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被编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文记录了一场安陵与秦国之间的外交斗争,文章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唐雎、秦王和安陵君三个人物形象,在委婉含蓄的外交辞令中展现给读者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非凡才智和纷繁复杂的外交形势。  相似文献   

2.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文中那极具个性化的语言使唐雎、安陵君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纵观全文,我们会发现文章,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四册所选用的《晏子故事两篇》、《公输》、《唐雎不辱使命》充分展示了晏子、墨子、唐雎这三位古代杰出的论辩艺术家的论辩艺术。一、巧设陷阱,请君入瓮墨子听说强大的楚国将要攻打弱小的宋国,并且委派公输盘  相似文献   

4.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使安陵国避过一劫的经过,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令人震撼的凛然正气。  相似文献   

5.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的《魏策》四。《战国策》是一部反映战国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史料汇编。它生动地记录了游说之士的献智斗能、奇谋异策,及诸侯之间合纵连横,频繁的兼饼战争。该书作者无考,经东汉刘向整理,书名也是刘氏拟定。全书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7.
一幕「折服秦王」的荒诞剧《唐雎不辱使命》考辨江苏南通市三中高淑娟陆精康《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下引文字出此不注)。是章,不少读者误作史传,以为实有其事,初中语文《教参》的分析不能不说是极有影响的: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  相似文献   

8.
课内检测一、填空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来年_______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体史书,它记录了许多古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事迹,或勇武豪壮,或机智雄略。  相似文献   

9.
板书:22摇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上述板书是这样构思的:其一,这篇文言小说按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横看,在“开端”中,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个主人公都已出场。纵看,主人公唐雎在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其性格变化依次为:临危不惧、沉着应付、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样,纵横脉络分明,结构清晰。其二,两个主人公唐雎、秦王的迥然不同形象在对比中跃然纸上。由于这堂课板书较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较好。《唐雎不辱使命》——板书梳理文章@侯宪文$河南济源邵原…  相似文献   

10.
《失亍亭》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二部长篇章回小说。它以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描写了从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统一中国其间近百年的波澜壮阔、风云变色的斗争史实。  相似文献   

11.
每当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总是疑惑顿生,如坠雾里,这篇文章是历史事件还是传说故事?唐雎能不辱使命?如鲠在喉,今吐之为快。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小说,而非史实,是作者运用想像虚构的故事,塑造了唐雎这一英勇无畏的爱国者的形象,赞扬了他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张顺 《中学文科》2008,(7):15-15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就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罗钰 《陕西教育》2011,(10):75-75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选自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其主要通过愚公移山的思想和行动.告诉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下定决心。坚决斗争,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艰难险阻.争取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在教初中二册《分马》一课时,我们可以联系作者周立波的其他作品,谈点文学知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暴风骤雨》(《分马》即选自这部作品)和《山乡巨变》这两部作品都很有地方特色。在文学中,地方色彩首先是从语言表现出来的。《暴风骤雨》  相似文献   

15.
《唐雎不辱使命》(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人们对文中的秦王形象早已形成了共识,认为这是一个阴险狡诈、色厉内荏又外强中干的残暴者,是一个与唐雎相对照的反面人物。代表这种观点的是配套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该文的"问题研究"这样评价秦王:  相似文献   

16.
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源头,这一点,无论从卦辞,还是爻辞上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墨子》和《周易》中找到蛛丝马迹,尤其是尚节、尚用、兴利等,在《墨子》、《周易》中皆可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首先介绍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然后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这两个地区的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篇。这篇寓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心雄胆壮,勇于斗争勇于实干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变革现实改造环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四五年六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引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并且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门徒有一个任务,就是他们必须记载老师的言行事迹。这个风气是孔子弟子开创的,后来的诸子百家都继承了这一风气。《公输》就是墨翟弟子记载的墨子止楚攻宋的事迹。中学语文课堂上讲《公输》,一般都认为这篇文章体现墨家“非攻”思想。这是不错的,但仅仅讲这一点还不够,应该通过《公输》这篇课文,将墨家学派的特点讲出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公输》不仅讲“非攻”,而且体表现了墨家“兼爱”的精神。墨家思想有十大纲领,《墨子·鲁问》载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选择要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告诉)之尚贤、尚…  相似文献   

20.
一、《公输》 1.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的请求,为公输盘设下了陷阱。 2.与“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相照应的一句是一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能说明这句话意思的句子是一 4.墨子使楚王彻底打消侵宋念头的关键是一 二、《核舟记》 1.“核舟”的主题是一 出自《前赤壁赋》的句子是一出自《后赤壁赋》的句子是一 2.文中最能概括表现王叔远技艺精湛的句子是——,一 3.表现佛印洒脱无拘的句子是句是三、《唐雎不辱使命》1.唐雎认为“庸夫之怒”是指2.秦王认为“天子之怒”是指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颈联是一一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