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邯郸学步     
《小学生》2005,(9)
讲故事:有个寿陵的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步法非常优美,就到邯郸去学步法。但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学不像,于是他决定完全放弃原来的步法,照邯郸人的步法走路。但是到头来,少年非但没有学会,反而连原来怎样走路的步法也忘记了,不得不爬回寿陵去。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8,(10):80-80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3.
寓言的马甲     
邯郸学步 传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起路来姿势特别优美。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年就专门到邯郸去,准备好好地学一学。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眼花缭乱。看到小虢走路.他觉得活泼,学;看到老人走路,  相似文献   

4.
<正>从前,在燕国的寿陵有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可是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我们且叫他寿陵少年吧!寿陵少年热衷于追求时尚。当地的名流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饰品,他都要效仿;城里的富人、官员说了什么话,用过什么词,他也会套用;上层人士有什么习惯性动作、姿势,他觉得新奇的,也特别爱模仿。慢慢地,寿陵少年迷恋这些,已经到了失去理性的地步。"你听说了吗?赵国邯郸(hán dān)的人  相似文献   

5.
"邯郸学步"的故事,我们大都耳熟能详,它说的是燕国寿陵一青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好看,就到邯郸学走路。结果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自己原来走路的方式也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  相似文献   

6.
汤俊贤 《中文自修》2004,(10):16-16
从前在燕国的寿陵,有一位少年,他总是认为:别人的东西都比我好,别人都比我强。因此,他总是向别人学这学那,到头来别人的东西没学好,却已经找不到自我了。有一天,他在饭馆中,听一个刚去过邯郸的人说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十分漂亮,女的走起路来格外婀娜多姿,男的走起来也更显出阳刚之气。少年就想:何不学学邯郸人的走路方式呢?于是,少年连忙向那个人讨教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可那个人抱歉地对少年说:“我只是觉得他们走路的姿势好看而已,未尝学过,如果你要学,我倒是可以给你指点去邯郸的路。”  相似文献   

7.
每期赏谜     
燕国少年赴邯郸(四字祝词) 谜底:学习进步谜作者:林革传说战国时期燕国的寿陵有几个少年不辞辛劳到赵国邯郸去学习优美的走路姿态,结果邯郸步法没学成,连自己的走路姿势也忘了,于是他们只好爬着回去。这段故事,《庄子·秋水篇》有载:“……子独不闻  相似文献   

8.
邯郸学步     
庄周 《现代语文》2004,(3):16-16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余子,少年,小孩子)之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泽文: 燕国的一个年轻人向往赵国的文化风仪,专程前往赵国都城邯郸,去学习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和步态。学了一阵,不料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风姿,反而将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万般无奈之下,这个年轻人只好爬着回到燕国。——《庄子》  相似文献   

9.
“邯郸学步”是《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讲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首都邯郸后,觉得那儿的人走路姿势好看,便跟着学,结果没学好,并把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于是乎,这位燕人便贻笑千古,至今仍为世人所耻笑,而“邯郸学步”也成了贬义,这是何等冤枉!人们通常在看过这个故事后,常常是一笑而过,很少有人想到“学步”的燕人目的是在取人之长,来完美自身。虽然因此被人当作笑话揶揄,但是他通过向别人学习来追求完美的精神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更令人不解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人不但不去赞扬寿陵少年的精神,反而在别人学习他…  相似文献   

10.
模仿     
从我还是个小孩子起,我就不想做我自己。我想像比尔一样,而比尔却一点也不喜欢我。我学他走路的方式,学他说话的口气,上他上过的高中。比尔也同样在改变自己。他开始缠着荷比,走路学荷比,说话学荷比。他使我困惑了!我开始以比尔的方式走路、说话,而他却正在学荷比走路、说话的方式。然后我发现荷比走路和说话都像乔伊,而乔伊走路和说话像林齐。所以我走路和说话的方式像比尔,比尔模仿荷比,荷比仿效乔伊,乔伊走路和说话的方式像林齐。你认为林齐说话、走路像谁?所有人中,他最像杜佩———而这家伙走路和说话的方式都像我!★(季风摘自《讽刺与…  相似文献   

