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金色花》美读设计《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更是一篇短小精致意蕴丰赡的美文,它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也让我们感受到真挚的母子之  相似文献   

2.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经典之作,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此诗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天真、顽皮、可爱的孩子,一个勤劳、圣洁、虔诚的母亲。通过母子游戏,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神圣母爱,以及孩子纯真的感恩之心。如何凸现这首诗的情感教育,笔者试从全诗的首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作三层解读。  相似文献   

3.
胡春玲 《教育文汇》2007,(12):30-30,4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选录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当我和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共同学完这两首感人至深的诗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眼前似乎闪动着摇曳的金色花,那圣花的神秘香气也袭上心头,闭上眼,耳畔就萦绕着我们师生彼此朗诵的声音:“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还有全体女生那稚气纯真而溢满真情的话语: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教改实践中不懈求索,尝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便是这种种思考后的一个新的尝试。以下是当时的片段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二、走近作者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泰戈尔其人其文,教师补充。  相似文献   

5.
诵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像是在观赏一幅流动的、甜美的、温馨的图画,又像是在聆听一首圣洁的、优美的、永恒的旋律,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金色花》何以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与诗人泰戈尔的一生创作有关。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 说。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这样的一篇微型小说式的文章——《甜甜的泥土》,这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文章中运用了多种手法,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母子情深的主题,同时也告知人们,世界上的至爱亲情应该有如广袤而又厚实的泥土,无所  相似文献   

7.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文学家泰戈尔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被选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翻译者是郑振铎。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水平应该是很高的。但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金色花》译文存在着两处错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斗胆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教学创意]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首孩子回报母爱的诗歌,正是感恩教育的好教材。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利用了语文学科自身的资源优势,将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荷叶母亲》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也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和总结。备课时,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希望通过公开课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许多环节都是课堂上即时生成,便多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这节课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是暗地里捏了一把汗;对学生来说,在全区的初一语文老师面前听课、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好在,从初中入学以来,学生一直是我课堂生命的主角,他们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初步理解与实践。一.《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一课,编排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11.
《竹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课文。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多数是"以事为本",即以"看人影""画人影""画竹影""论国画"等几件有趣的事为主线展开教学。"以事为本"地解读教材,固然没有什么大碍。因为教材的编著者也有意让大家"以事为本"地展开教学——课文的题目是"竹影",显然指向的是"事";课文  相似文献   

12.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可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通过与同单元其他课文进行对照,初探课文的主题;其次通过探究《金色花》《荷叶·母亲》两篇课文的文眼与朗读方式,体会两篇课文的诗意;最后探究课文的写法,以体会作者的写作初衷,完成课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诗歌运用想象的手法,借助金色花抒发诗人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对家庭及人类美好和圣洁天性的赞美。但是细细品味,总感觉有很多意犹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14.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段活泼又充满童趣的话,出自《新月集》中一首很有名的诗歌《金色花》。当我们已脱去孩子的稚气,渐渐成年之后,重读这些俏皮的诗句,是否会会心一笑,心头涌起许多甜蜜的回忆呢?而为我们创造这朵可爱金色花的,就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1861年5月,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过程是教师、学生语文智慧生长的过程。《显隐发微,析疑赏奇——文学作品文本解读路径例说》一文从"显隐""发微""还原""借力""析题""聚合""归真""探奇"等方面寻找文学作品的解读路径,发掘文学作品内涵和艺术形式的特质,并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为支撑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提供了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材把握]一、文本解读《金色花》一诗属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的阅读以描写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为主,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学习朗读和圈点字句。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7.
教学现场 一、揭题谈话,走近诗歌,整体感知: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阅读一篇非常美的文章《金色花》。金色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欣赏。(播放金色花的图 片)谁来描述一下刚才你所看到的金色花?  相似文献   

18.
<正>"《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心情"。这是《教师教学用书》对《社戏》主旨的解读定位。无疑,这个解读是切近《社戏》文本内涵的,也是很多语文教师非常认同的结论。但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追求课堂的多元化。这些理念的提出可以说对我国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反拨,从历史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在"创新""多元"理念的推动下,语文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解读"或"多元解读"的热潮。一些语文期刊还专门增设了探讨的栏目,如《语文学习》中的"重读"栏目、《语文教学通讯》中的"多元解读"栏目。这是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教育者思维日趋活跃、思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中的这样的述说:"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要有具备语文素养的老师。要培养具有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拥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所谓个性,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