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肉酸痛现象在学生运动员中非常普遍,大强度训练后,几乎所有运动员都会出现肌肉酸痛。一般来说,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酸痛是指肌肉在运动中或运动结束后的一段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疼痛。急性酸痛的发生与肌肉用力时形成血流中断有关,由于缺血使得代谢产物无法清除,而堆积在肌肉中,进而刺激到痛觉感受器。急性肌肉酸痛在停止运动后的一分钟左右即完全恢复。慢性肌肉酸痛往往发生在训练后的24~48小时之间,我们称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相比之下,延迟性肌肉酸痛恢复起来更为困难,带来的危害也更大。如果不加注意,肌肉酸痛长期积累,容易引起肌肉的慢性损伤。在此,笔者主要谈谈慢性肌肉酸痛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运动营养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叶 《中华武术》2006,(8):49-50
在进行田径运动时,运动员超负荷训练后都会发生肌肉酸痛,特别是平时训练不够的人,或者长时间中断了训练又重新开始的人,运动后,往往都会感到明显的肌肉酸痛。根据运动后肌肉酸痛出现的时间。可分为即刻痛和延迟痛。 即刻痛是指运动后很快就能感到的肌肉酸痛,一般可以很快自行消失;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痛,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  相似文献   

3.
使用爱维治治疗备战十冬会速滑运动员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veness--DOMS).从速滑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后使用爱维治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看,可以证实爱维治对治疗速滑运动员运动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血清肌酸激酶、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陈春彦 《中华武术》2009,(10):55-56
一、何为肌肉延迟性酸痛 在田径运动训练与教学中,肌肉酸痛是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根据持续时间与性质不同,肌肉酸痛可分为急性肌肉酸痛和延迟性肌肉酸痛,前者是训练中出现的肌肉反应,具有反应快、时间短、程度小等特点。后者是训练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肌肉反应(运动后8~24小时出现酸痛,2~3天酸痛达到高峰),具有延迟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蒜素与联合抗氧化剂干预对运动员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肌肉酸痛程度、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运动员 24 名,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A组)、联合抗氧化剂组(B组)和大蒜素组(C组),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2天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联合抗氧化剂或大蒜素肠溶胶丸.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建立运动员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模型,在服药前、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4 h、48 h分别测定运动员肘正中静脉血IL-6浓度及运动后相应时相肌肉酸痛程度.结果:3组运动员运动后肌肉酸痛程度均呈延迟性,B、C组运动员运动后各时相肌肉酸痛程度与血浆IL-6浓度均低于A组同时相.C组运动员肌肉酸痛程度运动后各时相均高于B组同时相,而血浆IL-6的浓度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B组同时相,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抗氧化剂与大蒜素均可减轻运动员离心运动导致的DOMS,抑制IL-6的产生;大蒜素可能通过降低运动应激,减小肌纤维损伤与炎症反应等作用,抑制运动后血浆IL-6浓度的升高;联合抗氧化剂可通过几种抗氧化成分的协同作用,减轻大强度离心运动导致的DOMS.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与炎症反引发的关系.方法:文献综述法.内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不习惯的离心运动均导致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普遍认为离心运动导致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诱发了DOMS.然而,近来的研究不支持此假说,DOMS起因的观点受到质疑.通过离心运动性肌节重塑过程,及整合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作用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研究,证实离心运动导致骨骼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结论:肌节重塑过程为我们科学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在进行新的不习惯的运动之后,相继产生的肌肉酸痛现象。这种肌肉酸痛在运动后24~48小时加剧,严重的可延续数天之久,使参加运动的人锻炼积极性减弱,或不愿再参加锻炼,直接影响运动训练和比赛。探讨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机制,寻求相应的措施减轻或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对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比赛都有其实际意义。因此,这一问题引起了生理学家、体育工作者及体育爱好者的长期关注。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不习惯的运动负荷量、强度、持续时间和关节运动的幅度,是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诱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延迟性肌肉酸痛 在田径教学训练中,完成不适应的动作或大强度离心力量练习后会出现肌肉酸痛或不舒适的感觉,由于这种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后即刻,而是在运动后8-48小时,所以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出现与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和习惯程度有关。有训练基  相似文献   

9.
