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德育不仅具有限制性、规范性功能,还有发展性功能。发展性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不仅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时代要求,也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性德育是以发展人为目的,注重人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要求主体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的德育。文章通过发展性德育的理论依据、涵义、特性的分析,对高校发展性德育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德育,必须重视人,关注人的精神性。现代德育应以人为本,把握好民族性与国际化的协调,自然、社会、道德的和谐和主体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并以此建构现代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必须坚持通过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形成和完善德行的原则。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培养等方面入手培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必须坚持通过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形成和完善德行的原则.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培养等方面入手培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本化德育以现实的人(学生)为出发点、以人文关怀为主旋律、以提升人的德性为落脚点。人本化德育的目标,即促进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完善。人本化德育的内容,即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在生活中的统一和谐发展。人本化德育的方法,即自主建构法,主要有实践活动法、平等对话法、角色扮演法。人本化德育的评价,强调发展性原则,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关乎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文章通过时孟子道德观重在实践的内涵分析,针对当前学生德育实践性的缺失现状,提出一些改善策略。以期对当前的德育实践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科尔伯格的德育理论,主要是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公正团体的理论,此理论突出体现出科学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地转化其合理成分,对我国的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尤其是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的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自由人格和主体权利等意识,我国德育在培养人的德性、开发人的潜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德育向何处去?笔者认为最突出特征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德性发展,亦即以道德主体的德性发展为本,走向主体———发展性的德育。具体走向为:从德性化走向人性化、从功利化走向人性化、从器物化走向人性化、从封闭德育走向开放德育、从阶段性德育走向终身德育。  相似文献   

10.
邹宇 《考试周刊》2011,(93):195-196
"生态式自主育德"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自觉养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生态式自主育德与传统德育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对德育主体的关注、对发展性的追求。在德育主体上更重视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