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06,(1):20-20
数字.可使语言变得简练而有说服力。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人们需要了解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记录越来越多的内容.如何能够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并可以用有力的语言去说服别人.数字是绝好的武器.作为必须掌握大量信息的CIO而言,数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美国传播学博士詹姆斯·史提夫在《说服传播》一书中指出;“说服传播是一种有意图地形成、强化,或改变他人反应的信息。在过去的30年里,大众传播.待别是电视媒体,已成为对大众进行说服活动中(诸如议会会议咨询、竞选组织会议沟通报告等).传播讯息的主要管道。从以上引文得知.会议新闻报道进入美国的电视已有30余年时间,是会议者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形成、强化.或改变他入反应的信息”,其目的是当然是说服其观众同意会议信息发布者的主张。在台湾、香港等地区或日本的电视屏幕上同样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会议传播出来的主张。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3.
鞠新树 《记者摇篮》2009,(12):52-52
说服自己是指通过接收他人的信息产生态度的改变,在强制作用受到削弱的民主社会里,说服对于态度的改变是最好的手段。广告正是通过说服来影响人们态度的改变。当广告信息充斥社会的时候,广告对社会就会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进而成为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劲 《新闻世界》2009,(9):88-88
说服,是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宣传是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传达、灌输某种理论、观点、信念、主张.以影响、控制受众的思想和行动的一种行为。说服与宣传,似一对孪生姐妹,具有天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树立企业或政府团体对外形象为目的的公共关系兴起以来,愈来愈渗入媒介的独立新闻作业中,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大多数的公关方案的设计宗旨是:(1)说服人们改变对某一议题、产品或组织机构的看法;(2)使某种尚未成型或尚未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原 《新闻世界》2008,(7):102-103
本文旨在用说服传播理论来解决健康传播中的一些问题。在健康传播中,由于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政治体制等各种原因,人们对于健康、疾病会产生种种的态度,例如对非健康人群的排斥、对疾病的慌乱和恐惧、非健康人群对于疾病的无知等等。而说服传播的一个研究领域就是态度变化的研究。在健康传播中运用说服,就是想转变人们一些消极的态度,建立对健康积极面对的态度。依据C·香农的线形传播模式,分析在说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分析,考量说服是怎样对健康传播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影视音乐创造了独特的审美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 《记者摇篮》2005,(8):47-47
影视音乐创造了独特的审美空间,这种审美空间,超出剧情的现实发展,超出人物现场的具体情感状态,以一种“白为”的方式所产生的表现作用。比如在一个热闹的婚礼场面中,庄严的婚礼仪式进行着,新人和宾客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但是音乐既没有去烘托婚礼的庄严气氛.也不去营造人们喜悦的心情,却以一种悠缓的音调慢慢浸入画面.以不太让人们察觉的方式在音调中运用多种不协调的和弦渗透着某种不安,  相似文献   

8.
出奇制胜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广告宣传的接受,广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多,以至出现了(?)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在激烈的竞争中广告主如何才能获胜、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广告湮没在广告的海洋中,并在人们心目中留下较深的印象呢?——广告竞争也像打仗一样,必须出奇制胜。广告的目的是让人们树立和接受某种观念,说服人们购买某种商品。广告要达到这一步,首先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人都有好奇心,新奇、反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就传播者而言是一种主观追求。为达到引导的目的.其基本的方式便是以媒介为主方对公众的说服一改变舆论或者巩固、扩展原有的舆论。“说服”(persuasion)又译为“功服”,不论我国还是西方。说服在古代作为一种交往艺术都相当发达,但是涉及的主要是人际传播。现代大众传播的说服,按照哈员马斯(Habermas,j)的说法.是一种“交往工艺学”,“借助交往工艺学。可以构成一种公众社会,交往行动可以通过专门化的影响,通过媒体如专业上的宗望和价值联系……受到控制。”(哈贝马斯,1994:243)当然。这里的传…  相似文献   