篮球运动员的生物节律性是生物遗传因素和长期专项训练相互作用的结果。篮球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对于运动训练过程实施科学监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率、克服时差反应等通过调整个人的竞技状态以期达到全队状态“最佳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运动员月经周期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初潮年龄、月经失调情况,经期运动能力等的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8名13-25岁上海市田径、自行车、游泳、排球和乒乓球等项目运动员的月经周期情况和经期运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运动员初潮年龄在正常范围内;运动员月经失调发病率较高;月经期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不大。结论:运动员月经期运动能力因人而异,训练计划应根据个人的不同反应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11.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大强度或不习惯的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常常会引起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并在运动后的2~3天达到高峰,伴有一系列的肌肉结构、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严重时会影响到人们体育健身及运动训练的效果。有关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其产生的病因、机制等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也没有找到真正有效地清除或减轻肌肉酸痛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和综合,对运动性延迟性疼痛的产生机制及防治进展等进行广泛探讨,为体育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炳宏  王道  陈坚  周志勇  方小华 《体育科学》2005,25(11):33-39,42
旨在探讨LoHi和HiHiLo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把13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即LoHi组(7人)和HiHiLo组(6人),LoHi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HiHiLo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6天低氧睡眠,每次10~12h;低氧训练和睡眠时氧分压为15.4%(海拔高度2500m),大气压为常压。分别于训练前5~7d和训练后10~14d进行气体代谢、无氧代谢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5周LoHi和HiHiLo训练有效提高了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水平;两种训练模式未对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和爆发力、速度力量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HiHiLo组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和对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均高于LoHi组;此外,LoHi和HiHiLo在提高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的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孙垂文 《体育世界》2009,(12):53-54
呼吸道感染是人类常见的呼吸疾病,也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还是运动员的常见病。它可对运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妨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从而降低运动员对运动的渴望和兴趣。运动员因运动诱发的呼吸道感染则可影响训练计划的执行和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对于运动员而言,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相关综述,旨为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5,(6):91-96
以102名优秀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训练比赛满意感、心理疲劳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的关系以及心理疲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力/情感耗竭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运动负评价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通过有效缓解与降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来提高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织行为学、体育管理学视角,对浙江省高校144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运动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训练适应性、教练员因素、学校政策制度、应对“学训压力”的能力等四个因素。而性别、年级等类别变量对运动倦怠的影响非常显著。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女子皮艇奥运集训队员运动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女子皮艇集训队的24名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素质测试法、统计法和评价法,制定了女子皮艇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指标评价体系,旨在为我国女子皮艇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提供实用的监控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着重探讨运动训练后,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原因和解除肌肉酸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观半圆仪,对我国441名体操运动员和563名青少年儿童的前臂屈伸复制运动误差值作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等研究,结果发现,就这个非专业性的和极为普通的动作——前臂屈伸运动的准确性来讲,在运动等级不同的体操运动员之间以及体操运动员与同年龄的普通人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别。而且,这种运动准确性较高者,学习基本体操动作的成效优于准确性较低者。这种运动的准确性在7~11岁期间提高最快,12~22岁时呈波浪式的发展状态;在体操运动训练的作用下,这种运动的准确性,在9~13岁加速提高,而且,随后的波浪式变化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9.
刘红  刘军 《中华武术》2007,(7):42-43
短跑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态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它对运动员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很大。激烈运动前,若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肌腱和韧带未得到良好的伸展,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运动成绩;而运动后,若肌肉未得到有效的放松,那么过多的乳酸堆积,会使局部肌肉酸痛和僵硬,并且疲劳持续时间长,恢复慢,不利于下次课的训练。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各进行10~15分钟的伸展运动。实践证明,伸展运动对运动员避免伤害事故,促进疲劳肌肉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业化训练的生理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少年运动员是运动员的一个特殊群体,正面临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提高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不影响身体正常发育的同时又能在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始终是青少年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对处在发育期青少年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训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