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第1次做广播新闻采访,是1996年6月23日(星期天)下午,在北京官园的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多功能厅,现场报道中央电视台首批小记者团3O名成员第2次上课的实况。在此之前,我曾给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儿童台投过搞,在该台几次邀我去进行热线直播的时候,熟识了那里的编导兼节目主持人刘莹老师。她很喜欢我,经常为我创造条件,业余让我帮她做节目。听说我在当年5月28日考上了中央电视台首批小记者,成为其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成员,并已在1996年5月29日上镜进行大型电视新闻采访兼节目主持工作,她非常高兴。她很遗憾我们中央电视台小记者团6月2…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人,但是采访同行还是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了。十二年前,当他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写了一部反映小学生生活的十五万字的小说,引起了天津新闻界的注意。现在,他又由于在一九八三年全国新闻测试中,以总平均九十二点三分的优异成绩取得第一名,又一次受到了同行  相似文献   

3.
一十多年前,我步入了江西电视台的大门,第一次有了“记者”这样神圣的称呼,第一次感受到了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在新闻队伍中成长、成熟,并最终登上了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的领奖台。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两会”,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报道队伍,在强手如林的“两会”新闻竞争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本文讲述的几个片段,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今年“两会”报道的特点。 李鹏总理笑着说:我讲了那么久,你们还不放过我 1996年3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采访李鹏总理的独家新闻在社会上和新闻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播出的新闻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这条新闻的背后工作是几十名记者的密切合作和艰苦劳动。  相似文献   

5.
面对暑假实习第一次参与新闻暗访;第一次遭遇采访受阻、记者被打;第一次感受到记者要坚守新闻责任、做舆论监督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觉得记者的职责任重道远……当初给我做笔录的任警官问过我一句话:“跟写小说似的,小丫头哪儿来的胆子?”当时我只是笑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6.
记者暗访,眼下已成为许多记者的采访手法之一。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作为获取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段,暗访调查也被许多媒体当作“招牌菜”频频推出。最近的一起成功的记者暗访就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南京冠生园”月饼用陈馅的报道,成为广受关注的舆论焦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记者暗访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记者暗访的历史考察 其实,暗访并非当代记者的新发明。考察记者暗访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暗访作为一种采访手段,是新闻史上激烈的报业竞争所催生的。 在中国早年的新闻界,通过暗访获得新闻很常见。著名报人邵飘萍就经常雇佣侍从…  相似文献   

7.
《采.写.编》2006,(6):5-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上生导师蓝鸿文是新闻界的老前辈,许多新闻工作者就是读着蓝老的《新闻采访学》迈出了工作的第一步。这一天,本刊记者在安钢宾馆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新闻大家。  相似文献   

8.
1995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40周年。看到它成长壮大,我自然首先想起我们的第一任系主任安岗同志,想起他当年率领全系师生艰难创业的种种情景,想起1955年秋我随他在河北邢台那次短暂但印象深刻的采访。提起安岗,我国新闻界对他都很熟悉。他是一位资深的著名记者、总编辑、新闻教育家。抗战前夕,他就喜欢新闻工作,为天津《益世报》撰稿。1938年他20岁的时候,便成为中共晋冀特区机关报《胜利报》的总编辑。我开始知道安岗的大名大约在1952年或1953年,是读了他以人民日报记者身份写的一系列东北通讯之后。那时,我在重庆《新华日…  相似文献   

9.
许琳  杨道云 《新闻前哨》2011,(7):2-F0002
6月1日,历时12天的全国新闻界“百名编辑记者看湖北”活动圆满结束。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新闻界所承办的媒体最多、行程和历时最长的一次参观采访活动。该项活动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承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96家主流媒体的100余名编辑记者参加了此次大型参观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10月24日下午,中宣部、全国记协举行首都新闻单位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座谈会。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新影厂等十几家新闻单位的代表作了发言。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听取发言后谈到,我们今年取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新闻界立了一大功。参加抗洪救灾报道,对新闻记者的思想作风、采访作风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与锻炼,使得抗洪精神在新闻工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纪事     
本刊讯据四川《新闻界》杂志记者报道:第六届全国好新闻定评会议,于5月21日在成都结束。经过四天的定评工作,从全国报纸、通讯社、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广播、电视复评入选的优秀作品中,评出了1984年获奖新闻作品二百零八篇(组、幅)。其中包括我区第一次获得等级奖的三篇作品。定评会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会长胡绩伟主  相似文献   

12.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高兴的日子。可此时作为一名记者,我的心情却很沉重,因为我的同行———重庆商报记者罗侠在采访时遭人毒打,至今还躺在医院治疗。2000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两名记者在沈阳一家美容保健品公司采访时,被非法搜身,并遭非法拘禁;今年9月25日,长沙两家建材超市发生冲突,电视台记者前去采访遭无辜殴打,价值10多万元的摄像机也被严重损坏,事后超市却推脱责任,都不承认是自己所为……近年来,新闻记者采访受阻被打事件屡有发生,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朱基总理曾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档案》2008,(5):6-7
【本刊讯】2008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播放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的新闻.以档案为依据,驳斥“藏独”谎言。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贵珍同志《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深思再三,对此观点也不敢苟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是新闻界公认的。这就是说,别人做的新闻事实,通过记者和传播手段(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告诉读者,听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自今年3月1日起,对二频道的新闻节目实行滚动播出,一天新闻节目播出的次数也由原来的4次增加到现在的11次。中央电视台的这一改革,在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解中央电视台一天滚动播出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和重大新闻重复滚动播出的次数,并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滚动播出有个感性的认识,笔者对中央电视台二频道4月16日播出的11次新闻进行了收录并做了粗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访是广播电视台记者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与采访对象面对面接触,能够获得某些事件的现状、进程以及未来趋势等新闻素材,为广播电视台发布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报道提供了第一手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应主动求变,开展采访工作的创新,唯此,才能增强自身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很幸运,第一次向《中国广播》投稿,便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我的第一个中国新闻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能亲手触摸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对一位城市电台新闻工作者来说很不容易,《中国广播》给了我这个平台,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写下了最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张欣 《新闻窗》2011,(3):39-39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获得新闻事实的重要前提。在广播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话筒,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注重提问技巧,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和不安心理,以便采访出生动、真实的广播报道。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关乎采访质量的关键,笔者就广播新闻采访应注重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闻界,有七分靠采、三分靠写之说,道出新闻采访的重要性。福建《平潭时报》于2011年9月23日创刊,是平潭第一份本土报纸。因较少接触媒体,创办初期,不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对于接受采访常有抵触心理,不愿开口,给记者的采访带来很大挑战。如何让采访对象轻松接受采访,笔者做了一些探索。以感情牌打开采访僵局很多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何消除他们的顾虑,  相似文献   

20.
美国记者的采访“普尔”,是不同的新闻机构合作对同一件事情(活动)进行采访的一种方式。《新闻战线》去年第四期有文介绍过。笔者认为,这种已经被外国新闻界同行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对于丰富我们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学的内容,改革新闻采访工作不无裨益。我国新闻界,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