10.
从人际互动关系的角度上看,广告是一种说服人的活动。所有广告,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都是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和创意劝说受众接受某种观念,采用某种公益或消费行为。“说服”是通过广告的述说来使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其目的就是通过评论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或问题,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影响舆论,指导工作,使人们接受他的意见和主张,并自觉地按照他的主张和意见去行动。”而评论就是一份报纸表达阶级立场最好的舆论阵地。在台湾,由于政党之间的斗争,使得这样的说服意图在台湾报纸的评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报纸来说,版面是最先对读视觉,心理产生作用的元素。“眼见为实”的习惯使人们自然地服从于视觉的影响,这就是讨论视觉说服与报纸定位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徐虹 《现代传播》2004,(6):120-122
如今电视业的繁荣更多体现在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节目、广告以及新闻直播的繁荣上 ,但是作为电视传播重要职责之一的政治传播而言 ,其传播手段、形式和效果却仍旧有待提高。在当前电视界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中 ,“宣传”和“说服”这两个词 ,已经不太受到青睐了。“宣传”马上引起的联想就是把会议、文件、政策一股脑儿地照搬上电视告诉观众 ;而“说服”也会让人立刻想到被强制着接受某种观点 ,与宣传没什么区别。事实上 ,不仅“宣传”和“说服”行为的本意不是出自于此 ,就连“宣传”与“说服”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并不…  相似文献   

14.
我要在本学期开设一门新的选修课<论证与辩论分析>.作为一个在新闻学院讲授新闻评论的教师,我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代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不同观点的人们在公共问题上相互说服的工具,因此它越来越重视论证;二是因为,由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说服活动,已经超出了新闻评论作为"文章"的静态框架,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说服手段和表达效果,这就使得一个过去一直"讲文章"的教师,出于好奇心和某种责任,不知不觉地走出自己原来的框架,开阔视野,广泛观察.  相似文献   

15.
版面设计是衡量一份出版物水平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版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版面设计是一个建立在准确的功能诉求与市场定位的基础之上,以有效传播为导向的视觉传达。它将营销策略转化为一种能与消费者建立沟通的具体视觉表现,通过将图、文、色等基础设计元素进行富有形式感及个性化的编排组合,以激发人们的兴趣去感受事物,并说服人们去相信事物。  相似文献   

16.
胡春明 《新闻传播》2010,(7):22-22,24
现在“大而全”的报纸很难做大做强.行业报就更不用说了。行业报本来就是为了满足某种行业、某部分人,或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创办的.它不能办成“超市”,要办成“专卖店”。在这个细分的报业市场里,你这个“专卖店”里的产品一定要是最权威、最专业的,这样人们需要某种特定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地找你了。  相似文献   

17.
《视听纵横》2003,(4):118-118
节目主持人是媒介赋予其增强传播效果的传媒人物,同时又充当了一个媒介讯息。因为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需要依靠权威来源来了解周围的复杂情况。人们相信权威,习惯于接纳权威来源的信息,容易被心目中的权威所说服而接受他所论的观点,以巩固或改变自己既已形成的心理定式。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直接目的已由销售商品向引起人们态度改变转变,广告使社会再生产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可能,几乎无孔不入的广告通过说服来影响人们态度的改变,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直至控制社会人和社会经济;大宗广告主通过广告主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控制着媒介,进而控制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话语理论及其对新闻传播研究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阳 《新闻界》2006,7(3):46-47
历史决定着话语,话语演绎着历史。历史的元素就是由生活在某种历史情境中的人们的“言”与“行”构成的,也就是由“话语”构成的。因而,由话语切入去研究历史,去研究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各个历史侧面,当是一个十分富有价值的视角。话语也是传播的产物,只有传播才产生话语,由话语  相似文献   

20.
数字网络技术快速渗透到出版业.并最终改变了出版业.按照今天人们的理解,出版更突出的表现为信息传播.将有益的信息传递给受益人的过程就是出版,也就是信息传播。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形式信息的要求,出版界提出了跨媒体出版的解决方案。所谓跨媒体出版是指用于出版的文件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中立的格式.无需再进一步处理便可重新利用这些数据或将它们输出到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