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新课标引领下,老师们都很“注重”学生的朗读。特别是阅读教学,“书声琅琅”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君不见,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等,课堂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也成了当下课堂中的时髦用语。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时,  相似文献   

2.
孙双金 《江西教育》2006,(18):14-15
我心中的语文课,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一、书声琅琅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可当今课堂教学现状怎样呢?为什么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强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语文课上读的训练太少。我在听课中常常发现老师讲读课文,实际上变成了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忙着应付回答问题,问题回答完…  相似文献   

3.
<正>何谓本色?《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色"的解释为:"本来的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笔者认为,回归本色的语文,要以读为本,要以生为本,要凸显情味,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真正体现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课堂氛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以读为本,让课堂书声琅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书声琅琅"作为有效课堂的主要标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  相似文献   

4.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个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而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语文课上读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心里却空空荡荡。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5.
一、“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这次语文课改对课堂上的朗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师满堂灌、用繁琐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得到了克服,语文课堂出现了“书声琅琅”的可喜景象。但也产生了另一种偏向,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个人阅读,用朗读代替默读。我们常看到课堂上有教师这样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显然,这“齐读课文”的方式与“思考问题”的目的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代读,即以教师繁琐的讲解取代学生应有的阅读。时至今日,这种陋习虽然得到了扼制,但在课堂上又出现了另一种不好的倾象,即往往以非语文性的活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自主阅读。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阅读教学怎么了?阅读教学将走向何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那么,如何将“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付诸于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春光 《语文天地》2014,(10):68-69
语文教学中,“读”有多种形式,包括默读、朗读、诵读等。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以分析课文为主,轻视读文本,最多也只是学生默读,课堂已经失去了书声琅琅的景观;或者只是注重读的形式,而没有考虑读的有效性。因此,为了使高中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必须继续强化“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8.
一、“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这次语文课改对课堂上的朗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师满堂灌、用繁琐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都很关注“读”,追求书声琅琅,情景交融的课堂。然而,真正的阅读.是深层次的,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感动、享受收获,才能与作者碰撞出“火花”。这是一种最真实、最深刻、最有效的阅读。在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学中,我有以下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读与写都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训练技能,但近年来发现,读与写虽都会出现在课堂上,但彼此间存在高度不均衡性,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古人把学习称之为“读书”“念书”,这确实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然而,当今的语文课上虽然书声琅琅,但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低下,探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之说是强调“读”的重要性。读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积累语言,有利于提高写作。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有些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教学的百病之源。”所以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真正做到“读”书。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教学中加强“读”的指导,有助于学生从诗词简短、精练、  相似文献   

12.
我心中的语文课,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一、书声琅琅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13.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的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书声琅琅,实在是难得,能够高举“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孩子 ,不仅知识面广 ,思维也很活跃。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常常会以独特的感受和特有的思维方式 ,童言无忌地提出一些问题 ,把老师“将”住。面临来自孩子的挑战 ,我们该如何应对 ?值得人们深思。咱们不妨先来看两个教例。教例一 :“猜”为什么是反犬旁 ?师 :小朋友 ,现在我们来学“猜一猜”的“猜”字。谁能提醒大家 ,读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生 :“猜”是平舌音 ,不要读成翘舌音。师 :很好 ,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那么 ,你能想个办法记住“猜”字吗 ?生1 :“猜”就是把“眼睛”的“睛”的目字旁换成反犬旁。生2 :把“蜻蜓”的“蜻…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好课观,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一、书声琅琅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真与活,首先是预设上要做到真与活。如何在课上透出语文味?如何给孩子真收获?这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在真字上所做的文章。怎样使孩子学得有兴致?怎样使孩子学得很畅快?这就要归结于文本读解的“活”。本课预设的“真”有两条线:一是读,让学生充分地读。  相似文献   

1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要把“读”的指导和“读”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反复读书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受到思想教育。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18.
我读了《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5期上刊登的王昌荣和方碧波二位老师撰写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质疑》一文后,很有感触,并颇有同感。在这里,我也想就此补充说几句。现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一些传统的提法和经验,的确有再认识的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们历来都这样说。这究竟对不对呢?我认为,从学习语文必须强调读来看,自有其道理。但是,“书读百遍”就一定能“其义自见”吗?答曰:未必。前些年,我在县教委教研室工作时,常常到小学去听课,  相似文献   

19.
杨戬丽 《陕西教育》2011,(1):109-109
一、营造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除与学生和平相处外,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容易沟通。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么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