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兴起与中国现代化的蓬勃展开息息相关;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局面;罗荣渠先生的研究成果将对后来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罗荣渠先生的研究历程向我们昭示:理论研究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80年代,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学人筚路蓝缕,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新局面;时至今日,中国的现代化研究正逐步深入,已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曾昭耀先生主编的《现代化选择与国际关系——拉美经验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就是近年来诸多现代化研究专著中的一部精品。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发展迫使人们去思考现代化这个当今时代的"显学"。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凝结了他十年的心血,无疑是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之作,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本文对《现代化新论》的特点、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进行了整体性评析,对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作出肯定性评价,从而对我们更好的把握本书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荣渠先生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和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对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与体系所提出的一些设想,至今仍很有价值,这里仅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新论》是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问题研究创见的一次最集中的表述,它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但其中一些基本观点尚需进一步探讨,主要从一元多线历史观、现代化的内涵、现代经济运动的共同规律和现代化模式的概括四个方面提出来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开创了从世界史的角度研究现代化理论的先河、提出一元多线的历史观。文章试图从《新论》中提出的方法论、系统组织体系等角度分析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现代化新论》和《现代化新论续篇》作为前后连贯又自成一体的两部世界专著,其出发点是把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范畴来研究的,充分展示了罗荣渠先生世界史新史观和宏观史学思想,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颇富启发意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大大推动了史学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先生十余年心血凝结而成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下简称《新论》由北大出版社于1993年10月出版发行;他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下简称《续篇》)也由北大出版社于1997年5月出版发行。在上述两部巨著中,罗先生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分期的研究需要放在现代化的历史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现代化为视角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探求现代化的启蒙、取得现代化身份的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摧毁封建主义的制度基础、实践现代化的历史时期;误读和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代化建设的暂时迷失时期和现代化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拓展时期。以现代化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有待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罗荣渠主持翻译的学术名著《现代世界体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最近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罗荣渠生前译述的最后一部书.罗荣渠在1996年3月出席政协会议之后,又夜以继日地审校该书译稿,于4月4日突发沉疴,与世长辞.我国学术界不少人都知道,罗荣渠早在1986年便在北大开辟了“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究”这一国家建设需要而学术界尚多疑虑的新领域,而且陆续出版了《现代化新论》等一批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正当他的研究事业顺利发展之际,他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精力来主持一部外国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呢?  相似文献   

11.
本对张颐武先生被认为是大陆后现代主义理论代表的观点,进行总体的粗略梳理,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在中国,后现代主义有“话语平移”的可能;“第三世界化”的坚持和建构;理论、现实的悖论。章具体揭示张颐武先生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认同之时,又指出其观点与之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曾应邀来我校讲学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罗荣渠教授不幸于今年4月4日突发心肌梗塞猝然逝世。他是我国从史学角度研究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先驱,其研究熔理论与历史于一炉,对建立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了大胆尝试,为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宏观理论构架,其建树在国内学术界和国外同行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篇论文是他逝世前刚写完尚未公开发表的遗作之一,本刊取得他的家属同意率先在此刊出,并对作者逝世表示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在中国现代化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一是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二是最早运用马列主义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三是支持上海的“左联”运动,积极领导化反围剿斗争;四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艺理论,提出中国无产阶级艺革命基本思想;五是苏区化建设的重要领导和开拓。瞿秋白不仅是中国革命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更是杰出的学家、理论家、翻译家。  相似文献   

14.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已经处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西欧,所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改革必然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落后的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文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置于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讨论,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提出的一种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它不仅是2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运动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 ,而且对构建21世纪中国化的现代教育理论也极具启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以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以精神明建设推进中国的化现代化;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推进执政党建设。因此,在世纪之初,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提出的一种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它不仅是2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运动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而且对构建21世纪中国化的现代教育理论也极具启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框架构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公民教育的国际化与西方公民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关系等是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框架由公民的思想教育、公民的民主法制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智能素质的培养、生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非智能素质教育四部分组成;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共生相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继承人陆宗达先生和王宁先生关于语法与训诂、语法与语义、语法化与词汇化三大关系的理论对于汉语语法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要,但这又是一个长期与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立足点以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任务,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