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对比较重的物体接触又少,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已知的重量单位入手,不能把知识简单地塞给学生死记,而应该让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就本课谈一些建议.一、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归纳学生的知识结构.具体可分四个层次教学.第一,复习克、千克这些旧知识,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重量是一克,什么物体重量是一千克.例如:一个2分币,十五个大头钉分别重大约一克;个头中等的6—7个苹果,一袋精盐分别重大约一千克.第二,教师出示一袋标有“100千克”字样的大米,请几名同学推一推,抬一抬,看能否推动和抬起,从而体会到100千克已经比较重了.再出示课本70页汽车、火车图,让学生感到这些较重的大宗物品仍然用克、千克作单位,数目一定很大,应用起来就比较麻烦,因此需要用一个比千克大的重量单位来表示.也就是说新知识,总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第三,出示课本第70页大米图,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 ̄22页。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带一件标有质量数的物品,2千克、5千克沙袋每小组各1袋,25千克大米2袋;课件。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一下你带的物品的名称和它的质量?你是从哪里获得这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在买许多物品时经常需要称质量,国际上规定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那么,多重的物体的质量是1克或1千克呢?这两个单位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来向你们一一介绍吧。  相似文献   

4.
傅涛  姜媛 《辽宁教育》2002,(1):112-113
创设猜想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我们已经知道千克与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还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千克与克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猜想的.  相似文献   

5.
傅涛  姜媛 《辽宁教育》2002,(2):112-113
创设猜想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我们已经知道千克与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还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千克与克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猜想的.……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吗?生: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师:谁能边说边用手势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多大?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它大约有我们小手指甲盖这么大。(师出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贴到黑板上)师:谁再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生: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它大约有开关盒面那么大。(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贴到黑板上。)师:1平方米呢?生: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它大约有黑板的14那么大。…  相似文献   

7.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初见"奇才"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2.课文中都督是如何评价王勃的呢?(相机板书:真是奇才)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奇才"?这样的人多吗?过渡:都督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种赞叹的呢?请快速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旧知,寻找新知的生长点整数乘以分数,它的运算意义是一个数乘以整数的扩展,它的计算法则与分数乘以整数一致,为此首先复习分数乘以整数的口算题,让学生讲讲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说说分数3/4的意义。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义。为促成知识的迁移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好铺垫准备。二、类比、迁移,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1.由“一桶油重100千克,2桶油重多少千克?3桶油呢?”用乘法列式计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类推出:1/2桶油重多少千克?3/4桶油重多少千克?也用乘法计  相似文献   

9.
正一、复习导入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海伦·凯勒》。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海伦的哪些事?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近海伦,了解海伦。二、精读品味1.轻声读第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海伦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2.那么她盲到什么程度,聋到什么程度呢?(出示句子:(1)她面对着的是黑暗和沉寂。(2)她面对着的是无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复习?《词典》中的解释是,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一般人的理解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课,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笔者认为,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所要涉及的因素很多,而在诸多因素中解决好以下三部曲是重中之重。一、梳理知识点——有效复习的前提1.纵向梳理。作为教师,我们要熟知各年段的知识目标,从纵向梳理出每一项知识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法一] 教师出示:(1)一只苹果的 质量是一根香蕉的3倍;(2)一 只苹果和一根香蕉共重400克。 师:看到这两个条件,我们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只苹果和一根香蕉各 重多少克? 教师出示:想一想,议一议。 (1)应设哪一个量为x?另一个量 怎样表示?为什么?(2)这道题的 等量关系是什么?如何列方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解:设一根香蕉重x克,则 苹果重3x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例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练习: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 2.什么叫面积? 3.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依次在屏幕上显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复习”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学习形式。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认知、巩固、再现、重复、应用的过程 ,复习和应用是关键。学会复习就等于学会了有效学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综合复习……表现在课堂上 ,则称之为“复习课”。复习课该怎么上呢 ?这需要搞清复习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复习课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复习课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 ,不能简单的知识再现 ,不能一味的解题、练题 ,不能以教师的“辛苦”代替学生的思考。“温故”是知识的再现 (有机再现 ) ,“知新”是重新组合 ,积极创新。中学数学复习课的基…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开始以“背一背”游戏引入,通过小组内任选两名同学背一背的体验,感受有的同学轻一些,有的同学重一些,依次来揭示课题。(析: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郾交流汇报师:前几天,同学们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含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食盐500克大米5千克薯条85g面粉5kg生1:我调查的是食盐,每袋净含量500克。生2:我调查的是大米,每袋净含量5千克。生3:……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1.看图回答问题。(1)每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2)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3.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评析:复习三角形的底和高以及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为新课教学做好了准备。]二、新课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那么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1)分割平行四边形。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画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kg)和克 (g)之间的进率 ,并能进行简单换算。2 初步认识秤及称物品的重量。3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数据的意识。教学重点 :称物品的重量。教学学具 :台秤、弹簧秤、电子秤、健康秤、实物投影、课件、各种物品。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体验、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物品的重量 ,现在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下面由 1号小组长组织在小组内交流。大组汇报。刚才同学们说物品重量时 ,都说出了哪些重量单位 ?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用什么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教师相机板书 :…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一) 基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观察、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小数知识。板书:3.5、0.83、0.54s。要求:(1)读出各数。(12)如果将各数的小数点都去掉,它们的值发生了什么变化?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你知道生活中看到的物品有多重吗?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师(小结):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它们有的是用"克"作单位,有的是用"千克"作单位。(师揭题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师:要想知道你购买的物品究竟有多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  相似文献   

19.
徐文霞 《山东教育》2000,(25):49-49
一、复习   1.复习简单应用题。   (1)学校买来 100千克白菜,吃了5/8,吃了多少千克 ?  (2)学校买来一些白菜,吃了 80千克,是这些白菜的5/8,学校一共买来多少千克白菜 ?  2.微机显示一小朋友和复习题,由小朋友陈述:我们家买来一袋大米,重 40千克。吃了 5/8,同学们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吗 ?  二、新授   1.教学例 6。 (第九册 P123)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师: (出示例 6)比较一下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相同点:都是吃了5/8;单位“ 1”都是买来大米的重量。   不同点:复习题是…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化简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比?比同除、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5/(15)=()/(30)=1/()=()/(90)=(25)/() 二、探求新知①根据什么填括号里的数? 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答后用小黑板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为引入新知识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要学的新知识自然沟通。]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家知道比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比是否有和分数类似的基本性质呢?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