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任第二天——找报道员谈话 2010年11月8日.王宁到团里报到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他的短信:到我办公室来。当时我开会关机了。直到上午12点30分我开机后.才发现政委10点30分发的信息.我心想这下完了。我急急忙忙赶到他办公室,只见他正和士官报道员王德诚谈话.了解团里新闻工作的情况。见到我,他微笑着和我握手,示意让我坐下,问道:你就是李可学,我说是的。他问我:连队的报道员队伍怎么样?我答:每个营连都有2至3人.他们工作头绪多.写稿子的时间有限。政委说:“写新闻是培养人才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2.
父亲形象     
伊宝正 《档案天地》2010,(1):61-62,54
我的父亲,伊鸿飞.生于1894年,终于1948年。自我懂事起,就学着父母举动做事。所以,父母对我的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父亲,是一个粗通文字。能说善辩的聪明人。记得在村里哪家写租赁契约、文书借贴都找他;写分家、过继单也找他:办红白喜事也找他当总管。父亲做过小买卖。当过饭馆跑堂的.拉过洋车,打过短工,挑大粪,开过大粪场。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的“京台科技论坛”,在赵老和我们聊天中,他了解到周继来学法律、我做研究时很高兴,鼓励我们要坚持所学。他问我写过什么,让我带到会场给他看。  相似文献   

4.
我读过小学,一个偶然的机会,给报社写了信,不久接到回信,鼓励我多写信反映情况,我照着做了,从那便开始了我业余写作的生涯,算来已经几十年了。我总是结合工作写稿。有一年,全县各粮所有400多吨蓖麻籽,我给《中国商业报》写个稿。刊登这篇稿件的报纸还没收到,求购的电报就来到了。接着我又写了“广告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04,(2):46-50
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十年(代序)巴金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明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2008年2期《出版视野》“百花园地”栏,刊出的《界石儿歌八首》,引起了我的注意。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的儿歌颇有名气.我是知道的.但一个由市版协主办.旨在反映我市新闻出版界情况、探讨有关新闻出版问题的专业性刊物,刊发小学生儿歌.何意?细读作品.不禁使我联想起读过的某些出版物中成人写的儿歌来.方觉该刊编者选发这组儿歌.实在是大有深意的。  相似文献   

8.
大约是1992年吧,当时房延军兄在《解放日报》编"读书"版,约我写些我所认识的新闻出版界人士与"读书"的小文章。在他的鼓励下,我先后写了褚钰泉、陆谷苇、曹正文、李伦新、江曾培、孙颙、徐雁、伍杰、沈昌文、林东海等十来人。其中沈昌文同志是我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报于2001年1月3日和2月14日分别发表了我写的《成就精彩文章》、《怎样写话题作文》两篇文章,就话题作文的几个本质特征和怎样写好话题作文谈了一些看法。2002年高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青年农民通讯员。回顾两年来走过的业余写作道路,忘不了扶我登上新闻舞台的良师王惠礼同志。 1984年8月,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巴里坤大河二校行动快,效果好。我收集材料写了一篇报道,很快就被县广播站录用了。在这以后,县广播站记者王惠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经常鼓励我写稿,教我怎样写,并对我的稿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去年8月份,他又推荐我参加  相似文献   

11.
说说我写稿的苦与乐成都军区七0一八厂赵治淮我1969年参军时,初中未曾毕业,别说写新闻报道,就是一般的记叙文也写不好。但在工厂第一任新闻干事、现任厂长范旭东的热情鼓励下,在众多新闻界老师的指导下,我不仅学会了写稿,而且坚持25年从不搁笔,成为工厂党委...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明出版社,有一个时期我还是这两家出版社的总编辑(我为平明出版社工作的时间短,还不到两年),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从1980年开始业余写稿的。刚开始时,我认为报纸天天看,广播天天听,写稿子没啥难的。当时单凭着一股子热情,见啥写啥,结果写了近一年,一篇稿子也没有见报。周围有的同志说:“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何必自寻烦恼!”这时我也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政治处主任知道我在写稿中遇到了困难,鼓励我要知难而进,还送给我一木《新闻写作常识》。我从这本书中受到很大启发,懂得了要采写有价值的新闻,而不是有闻必录。打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搞了20年评论。1980年,中央电台成立评论组我是组长.后来变成评论部.我是主任,到2000年退休整好20年。台里要求每个评论员每个月至少写3篇.有时候还超额,20年算下来,我写了700多篇.同时对评论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从创优的角度讲讲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本书的布局谋篇2008年,关于这本书我曾写过一个提纲,《一场悲欢离合的大戏——1958至1962年河北省撤县、并县、复县史鉴》,供你们参考,粗了点,今天,我就这本书的大体布局和你们再具体谈谈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我写动物小说,经常收到读者来信,除了热情洋溢的鼓励外,便是好奇地询问我所写的动物故事是不是亲身经历。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在厂报编辑部上班两个月了,每天走进办公室.心中总有一种满足的喜悦。在许多人眼里,厂报编辑是个排不上名儿的小字辈,可在我这个曾经坚持给厂报投稿八年的通讯员眼中,它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八年前我第一次走进厂报编辑部投稿时.心情是忐忑不安的,生怕自己的拙作被人笑话,可是那里的编辑很和蔼.诚恳地指出我文中的不足.并鼓励我继续投稿。从那以后.我不断地写一些稿子送去,每个都能发表。受到鼓舞,便大着胆子向外面的一些大报投稿.竟然也有被采用的.渐渐地对写作越来越有兴趣.再去厂编辑部时对那里与文字打交道的静温氛围产生…  相似文献   

18.
前些年.准确地说是2000年.“美男作家”葛红兵为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写了两篇悼词:《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写一份悼词》。“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我则反其曰‘历史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周作人散文钞.废名序》)因此,我很想给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写一篇悼词。当然有人不乐意了.中国的档案学研究正是高潮一波连一波.你现在就写悼词.不是自找霉头,公然与大家为敌么?不写也罢。还是留着以后给别人写吧。  相似文献   

19.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20.
再写张建星     
两年前,我曾写过张建星。那时他刚刚捧得第二届范R江新闻奖奖杯.活脱脱的津门报坛一龙驹。两年后.再写张建星,颇有一种“经短汲深”的感觉。是写他如北方冬日般的旷阔、深造.还是写他与激情共存的练达和大度?是写他思想敏锐.善于策划组织重大报道、重大活动.还是写他血浓于水似的大众情结.关注以民生民情为内核的社会热点问题?直到我跳上赴天津的火车.都无法使自己的感觉更全面一些.客观一些,冷静一些。又见张建星.他还是那样精力充沛,利索痛快.当然.更忙了。这位《天津日报》最年轻的副总编辑、最年轻的高级记者.在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