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历史部分的相关知识点,突出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意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加强历史基本知识的记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线索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基础环节。学习历史需要记忆,这本来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随着高考由知识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的转变,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是求难求异的理解分析,并已造成了一种错觉,使笔者认为有强调通过增强记忆能力来提高学力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应用能力是建立在记忆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同时它又是记忆和理解的目的所在,记忆和理解最终是为了应用。从当前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高三历史复习中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针对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对文科综合测试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应用能力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挂有这样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条颇富哲理的标语充分说明了实验只有做了才能理解并记忆深刻。生物学实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最近3年的高考生物广东卷由原来考查测重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论的预测等转向了考查教材实验。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说明  相似文献   

4.
邓平江 《地理教育》2015,(Z1):87-88
一、加强记忆与理解基本知识新课改高考涉及基本知识庞多,但考查的大多是主干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应注重知识内在联系和重组,做到"主干知识构成体系,基本知识理解记忆"。高考命题高于教材又源于教材,所以要抓住教材这一最重要的复习资料。1.理解内涵与外延,抓住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高考成功的基石,对基本概念应重分析并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例如,复习"水资源"概念时,教师可分析如下:"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的主要能力包含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能力。“理解”,主要是对历史概念与结论的理解,又包括三个方面:知道概念与  相似文献   

6.
1998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已占全卷的一半以上,对于考生历史成绩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分析这一题型的测试要点及考生答题的失误,对于今后的历史科高考复习和高中的历史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8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其95%以上的测试要点,是直接考查考生对于历史知识要点的记忆程度,以及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对于历史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记忆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最基础的方面,也是充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前提。1998年的选择题中,对考生记忆程度的考查,主要是看考生对于知识要点的记忆是否…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能力——即材料处理能力 阅读能力是历史科的基本能力,历史试题考查的大趋势。这是因为历史材料适合于对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及文字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二、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记忆能力,不是指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指要弄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记忆、理解记忆。实际上讲考能力与考记忆是统一的,脱离记忆,能力的提高是一句空话。高考历史科在记忆能力方面考察的趋势是:历史的时空观念、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思辨能力——即阐释能力 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历史,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问答41题来看:“是什么”试题已给你指出和限定,其内容所占分值3分,而“为什么”所占分值为11分,试题的着眼点是“为什么”!这是问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普通的历史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历史记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史属于文科很多东西需要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要理解必须先记住。我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发现联想记忆法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联想记忆法的含义: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时间、事件、人物、情节还是需要学生记忆的,但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我在教学主要让学生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不要"照本宣科"、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寻找正确的记忆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巧妙记忆历史。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法完全突破》《高考语法完全突破记忆大纲》《精编高考语法专项练习》三件一套(198元/套),学记练结合,配套完善,脉络清晰,讲解通俗易懂,直接针对高考,故名"中学语法三剑客(高考版)"。《高考词汇篇章式记忆》(32.5元)综合运用了目前流行的词根词缀、联想、谐音等词汇记忆方法,并且推陈出新,增加了关联记忆、母语嵌入式记忆、英汉分离记忆,最主要的是将词汇记忆从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是中学生的必考科目,近年来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归结为一点即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理解、联想、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1.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对知识的识记,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即成“空中楼阁”,要提高能力便是“缘木求鱼”,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广大师生有同感。在复习中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记忆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而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我们俗称“悟性”的高低应该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高考英语的重点。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同学们常常苦于记忆效率低,遗忘速度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构词法能帮助同学们快速有效地记忆单词,在一定的语境下推测词义和理解句意,进而在阅读时准确地理解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记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且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记忆与理解、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记忆、理解、应用"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应当充分融入到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是有效提高素质教育与历史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大学对考生的基本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具备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学生读了书,如果没想法,或有想法却说不出来,都是不行的。思维能力是表述能力的前提,没有较强的思维结构和习惯,决不可能有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历史思维能力中,记忆是前提,理解是突破口。让学生理解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近几年,历史高考试卷中,考查知识点之间因果关系的题目比分较大,而且越来越高,97年高考中第6、7、8、9、12、13、15、16、19、2O、21、29、31、  相似文献   

16.
虽然现在的历史高考已逐渐注重对知识理解和迁移能力的考查,但我们知道,理解和迁移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不可能做到正确的历史理解和迁移。面对内容繁杂的历史课本,很多学生因难以记忆而头疼,甚至连基本的史实、史论都掌握不好。  相似文献   

17.
胡小力 《中国考试》2007,(12):20-23
通过复习便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后的知识更便于记忆,“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复习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将机械记忆转化为意义记忆,把记忆内容简要化、图像化、表格化常常是有效的方法.例如词汇记忆是高考英语的重要内容,没有词汇知识基础,语言运用能力就是无源之水,因此,词汇的巩固提高是高考备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问,不是一门记忆的学问。”然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却很小,有的甚至是直接要求学生牢固记忆,最高层次也只不过是纵横联系地记忆。为何?是高考的指挥棒所指,这是常见的答案。真的是“指挥棒”的指向问题,还是师生对高考的解读出了偏差?高考结束后,网上就有人反映:学生只要背背书就可应考且能得高分。是否真是如此?我认真做了试卷后,不完全赞成这种观点。今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选择题第11题就令人眼前一亮,它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解答此题不是背背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原题为…  相似文献   

19.
<正>从近年历史高考的发展趋向看,考查已不局限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便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高考历史高效复习的基本策略。下面就来谈一下我在高考历史复习方面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20.
’95高考历史试题对能力的考查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向.(一)’95历史科高考《考试说明》将能力目标归结为4个方面(共9条内容).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归结起来,实际上也就是指理解记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体说,其中又蕴含了记忆、理解、阅读、辨析、论证、归纳、比较和分析等诸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