“圆”字写成“园”字,这是错误的。“园”是“园”的简化字,为“园地”、“花园”等用“园”字。作为图形名称的“圆”的简化字是“圆”,两字不能通用!极少数人把“元”作为“圆”简化字,这也是错误的。“圆”作为货币单位可用“元”代替,但仅有这一用法,不是随处都可以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圆的认识”,我认为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即以认识“圆”为中心,根据教材的认知要求将其分成三个相互关联的且能跳起来摘得桃子的系列问题,随后来组织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名著《近代欧氏几何学》介绍了“杜洛斯一凡利”(Droz-Farny)圆.即设△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半径为R,三边长为a,b,c,则以△ABC的垂心H为圆心,√5R^2-1/2(a^2+b^2+c^2)为半径的圆称为“杜洛斯—凡利”圆,该圆经过以下12个特殊点.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