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全球具有最大价值、最重要的信息网络,其应用范围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统计报告:截至2004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9400万。30岁及以下的网民占69.4%,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受网络文化影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来到我们的身边,它的到来大大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同时也造就了又一类群体,即网民群体。这一群体有着别样的生活方式:特殊的环境——虚拟网络社区,网络语言,网名等。网络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网民群体理所当然也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3年1月,中国上网人数已达591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4%。中国互联网用户已居世界第二位。而全球上网人数也是以数亿计。网络的普及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与学生思想教育对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以校园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在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增加投入、改变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与互联网的贯通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在2008年底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庞大的网民群体使得网络舆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现行立法对网络管理、网络服务方式和手段的规制远远滞后于网络在我国的飞跃式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所带来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就完善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3月14日,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宣布将IANA管理权移交至全球多利益相关方社群。IANA的管理权包括全球互联网的域名系统(DNS)及根服务器,号码分配(IPv4地址、IPv6地址及AS号)和协议参数注册(协议号、端口号等)。这一过程的结果将对今后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保护国家利益、网络产业利益、学术界利益和广大网民的利益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兰军  卢辉炬 《班主任》2001,(12):21-22
Internet正如Web的原意一样,像一张在不断生长的蜘蛛网,悄悄地蔓延到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的信息之多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几乎涵盖了现实世界中所能找到的一切。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上网人群的激增如同人口大爆炸一般,据《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3日最新消息,截至2000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2000万,又据《南方周末》2001年发表的《谁在用互联网》一文的资料显示,42.6%的网民是在校学生,照此推算,学生网民至少达到了850万之众,成为我国网民世界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互联网的不完善及青少年网民心理尚不成熟等原因,使得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了很大冲击。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网络》2013,(5):10-11
本刊讯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于4月11-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全球IPv6论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与评测北京市工程中心和天地互连公司共同承办,以"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题,全球重量级演讲嘉宾围绕全球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热点话题,分享了IPv6产业升级、建设、商用等最新产品及  相似文献   

9.
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互联网开启了人类了解自我的新的场域。集体无意识如同图腾一般吸引着网民于其中挣扎或解脱,而互联网也引发了网民内心私有与共享的斗争,且或许网民能够籍以互联网生发全球意识,从而走向民主与大同。归根结底,网民期望在互联网中寻找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以其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使人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据统计,截止1999年3月,全球互联网(INTERNET)用户已经突破了1.67亿,联入网络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87个,预计到2002年,用户将增加到3—10亿。从中国情况看,网络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据调查显示,1998年底网民只有210万,1999年底达到890万,截止2000年6月30日共有1690万网民,上网用户平均每6个月翻一番。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新闻的日益普及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0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达2250万人,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为“获得各方面的信息”的占68.84%,而其中主要是接受新闻信息的占84.36%。上海2000年5月的一项调查表明,网民中72.3%首先是为了获知新闻而上网的。  相似文献   

12.
陆培法 《科技文萃》2001,1(1):93-95
从10月20日开始,由中国频道(www.china-channel.com)、中国万网(www.net.cn)等单位在互联网上发起的中文国际域名全球同步预注册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华人网民谈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 ,在这个“无网不胜”的时代 ,信息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据1999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 ,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超过890万 ,在网民的整体结构中 ,青少年学生是最大的群体 ,我国25岁以下青少年中上网者占45.2%。青少年通过互联网学习、交友、聊天、恋爱、购物、追踪明星、展现自我、上网“冲浪”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时尚。纵观世界各国 ,让学生上网成为现代教育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与中国在校大学生政治意识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力,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肯定派"认为上网行为会影响网民的政治意识,甚至会使上网者成为无国界的"世界公民";"否定派"则认为互联网并未取代大众媒介的政治影响力,其对网民政治意识的影响非常有限。根据我们对武汉理工大学317名大学生网民的调查,"否定派"的观点更为接近事实,即互联网对网民政治意识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5.
据世界权威互联网调查机构Nielsen/NetRatings公司2002年4月调查,中国有5660万人可以在家中上网,实际可能超过此数字,居全球第二和亚洲第一位。另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资料显示,中国互联想网订户每月增长5%-6%位居全球增长势头最迅猛的国家和地区之列。以这样的增长速度,五年以内,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便可达到25%,也就是3亿2千5百万人。在众多的网民中,学生又超过半数,  相似文献   

16.
刘虹谷 《辽宁教育》2002,(10):25-26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入2002年,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应用的大国。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我国人民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接受信息的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就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而言,日益发展的互联网也必将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改造力,冲击传统的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利用互联网开展德育工作,具体来讲,就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围绕现代…  相似文献   

17.
杨伟庆 《大学生》2012,(Z3):25-26
中国有网民5亿,差不多占全球网民的1/4,过去10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增长差不多有1倍,到2011年,网民的覆盖率从4.6%左右上升到40.2%。艾瑞长期研究互联网经济,我们定义的互联网公司的营业收入在过去8年差不多涨了50倍。2006年,网络经济是GDP平均增速的  相似文献   

18.
1.目前国内互联网访问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其中计算机信息网络尤为突出。信息网络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点,而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和"三金工程"等,为政府机关改进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校园网的实现,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据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全国网民数量约4500万人,在全国的网民中,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互联网(因特网)以其时效快,方便、经济适用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文章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谈,在网络时代怎样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德育教育与引导,为学生网民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面对与日俱增的学生上网趋势,我们应及时改进和创新德育工作,保障青少年健康茁壮地成长,使学生的德育、智育和体育素质得以全面协调发展。信息网络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有终端的任何地方、个人。在21世纪,不论从政、从商、从教、从学或其他脑力劳动,都离不开互联网的终端工具。在网民的整体结构中,青少年学生是最大的群体,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在增长。青少年通过互联网学习、交友、聊天、恋爱、购物、追踪明星、展现自我,上网冲浪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