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谈隔代教育     
陈笑颜 《幼儿教育》2012,(26):13-15
在我国,祖辈往往承担了全部或部分教养孙辈的责任。孩子要不要交给祖辈带呢?祖辈带孩子会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呢?祖辈和父辈如何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支持方观点1老人帮忙带孩子,做父母的可以安心工作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到入托年龄,而家长又往往上班,所以大部分年轻父母选择了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3岁以后,大部分幼儿入园,隔代抚养的比例有所下降。可见在孩子3岁以前,老人参与教养孩子的程度非常高。老人带孩子能  相似文献   

2.
一是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祖辈和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父辈们可能更注重孩子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孩子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会给孩子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防止这种分歧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  相似文献   

3.
如今,以全家人共同参与为特征的“联合家教”,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全家人共同进行这种联合家教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目前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演“白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行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红脸”,负责周旋、调节,息事宁人,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长辈的亲情。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家长们无意识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全家人共同参与教育为特征的“联合家教”,日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这种联合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查,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  相似文献   

5.
隔代教育的存在,让孩子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给他们的成长的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首先,祖辈们由于很长时间没带过小孩,常常会对孙辈们溺爱、迁就,甚至家长在家教育孩子时,他们也护短,这样往往容易形成孩子唯我独尊、唯我独优、任性娇气的性格,他们常常在祖辈面前使性子,耍脾气,成为“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对孙辈的溺爱,这些祖辈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某些阻碍。第二,祖辈们由于年纪偏大,发现孩子身上有点毛病,就会在孩子身边唠叨,  相似文献   

6.
慎扮红白脸     
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调节,使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其实,这种家教分工并不科学,往往利少弊多: 1、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  相似文献   

7.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泼开朗,但也有一些孩子郁郁寡欢。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是悲观的,悲观心理倾向的形成,更多是受到了后天的影响。有些父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否定性的,譬如:“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如果孩子老是受到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很坏”、“很笨”、“很不讨人喜欢”,会觉得“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是我不好,事情才会这么糟”。孩子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慢慢地就会形成悲观心理。不仅如此,孩子还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幸”事件,如…  相似文献   

8.
“身上衣”主题中队会刚落下帷幕,教室里传出两位队员的争论声:“画得多好呀 !”“这有什么稀奇,我还会设计出更有用的衣服。”“吹牛 !”“那你就听着,我经常生病,今天我要设计一件不会使我生病的衣服,就是生了病,一穿上它,病就好了。”这两个学生的争论,不禁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次活动,孩子的创造个性为什么发挥得如此出色 ?  这是一次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编排的完全自主的少先队活动。在以表演形式回顾了祖辈、父辈、同辈的身上衣以后,队员们畅想了未来的衣裳。  孩子的创造有孩子的意图,他们提出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新…  相似文献   

9.
幼儿离园,通常都是父母或祖辈来接孩子,但有时父母或祖辈有事,也会委托他人来接孩子。对于委托他人来接孩子,教师往往不放心,担心孩子出意外。为此,我园制定了填写“委托书”制度,我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幼儿园统一印制“委托书” (委托书附后 ),凡委托他人代接孩子的家长必须事先到本班教师处填写“委托书”,接孩子时,受托人必须在“委托书”上签字后,教师方可放孩子。“委托书”由幼儿园保存。家长在填委托时间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既可填某日,也可填某段时间。所以,“委托书”既适用某日委托他人代接…  相似文献   

10.
幼儿离园,通常都是父母或祖辈来接孩子,但有时父母或祖辈有事,也会委托他人来接孩子。当委托人来接孩子时,教师往往不放心,生怕孩子出意外。为此,我园制定了填写“委托书”制度。 幼儿园统一印制“委托书”(内容附后)。凡委托他人代接孩子的家长,必须事先到本班教师处填写“委托书”。接孩子时,受托人必须在“委托书”上签字后,教师方可放孩子。“委托书”由幼儿园保存。家长在填委托时间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填某日,也可填某段时间,所以,“委托书”既适用于某日委托他人代接孩子,也适用于短期(几天或一段时间)和长期(一学期)委托他人  相似文献   

11.
现在,很多女性生了孩子休满产假就得工作,往往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据一些大城市统计显示,约有半数的0岁~6岁的中国孩子是跟祖辈长大的。在中国,老人拉扯孩子既是传统的现象,又是今天的特色。在以前,“拉扯”的内涵主要指向为辛劳,而在今天,不管你如何去拉扯孩子,都不能回避更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教育”孩子。亲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们会教育小孙孙、小外孙吗?不管你们会还是不会,你们已经挑起了这副担子———不但要拉扯孩子,还要教育孩子。中国的祖辈们别无选择地面临一项艰难的学习。在幼儿园举行的家长会上,或是在其他形式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2.
常常能听到许多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宝宝都快上小学了还不能独立睡觉.当他们试图训练宝宝这方面的能力时,他/她往往会连哭带闹或者寻找各种借口,不肯睡自己的小床,最后父母只好妥协,任由孩子和自己同睡.久而久之,宝宝产生了依赖的性格,为此家长感到很困惑.  相似文献   

13.
耳耳 《父母必读》2012,(6):136-138
在隔代教育的问题上,好像多是年轻人困惑的声音:“老人带孩子到几岁好呢?”“为什么老人总溺爱孩子?”“该怎么跟老人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呢?”其实,老人带孩子也有他们的苦衷和困惑。多听听他们的心声,或许会为你带来和老人相处、沟通的新感受,想出更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没有了祖辈的困顿与饥饿,没有了父辈的创业与奔波;十几岁就承担家庭重负已成为历史,他们此时还在父母的怀里撒着娇、唱着儿歌:他们享受到的是便捷的讯息、时尚的潮流、丰富的文化、物质的富足;他们幻想的是影视迷、“旅游家”、小网虫、追星族……“如今的孩子,生活得多么幸福啊!”然而,他们真的很幸福吗?  相似文献   

15.
我的祖辈、父辈都曾以教书为业,很小时候起,我便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我没有多考虑,就填写了一连串的师范院校。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或者抱负,只隐隐地觉得自己有些喜欢教师这个职  相似文献   

16.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17.
一些年轻的妈妈们往往埋怨自己的孩子“调皮”:埋怨天下雨时靴子里都是水;埋怨干净衣服穿一天就有泥巴;埋怨出口就有脏话;埋怨出门就会惹祸……可他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不甚明了孩子为什么会“调皮”,因而也不明白怎样对待自己孩子的“调皮”。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9.
现象分析: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变得更加溺爱孩子,认为自己的发展已是定局,于是寄所有希望于下一代,盼望将来能成大器;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安心读书,所有劳动由父辈、祖辈统统包干……于是出现了种种怪异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素来有祖辈帮助子女带孩子的传统。这种情况在国外也不算少见。英、美有人调查发现:由祖辈帮助子女带的孩子心情非常快乐。那么,祖辈带孩子的优势有哪些?祖辈与孩子血缘关系密切,有亲情和爱心,责任心强;祖辈有丰富的培养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可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施教,少走弯路;祖辈退休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