11.
微笑     
放学后,我和小林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枝头高唱,微风轻拂着树梢,偶尔发出一阵呼呼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走到人民路上,小林用肘捅了捅我。我一看前面有个跛足的少年,他的右脚完全变形,每走一步都显得非常吃力。我心血来潮,跟在那少年后面学他走路。也许是我的模样太丑了,也许是我学得有板有眼,小林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引起了残疾少年的注意,他回过头来,看见我在学他走路,眼睛里喷射出愤怒的火光,双手紧握,好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狮子。我心中很后悔,自己的无心之过伤害了他。还是小林反应灵敏,他又捅了捅我,并伸手扶住我。我心领神会,继…  相似文献   

12.
在一块草地的边上,有一个长满草的小窝,老鼠路易斯一家就住在这里。这是个让人快乐的地方,但路易斯有个烦心事,他的弟弟米尔顿总是学他。路易斯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路易斯干什么,他就学着做什么。他试着像路易斯一样走路、说话、吃饭,甚至像路易斯一样玩耍。路易斯讨厌这样。  相似文献   

13.
少年的批判     
罗强 《课外阅读》2013,(9):34-35
"你必须郑重、严肃、诚恳地向大家道歉。"少年表情认真,站在主席台上,趾高气扬。我于一边低头垂眉,台下是密密麻麻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我有些发蒙——"我为什么要道歉?""为什么?你不知道你犯的错误有多么的严重。"少年言辞激烈地批判。我在脑子里把最近一周的事搜索了一遍,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什么地方不对:"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没听完我的话,少年就爆发了:"亏  相似文献   

14.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 于邵郸放?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类,直 甸甸而归耳。”这个典故的意思是,燕国寿陵余子听说赵国人走路很美,便不远干里跑到赵国都 城邯郸学步。结果非但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姿 势,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都忘掉了,只 好爬着回到燕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陡 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邯那学步” 即出于这则故事。..-.《庄子·秋水》二{成语出典:“邯郸学步”  相似文献   

15.
身边很多朋友告诉我.男孩子走路晚.差不多要到一岁一个月以后才会走路。初为人母的我很相信.认为蜗牛也会像别人家的男宝宝一样走的晚一些。 平时我教育蜗牛的观点就是给予他爱的同时.给予自由霰希望他能够自然发展.所以很少强迫蜗牛做什么,我也会努力地寻找他关键期里的那个点.并抓住这个点来教给他新本领.比如他近阶段很喜欢自己站.我就在他每次想独自站立的时候给他站立的机会。用不了多久他自己就能站的很好了。  相似文献   

16.
正1马思思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留意宋其的。只知道有一天晚上做梦,毫无预兆地,他就出现了。在梦里,他穿着垮塌塌的白球服,额发长长的,蘸着汗水,右手捞一个篮球,一边走,一边扭转手腕往下一摁,偶尔漂亮地旋上一圈。醒来以后,马思思再没睡着。她想到宋其,那个总是像比萨斜塔一样歪立着的少年,那个在篮球场赚尽关注的少年,那个将每首歌唱跑调的少年,那个从教室后门猫着腰溜到自己座位上的少年,  相似文献   

17.
请君自渡     
曾读过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位烦恼少年寻求解脱烦恼之法的经历.一天,他来到一座山脚下,见一牧童骑在牛背上快乐地吹着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去询问:"你为什么这么快乐?而我为什么这么烦恼?"牧童告诉他:"你学我吧!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烦恼少年试了试,不灵.  相似文献   

18.
阅读出招: 燕国的那个青年人为什么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接招: 因为他在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时,机械模仿,所以他越学越差劲,结果丢掉了自己原来的走法,连路也不会走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无论学什么东西,都不能机械模仿。  相似文献   

19.
周勇 《上海教育》2012,(28):55-57
"敬业乐群"的科学少年自少年起,叶企孙便将所"敬"之"业"定为科学、他的"乐群"行动则来表现为寻找和他一样"专心致志"地"以科学为业"的朋友,和他们组成志趣相投、亲密无私的科学团体。1898年,叶企孙生于上海一官宦家庭。照例,叶企孙很小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但父亲叶景孙作为晚清新思想家冯桂芬的弟子,还  相似文献   

20.
周勇 《上海教育》2012,(19):55-57
"敬业乐群"的科学少年自少年起,叶企孙便将所"敬"之"业"定为科学、他的"乐群"行动则来表现为寻找和他一样"专心致志"地"以科学为业"的朋友,和他们组成志趣相投、亲密无私的科学团体。1898年,叶企孙生于上海一官宦家庭。照例,叶企孙很小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但父亲叶景孙作为晚清新思想家冯桂芬的弟子,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