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实践也越来越丰富.这一切,使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彩.但欣赏之余,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冷静地进行思考,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课堂现象.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整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其整合的手段探索包括:1.动画模拟;2.分层显示;3.控制模拟;4,练习设计;5.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形式服从内容;2.对信息要进行选择;3.软硬件资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孙芳存 《甘肃教育》2005,(1):105-105
新课程摆脱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日益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进入课堂,为目前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但是.不难看到.新课程在课堂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了三个年头,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尚有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理念。“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对比过去的教材,把一些删去的定理和定义又拿出来大讲特讲;也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和课堂上的热闹,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清容 《师道》2003,(3):31-33
乘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春风,2001年4月深圳市南山区加入了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了“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探索新教学”的系列数学课改活动。紧跟新时代,接受新理念新数学课程着重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提倡现实的、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方式;新课程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提倡让自觉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如下现象: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致使课堂呈现出“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干净净,大脑一片白茫茫”的“繁荣”景象.这显然是不符合课改精神,也有违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文化的传承。我们使用各种教学策略,运用各种教学环境和设施,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欣赏数学。进而掌握数学。数学文化的传承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修养,这既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如何落实数学文化的传承?笔者以为教师一是要致力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形成。二要致力于课堂人文气息的营造。数学人文精神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战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小学也得到了普及与推广,同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使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科学合理解决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小学数学课堂实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不断融入到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也融入到了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新标准、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数学概念教学的生命之树,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和创造性的学习中才能常青.笔者拟从新课程案例《轴对称现象》的概念教学中,与大家共同探讨,新课程数学概念教学合理情景的创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中的渗入,我们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出现了新的生气和活力,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新的学习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者”这个层面上,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树立“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和“观、想、究、悟”八字方针.下面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展这“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战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小学也得到了普及与推广,同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使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科学合理解决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小学数学课堂实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原则,提出了创设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操作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设趣味化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目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有所变革。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也有必要对教学过程树立一个重新的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使得数学教学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形象、多样化,数学教学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定义等也变得更为具体,数学教学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引进也变得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15.
数学,朴实地说就是边数边学,数中学,数着学,由最简单的数东西引着进入知识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数学与生活存在着很深的渊源。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这就更将如今的数学教学研究推到了鲜活的、跳跃的高峰——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课堂上,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实施体验教学,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数学;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在完完全全的参与中运用数学,活化数学,让生活之光在数学课堂上闪烁。这样,我们的数学学习就有了动人之处,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六个年头了.从这六年的教学实践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有了较好体现,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问题意识的培养、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等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但学生好、中、差的分化现象也比过去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新教材给教师及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这是第一轮的新课程实验,大家都在摸索和探究中.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教学法》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二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三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四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以上四个部分中,我们认为“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和“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是重点,需要自学该教材的老师们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何君青 《学周刊C版》2010,(1):144-145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渗入,各地的数学教学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从原先的直接式教学转变成现在的情境引入式教学。关于情境引入式教学,有些教师不能适应,他们认为这样会带来很多弊端,使课堂变得松散。然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在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应该进化,不能一成不变。适应现代教学的新局势刻不容缓,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必将形成一股潮流,渐渐被教育界推崇。  相似文献   

19.
充满数学味的课堂是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数学课堂的新境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告别了传统教学的机械、呆板.但不少课堂却过犹不及。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课堂,深入到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创新,要以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作业的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