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邢淑芬  孙琳 《人民教育》2012,(Z2):68-69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这或许是日常生活中,当儿童取得成就时,教师和父母最常用的夸赞语了。他们认为这样的表扬会更好地激励孩子取得更大的成绩。但事实是这样吗?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越表扬孩子聪明、了不起,孩子越害怕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什么他们面对挫折或失败时会更容易选择放弃,而不是像我们期望的那样,付出更大的努力以"水滴石穿"?  相似文献   

2.
孤独岛 《师道》2005,(3):9-9
一个中国教师死了。他见到了上帝。教师问:“我正当壮年,为什么会死?”上帝回答:“你是被人诅咒死的!”“为什么?”“因为你想成为尢所不能的上帝,但是你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3.
我卷首攻读硕士学位时学的是儿童心理学,之后又攻读学前教育学的博士学位。在别人眼里,我自然是教育孩子的专家;在别人心里,我的孩子自然应该被教育成神童,否则,不仅是孩子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是我所受教育的失败。其实,不光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我自己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吗?如果一个教育专家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教育的价值又从何体现?所以,我很怕别人对我说:你是专家,你家孩子嘛……言下之意,不言自明。我自己也很紧张、焦虑。为什么我知道一大堆理论,而做起来却常常不能与专业要求一致?记得有一天去女儿班上,他们正在进行《梦…  相似文献   

4.
阿达 《教育文汇》2003,(12):54-54
我为什么活着?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我为什么会生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为什么会有战争?什么是政治?为什么1+1=2……认真想想,这些问题,你答得上来吗?如果一个孩子突然问你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4,(4):40-41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家教的问题一位母亲向我们哭诉:“我的儿子指责我:‘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别人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你为什么不要我?你还想骗我,爸爸和女朋友走了,你还把我当儿子吗?’我告诉儿子,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为了不影响你学习。‘学习,学习,除了这两个字,你还会说点儿别的吗?’”现在离异的家庭很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对这部分孩子,我们要给…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去问一问身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你快乐吗?我想,绝大多数的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任何一位一线的教师可能都能说出很多的理由。下面就分析一下我所了解到的影响教师快乐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7.
你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吗?你的孩子生活在你给他创造的氛围里是快乐的吗?你自己的求学经历充满快乐吗?你的学生在你给他创造的教育空间里是快乐的吗?——在这样的提问面前,你能够坦言自己是快乐的吗?如果正视现实,你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并无多少“快乐”可言。我们的教育,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都没有把“快乐”确立为教育的主题。仔细深入省察来自家庭或学校教育的悲剧,我们不能不痛彻地呼唤:还教育以快乐!  相似文献   

8.
我为什么活着?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我为什么会生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为什么会有战争?什么是政治?为什么1+1=2……认真想想,这些问题,你答得上来吗?如果一个孩子突然问你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 事实上,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也经常提出过让大人很为难的问题。我们有时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大人们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9.
我想问问各位同仁:你曾经敞开胸怀拥抱过你的学生吗?没有。是不好意思,还是觉得没必要?在美国的学校里,拥抱孩子是每个老师最自然的举动,更是他们对孩子关爱最直接的情感流露。那是我们刚去美国第二个星期。一天放学,孩子一下校车,就高兴地告诉我:“妈妈,老师拥抱了我,用脸贴着  相似文献   

10.
有人问我,你是大学教师,为什么不让你的孩子上高中,而上中专呢? 我想,问我的人,可能认为孩子上了高中,就容易上大学,上了大学才有出息,才是个有才能的人。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有才能的人当中,许多人具有大学水平。但是,孩子上中专能不能成才呢?我想,多数人也会持肯定态度。只是觉得成才的水平略低一点。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能证明这一点。既然这样,我为什么同意孩子上中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回家     
当我鼓足勇气,阴沉着脸跟孩子说今后你得一个人回家的时候,再一次面临他的十万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要我一个人回家?你不知道学校离咱们家很远吗?你不知道其他的同学都有爸爸妈  相似文献   

12.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13.
1.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违法、违纪、违章行为?3.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规定了儿童主要应有哪些权利?4.为什么孩子迷恋网络会导致发展空间狭隘?5.什么是家庭暴力?6.家庭暴力违法吗?7.什么是自知之明?8.为什么批评孩子时不能“翻老账”?9.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将来成名成家吗?10.为什么说孩子的玩是“学习和实践的自然结合”?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神吗     
一所学校的大牌子上面刻着这样一行镏金大字:“如果爱自己的孩子,你是人:如果爱别人的孩子,你是神。”读着这句话,心中油然升起一股酸酸的感觉:教师,你为什么总是和“神”联系在一起呢?教师是神吗?  相似文献   

15.
一寒风负载绝情的伤模糊的影残留斑驳的光希望的希望的希望洒落一地的悲凉爸爸,你怎么了?为什么你低下了头?为什么你如此难过?为什么你和这些人争吵?他们要你做什么?爸爸,你怎么就转身走了?你不要我了吗?你回来啊……是我又不听话了吗?是你不再爱我了吗?我不要一个人在这里,这么多陌生的人让我害怕。为什么他们都对我摇头?爸爸,你快带我离开这儿吧。我哭了,为什么你不来哄我抱  相似文献   

16.
爸爸,你还好吗?天冷了,你的关节病还会犯吗?天黑了,你的手电还亮吗?寂寞了。你的口琴还会响起吗?孤单了,你的故事还会继续吗?想你了,你在天堂还好吗?天堂里也有总是缠着你讲故事的孩子吗?天堂里也有你喜欢的达达香吗?天堂里也有你最爱的宝贝吗?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你为什么不来看我?你为什么不陪着我长大?是我不乖吗?是吗?爸爸,我长大了,我学乖了,我不再调皮了,我不再任性了,我会唱你喜欢的歌了,我会讲你讲给我听的故事了,我会做你喜欢的鸡蛋汤了,回来看看我好吗?爸爸,你在天堂还好吗?天堂里没有我缠着你,你会寂寞;天堂里没有我陪着你,你会孤…  相似文献   

17.
当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时,你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五花八门”的回答和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化语言及创新火花常常会让我们感动,会不知不觉地融入他们中间。一、倾听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探究。当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其主动学习的表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头脑中有许多的问题,总想问“为什么”,比如孩子们问我“为什么飞机能上天?恐龙是怎么死的?人为什么有思想?蚊子有骨头吗?……月球是会变的吗?”这些问题涉及物种进化、人体结构、自然现象、地球宇…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夸美纽斯说过: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明明说的都是为孩子好,可他们就是听不到心里去。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我们的唠叨?就是因为我们太唠叨。某种程度上讲,当下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们的教育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社会上对教育是重视还是不重视?教师是不是弱势群体?高三、大四的学生中哪部分人去做教师?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是不是也开始影响到了学校?今天我们教师的素养如何?他们了解世界在发生着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一名教师可以教几门学科吗?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我们究竟了解学生吗?是不是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幼儿园的孩子在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为什么书上的教育方法不管用呢?我看过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中国外国的都有,也试着用其中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还挺管用但说实话更多的是没太大作用,对我的孩子效果不大。难道这些书真的没必要读吗?还是我使用的不得法?蔡建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