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预防腐败的关键是创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重点应加强权力赋予机制、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依法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一把手”监督机制、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协调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权力主体为谋取个人的不正当的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其实质就是以权谋私。权力的利益属性使腐败成为可能,而权力的不受监督制约则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就应适当淡化权力的个人利益属性,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腐败的实质及产生的原因 ,认为腐败是权力非公共运行的表现 ,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反腐败关键要靠完善制度 ,靠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提出了建立民主为基础 ,法治为原则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设计思路 ,认为应从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改善党的领导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几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深化改革 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 ,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保证国家行政权力的廉洁运行 ,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权力监督机制。完善我国公务员的监督机制要做到 :1.法制完备 ;2 .民主健全 ;3 .充分发挥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权力的制约是建设监督制约机制的核心问题。腐败,作为政治概念,实质是权力的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谋取法律和制度以外权力的行为,是指公职人员凭借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所以,反腐败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权力具有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功能,对公职人员来说,权力尽管不是财富,但能够攫取财富。历史经验和当今社会的大量事实表明,缺乏制约的权力,会造成权力非公共性运行,走向腐败。  相似文献   

6.
权力的腐败是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预防和治理权力腐败。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权力的滥用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应从权力授予、权力运行、权力运行结果三个环节加强监督制约,有效防范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8.
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的不当和违法行使,必然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本文试分析行政权力中的特点以及现有监督制约机制的不足,并就如何使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权力的滥用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应从权力授予、权力运行、权力运行结果三个环节加强监督制约,有效防范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0.
"福利腐败"是由行政垄断或者是资源垄断衍生出的中国式的腐败现象。"福利腐败"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它源于计划经济所形成的福利制度惯性以及由此滋生的特权消费意识,而权力部门的行政垄断则是其产生的政治基础。目前,"福利腐败"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扩散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它不仅引发了社会信任危机,导致社会不公,同时还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需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加强监督并规范政府行为,同时从法律层面上立法制约"福利腐败"。  相似文献   

11.
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运作的失范。建立和完善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可以规范权力运作行为,增强监督活力,从而有效地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12.
行政权力的膨胀,行政权利行使的不公开以及对于行政权行使的行政程序设置不规范,是导致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强化对行政权利的制约,公开政务,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健全行政程序对预防腐败、抑制腐败发生和有效惩处腐败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行政立法在当前社会中日益普遍,而行政权力的制约与行政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立法的完善有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化运行,有利于遏止腐败的发生。因此,严格贯彻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将"控权"作为行政立法的指导思想,加强行政立法的程序和制度建设,消除部门利益倾向,建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对完善行政立法有重要作用,也是遏止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腐败生于权力本身而且与权力的限制程度有关。为了防止腐败必须:限制行政权力,转变和缩减政府职能;公开行政行为,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健全行政程序,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加强监督,防止行政权的扭曲变形。重塑行政权力是给行政权力与市民社会划出明确的边界。划分行政权力的界限必须符合社会进步的趋势,适应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反映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校腐败形势和产生腐败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阐述了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反腐倡康工作。必须从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监督意识、落实监督措施、依法治校、依纪治校等方面入手,以有效遏制权力腐败,使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在新形势下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是我国为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来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人们的期望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湖南省某市为个案,探讨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政务公开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公共权力文明必须实现权力真正为民所用,成为公正、廉洁、透明、高效的权力。当前我国公共权力领域存在的权力腐败,严重威胁和侵蚀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必须高度关注,重点从权力意识、权力制度和权力监督制约等方面着力加强和建设,进而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公共权力的文明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实存在的权力腐败现象入手,分析了权力腐败的原因,探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条件,以及如何完善权力监督的机制,遏止腐败。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思想道德力量的失效,主要表现为行政道德失效和官本位的历史遗毒;二是权力监督力量的失效,主要表现在社会与政府的二元分化还没有完成,监督权威不够以及普遍存在崇圣意识的臣民心理、权力崇拜心理。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加快以权限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行政道德立法,厉行法治,提高公务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如何预防和惩治"微腐败"是新时代廉政反腐工作重点。"微腐败"在本质上是微权力主体官僚主义思想的行为表现,在现实中体现为对微权力的滥用,具有轻微型、隐蔽性、日常性、普遍性、基层性、顽固性和生长性等基本特征。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充分是"微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外来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是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微权力"运行的失规、失范是其产生的政治根源,文化的缺失和教育的缺乏是其产生的文化根源。"微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官场综合症,需要综合性治理方案。加强思想和职业教育,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社会和文化建设,祛除"微腐败"滋生的社会和文化土壤是关键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