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道德绑架"一词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该文结合时下发生的例子论证网络舆论中出现的道德绑架现象,通过现象分析道德绑架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道德绑架是指道德绑架者以自身定义的社会道德准则为筹码,通过舆论压力胁迫甚至是攻击他人履行道德或终止与道德冲突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扭曲错误的道德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在社会中普及,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得以加快。人们在及时接收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能在网络上进行互动,它一方面是影响,激发人对新闻的积极关注,但同时,网络道德绑架事件也频频发生,甚至演变成一种新型的网络暴力行为,会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解决网络道德绑架现象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出发,阐述网络道德绑架的危害,进而分析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成因,最后就如何有效解决网络道德绑架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邹依航 《今传媒》2021,29(4):154-156
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以其实时性和广泛传播性成为当下社会人群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最主要途径,其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随着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界限的不断模糊,加之虚拟性的加持,越来越多的现实社会问题逐渐渗透入网络社会,对公民道德评价标准产生影响,道德绑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及其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规避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彦青 《东南传播》2018,(7):100-103
道德绑架是现今社会发生最多的网络暴力现象,并逐渐成为社会舆论关心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下网络暴力的类型,以及道德绑架舆论的特征分析,发现网络舆论带有很大的负面情绪特征.探讨网络舆论下的道德绑架风行的成因,道德绑架盛行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如仇富问题、道德观扭曲问题以及法律问题以及对人身心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入手进行多层面的分析探讨,并寻求解决办法,旨在在现今道德绑架比比皆是的环境里更好地应对并解决网络舆论里的道德绑架.  相似文献   

5.
宋香丽 《青年记者》2016,(31):43-45
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已经浸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它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功效;但另一方面,它对网络道德规范也提出了挑战.网络舆论中的暴力、谎言和道德绑架等现象时而游离在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就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绑架现象进行分析和诠释.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介为网络舆论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扩大,也引发了愈加严重的道德绑架现象.本研究以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舆论中名人的道德绑架事件进行调查,并从信源、编码、释码、译码、受众与反馈几个方面对道德绑架事件的传播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一种我国特有的传媒内容的现象,即道德"绑架"内容。这是指新闻报道中不遵守新闻从业准则,意识形态挂帅,以"道德"名义扭曲基本事实或具体情节。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绑架"在这类传媒中的表现,并从三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以"公众利益"、"道德宣扬"的名义而又在具体行为中不遵守基本的道德(体现人性、敬畏生命、实话实说、守法等等),这就证明了目的的不真实。手段的合理合法与目标的正确,应该是对应的、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着受众,名人道德绑架也借由网络舆论甚嚣尘上,乔任梁去世事件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前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现状,引人深思。本研究从对乔任梁事件案例分析出发,立足于大众传播场模式理论,提出当前网络舆论下名人道德绑架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9.
周晓红 《新闻战线》2015,(5):121-122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水平对于自媒体的"文明"有着巨大影响。因此,要全面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良好的自媒体环境。"网络道德"一词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衍生出来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对于促进自媒体的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成了腐蚀现代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迅速步入了互联网大国的行列。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的中坚构成,其网络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现代网络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 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中央传媒还是地方传媒,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媒体公信力的缺失,直接反映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因此,人们又把道德失范现象叫做"道德腐败".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正确研判舆情贯穿于协商民主的全过程:选择确立协商议题、具体协商活动、达成协商民主结果。正确研判舆情需要重视以下几条路径:更加重视人际传播;妥善处理几对舆情矛盾;留意网络依赖造成的民意理性缺失现象;谨慎观察媒体的舆情呈现,防止被媒体"舆情"误导和绑架。  相似文献   

12.
马钰荟 《新闻世界》2014,(4):319-320
近年来,少数媒体以无道德底线的方式打搅新闻当事人的生活,有的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名誉损失,有的甚至危及当事人的生命;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仅受之前的传统媒体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被自媒体绑架。本文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探讨,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快餐化的信息时代,受众对于文本单元的停留时间越来越短,原本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发挥作用的社会舆论,现通过网络平台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网络新闻生产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是道德绑架。新闻的生产者或从业者一旦对于价值做出仓促的判断之后,就容易出现道德绑架新闻的现象。道德绑架网络新闻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层次原因,它是媒介生产过程中各种力量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味迎合受众需求的产物。网络新闻的公信力虽不及传统媒体,但其受众面更广,传播更为快速,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广泛。作为媒介内容的传播者,在维护公众利益和宣扬道德品质的同时,更需要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去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平台的出现,网友将其变成社会的"舆论场",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建设性力量,对社会一度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一些热点事件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之后,往往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以一种偏激的、暴力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研究"舆论绑架"存在的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阐述如何规避"舆论绑架"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社会舆论的发布途径日益多样化,信息传播迅速,新闻舆论更加自由,然而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虚假的新闻信息会误导社会舆论,从而产生跟风效应,出现道德绑架现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网络新闻舆论。本文就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对策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誉俊 《今传媒》2016,(3):30-31
相较于传统的媒介平台,网络空间作为新闻发布和传播的场所有其独特性.在这样的空间里,舆论的参与度和传播速度被极大地提升,这在对于塑造社会道德建设作出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生成了道德绑架在内的负面问题.本文站在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新闻生产语境下道德绑架的现象与成因,并从自律与他律的角度给予规避该现象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9年两起网络事件为基础,对网络干预兴起的诸动因、特征、影响做了探讨.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敌意"、网络空间的独特性等是近年来网络干预活动日益兴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网络干预的道德绑架、预设有罪思维、习惯性反应过度等问题及其危害性也作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8.
王威 《青年记者》2010,(8):28-28
一 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中央传媒还是地方传媒,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媒体公信力的缺失,直接反映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因此,人们又把道德失范现象叫做"道德腐败"。  相似文献   

19.
近日,冯小刚发布微博炮轰媒体滥用"丝"一词,引起争议。年初,也有政协委员对媒体滥用"丝"等网络语言提出了质疑。那么",丝"一词适合在大众媒体上出现吗?对于类似"丝"的网络语言该如何看待?近年来,随着网络热词、外来词以及方言词的逐渐增多,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也经常在新闻媒体运用一些所谓的网络热词、英文单词及外来词汇等,这就产生了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在传播学专家看来,媒体应该自律,应注重媒体伦理和媒体道德,使用网络词语时须有一定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自媒体依靠其独特的草根性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发声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自媒体发布的新闻标题作为直面公众的外衣,其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独家新闻、流量至上的利益驱使下,一些自媒体内容生产者为获取受众黏性,出现"标题党"现象。本文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其产生演变、泛滥原因和特质危害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提出现阶段有针对性的控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