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近几年,时评得到迅猛“复兴”,在媒体竞争最为激烈的广州地区,更是出现了时评的“广州现象”——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家报业集团的报系中,时评日益成为竞争的重要武器,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代平 《新闻窗》2007,(6):77-7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是民主的象征,也是一种理想社会的产物。随着媒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的希望放在了媒体身上。民生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是否与“公共领域”的理想相一致呢?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泓  罗序文 《新闻界》2003,(6):18-19
“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哈贝马斯:1999)。新闻(journalism)、公共领域(publicsphere)与民主(democracy)一向被社会学者认为是重要的″三角关系″。新闻媒体应该是公共领域的重要形态,是公民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利用媒体资源来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领域模式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有效的?二是当前的媒体资源有哪些?三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模式必须符合公共领域的内涵,这一内涵有:(1)公共领域是…  相似文献   

4.
尹焕霞在2008年第2期《新闻知识》发表《新时期时评运作中的五种意识》一文,指出: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舆论政策的适当调整,媒体市场化走向的需要使时评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时之间时评风生水起,各类媒体齐头并进开发言论市场,时评已成为中国媒体竞争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时评的历史与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媒体,似有“泛滥”之势。仅从栏目的名称看,《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经济时评、教育时评;就连它的思想理论版,也新设了“思想时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先后开设了“热点时评”;《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有“人民时评”;千龙网有“千龙时评”;《文汇报》创办了“文汇时评”;《长江日报》2001年末创办了“今日时评”,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协报》早有“今日时评”在前头,并已于2001年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一起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另外,新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还有“一周中国时评”。  相似文献   

6.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7.
打造"思想的圆桌会议"--《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终于在2002年大举复兴。如果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吹响了时评复兴的号角的话,那么《南方都市报》则以其大手笔打造的时评版身体力行地为时评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时评的分析,力图为时评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的创办早在1998年11月初《冰点时评》问世,时评在《中国青年报》崭露头角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且不论“观点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但2002年时评的风生水起却是不争的事实。创办于1999年夏的…  相似文献   

8.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舆论政策的适当调整,媒体市场化走向的需要使时评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时之间时评风生水起,各类媒体齐头并进开发言论市场,时评怦然己成为中国媒体竞争的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0.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1962年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公共领域,即指除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①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众在这个空间中的言论不受国家干涉.纵观中国报业史,中国的公共领域的构筑与报刊息息相关.不同时期报刊对公共领域的构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对上个世纪30年代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现在的《南方周末》评论版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报刊与公共领域的具体关系来窥探其建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与思想赛跑     
吴廷俊 《新闻前哨》2011,(5):101-102
时评是时代的思想原声,是思想交锋的结果。中国时评诞生在20世纪初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中国新闻史上.首先创建“时评专栏”的是狄楚青的《时报》,所以狄楚青曾骄傲地称:“时评者,《时报》之评论也。”自1904年《时报》出现署“时评”之名的言论以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不少媒体均开辟了让公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时评栏目或时评版面,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燕赵晚报》的“今日时评”、《大河报》的“今日视点”等。由于这些专栏和专版刊发的内容多系国策民情、国计民生,秉承良知与公正,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越来越被广大读者所关注。事实证明,依托媒体优势,努力搭建公民发言和交流的平台,是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需要,也是树立责任媒体“社会公器”形象的需要,这充分说明时评是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4.
赵瑞华 《新闻界》2004,(5):42-43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干涉。”在启蒙运动和18世纪民主革命时期,公共领域出现在那些个体能够对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辩的地方。公共领域也是对国家和现存社会的批判能够流通的地方。18世纪民主公共领域的机构和空间包括报纸、杂志、非国家拥有和控制的出版社、人们阅读报纸和进行辩论的咖啡馆、观念和批判得以产生的文学沙龙、以及进行公众演说和辩论的公共集会等等。  相似文献   

15.
自1904年《时报》出现署"时评"之名的言论以来,时评与政论文出现分野,逐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且受读者欢迎的文体。本文尝试梳理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时评"产生——繁荣——沉默——复兴"的艰辛历程,并对其发展状态、形态、特征、影响等要素变化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姗 《青年记者》2006,(4):22-23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笔者理解为:“公共新闻”倡导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事务,鼓励民众的广泛参与,媒体搭建平台,促成政府、媒体、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探寻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在媒体领域内发起的一场民主化运动。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呼唤  相似文献   

17.
启蒙功能:媒体理念的发展谈及媒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的喉舌,至于国家级媒体更是被理所当然地视作一种传统的宣传工具。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媒体功能正在发生的转变:主流媒体正在向更多的公共领域努力,在承担了媒体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在实现着其公共功能,尤其是公共领域的启蒙功能,诸如民主和民权的启蒙、公民社会形成中的公共意识的启蒙、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启蒙等。  相似文献   

1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眼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评,可谓最贴切不过了,时评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不仅各类晚报、都市报开辟了时评专版,就连不少日报也开设了专版,(没有专版,至少也有个时评专栏)。应该说,时评的兴旺是我国民主进程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为公众语语权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评的兴旺和发展也是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国政治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19.
启蒙功能:媒体理念的发展谈及媒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的喉舌,至于国家级媒体更是被理所当然地视作一种传统的宣传工具。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媒体功能正在发生的转变:主流媒体正在向更多的公共领域努力,在承担了媒体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在实现着其公共功能,尤其是公共领域的启蒙功能,诸如民主和民权的启蒙、公民社会形成中的公共意识的启蒙、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启蒙等。  相似文献   

20.
媒体应该充当监督政府的“看门狗”,这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对媒体民主功能的理想预期.市场自由竞争导致新闻业集中垄断,内容娱乐化;媒体所有者为追逐利润,丧失独立公正立场,使西方学者对媒体的民主“看门狗”功能产生忧虑甚至怀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媒体“抑制和平衡”体系,信奉专业主义的新闻从业者可以抵制媒体所有者滥用私权,媒体所有者也要维护媒体的公共合法性,网络的勃兴促进了“公民新闻业”的发展,创立了媒体之于民主的一种崭新功能.这些因素的聚合,使自由新闻业在今天依然能够“看护”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