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不仅发生在学校内部,也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教育效率、拓展教育场景的同时,也引发了现代化风险。本文采用了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生活在农村-县城-城市不同社会发展区域的祖-父-孙三代人进行观察和访谈,从普通人的视角阐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教育现实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期的教育实践主体面临困境、混乱、妥协、矛盾与冲突等多种困扰,并进一步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期教育主体技术异化问题的分析框架,从四个关键进程的视角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期现代化风险的消解与治理策略,包括接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过程性偏差、明确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并设计治理规则、构建智能技术治理体系、开展数字化转型风险防范的教育社会实验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主体教育研究面临着“过时论”、“抽象论”和“终结论”的挑战,需要认真审视主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定位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主体教育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尚未过时;主体教育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它为当代教育实践明确了新的价值取向,为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中人的特性、教育过程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揭示人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立足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带来的活动的交往性,以及文化的群体性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和制约,将促动对主体性的内涵、生成发展的机制以及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名刚 《教育探索》2004,2(8):94-96
主体性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当前并行的热门教育话题,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融三者于一体,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课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弘扬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展其主体能力和塑造其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中国教育转型的双重性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主体终结性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培育主体性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当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单子式的主体性,也不是盲从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而全面批判人的主体性,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主体性教育,唤醒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具有健全主体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5.
课题名称:《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类别:国家重点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100875研究工作强调如下基本观点: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推进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人的自由而充分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2.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基础教育实现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主体性在活动、实践及交往中生成,强调学习的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将道德教育过程视为在价值引导情景中道德主体的自主构建过程,强调…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人就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培养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人即有主体性的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 ,那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传统教育中 ,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 ,把学生看做是无知无能的 ,因而比较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强调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控制权 ,把…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对于改变我国传统的外塑性教育模式,增强教育活力,实现终身教育理想以及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人才都具有现实意义。一、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渐进过程,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同一性等特点。人的身心发展要受到遗传的制约、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控制。教育是主导力量,对于儿童品德的形成、主体意识的发展、知识增长、社会道德文化价值观的传递有重要作用。但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主观能动性却是决…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决定李亚明在人类历史上,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化的产生与发展而在不断地被吸纳、取代和发生变革.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体意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主体的价值需要和行为目的、认识定势和认识结构、情感体验和评价态度以及对...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话语和观念转型,第一次是从家族主义、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观念的转型,以及由“非人的文学”向“人的文学”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第二次是从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向左翼的革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逐渐为集体主体吞噬并走向消亡的过程,也是文学成就逐渐滑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正走向主体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要倡导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强调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审美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审美自觉、审美创造以及审美超越等审美主体性素质,这既是主体性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也是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心理也在发生变革。如何在文化的现代化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推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不同类型学校调研与访谈基础上,以主体发展性、主体内隐的价值观念与假设、主体的生活方式为判断,对当前中学学校文化样态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当前主要的学校文化样态——考试文化与成功文化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提出了理想的学校文化样态——主体发展的学校文化样态。即:以促进主体长远发展为主旨;体现育人本质的组织文化特征;充满理性精神的科学探究与充满专业情意的个人成长成为学校主体人的主要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声像构造成为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文化景观。声像构造不仅具有物质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声像文化对于语言文化的支配地位已经确立,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声像构造的大量复制导致声像产品的平庸化、平面化、泡沫化,对人们的精神和主体性都存在着严重的消解。在声像构造膨胀的浪潮中,人的主体性的回归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仍然蕴含着极大的价值和功能。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挑战和冲击,其发展的出路除了以国家的名义进行保护和发展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处理好机遇把握与继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致性、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等关系问题,并构建文化自觉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转型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涵 ,它是指人的生存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在中国 ,文化转型的主导价值目标是用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启蒙和塑造中国人这一构成现代化的主体。要实现文化转型 ,必须批判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西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西文化进行梳理,透视其在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现状,提出保存和弘扬水西彝族文化对策思考,为打造区域文化特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做好文化支撑,是水西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由此必然引发许新的人民内部矛盾,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它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主要,并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新的特点,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社会意识领域中的矛盾、民族宗教的矛盾,我们要紧紧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通过不断解决各个领域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化的撞击。因此,反思西方化中的一些现象,寻找影响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的化资源,并使之宏扬光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惑,因此,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走向文化自觉既能增强文化的免疫力,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回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能使人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行政改革中,行政文化变革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化过程中,行政文化转型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文化,必须发掘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从传统行政文化现代化的角度,《孙子兵法》中蕴涵的哲理思想对我国行政文化建设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