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调查     
齐利 《小读者》2010,(11):57-57
上士命令下士:“去查一查新来的那个兵参军前干过些什么?” “为什么要调查”下士问。  相似文献   

2.
茅家粱 《语文新圃》2009,(10):32-32
今年高考,开封市一考生数学得1分。家长要查“落卷”,被告之“没有这样的规定”。考生,尤其是落榜的考生,难道就不能看看自己的试卷?有秘密否?查一查“落卷”又如何?  相似文献   

3.
我在搜索网页时,关键词用了“举隅”,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举隅”的词条,用‘‘举偶”作关键词,也出现许多“举偶”的词条。究竟有没有“举偶”这个词呢?如果“举偶’’是个生造词,百度为什么要使用呢?岂不造成语言混乱,谬种流传?.于是查词霸,结果查不到(当然,举偶也查不到),查《辞海》,也没有。再查《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查《...  相似文献   

4.
《老子》认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当人们一再诟病老子的“小国寡民”时,恰恰忘记了老子之“道”那种难以被“下士”们所体认的特性,因而就往往忽略了其所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甚至“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等话语中所蕴含的极其伟大超越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查漏补缺”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为什么有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明显?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片面理解查漏补缺,缺乏查漏补缺的整体大局观,孤立地认为多解几道题,找找差就完事了。那么,查漏补缺的着眼点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用部首查字法,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地判断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是什么。然而,汉字的形体结构复杂,怎样查汉字的部首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形声字要查“形”不查“声”。比如查“睛”要查“目”部,不查“青”字。2.上下都是部首的合体字,一般是查上不查下,如“另”字就要查“口”部。但如果上部不是独体字就查下部。比如“碧”字上面的“珀”不是独体字,而下面“石”是独体字,所以就选“石”部。3.左右都是部首的字,一般是查左不查右。如“找”字要查“扌”部,不的“首部查“戈”部。4.内外都是部首的合体字,一般是查外…  相似文献   

7.
白发的秘密     
一天早晨,我发现妈妈有一根白头发。我想:人为什么会长白头发呢?我问妈妈。妈妈对我说:“你自己上网查一查吧!”  相似文献   

8.
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时常听到学生抱怨:“老师,这篇文章我每个生词都查了词典,为什么还是看不懂?”“老师,为什么别人八分钟看完的文章,我要花半个小时呢?”“老师,文章我好像看懂了,为什么做题总是不对呢?”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的爷爷越来越糊涂了。去医院一查,竞然是“老年痴呆症”。妈妈说:“爷爷老了,不记事了。”“老了是怎么回事儿?每个人老了都忘事吗?妈妈你将来也会这样吗?”“不是的,傻孩子,只是爷爷生了病才会这样。”妈妈嘱咐着,“现在是暑假,你在家一定要好好照看爷爷。”  相似文献   

10.
“办案”记     
今天吃晚饭时,我发现爸爸脸上有泪痕。我问他怎么了,爸爸说:“你不是想当警察吗?你自己查。”哼,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我暗下决心。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8日星期六小雨今天,爸爸问我问题:“你在一、二年级已经把加减乘除全学了,你知道这四种运算符号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吗?”“这些符号不是原本就是这样的吗?”我反问道。“当然不是,这些符号是像生物演化一样,变啊变,最后变成这样的。查一查它们的历史,你会觉得很有意思的。”爸爸说。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师:“王大伯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呢!”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老师查了字典,“闻”在字典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用耳朵听,一个是用鼻子闻。你们觉得在这里它是哪个意思呢?  相似文献   

13.
上将和下士     
《小学生时空》2006,(1):44-46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并非后来人所想象的,他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事都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有一天,他身穿没膝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得出他。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正筑街垒。“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块都不碰一下。因为石块很重,…  相似文献   

14.
甲:(见乙翻看词典)喂,你查什么呢?乙:在查“涂鸦”“染指”这两个词儿。甲:唉,这么简单的词儿,还用翻词典?乙:噢,这么说,阁下肯定会啦。甲:不瞒你说,鄙人专门从事语言研究,几个词儿难不倒我。乙:那你先说说“涂鸦”是啥意思?甲:“屠鸭”,好啊。俗话说,鸡肉汤鸭肉味,吃不着掉眼泪。鸭肉味那个美哟……乙:别美啦。不是鸭子的“鸭”,是乌鸦的“鸦”。甲:噢,屠杀乌鸦———乌鸦肉也香啊。乙:没听说过。涂,是涂抹的“涂”,不是屠杀的“屠”。甲:你倒早点说呀。乙:还怨我啦?这回你给解释一下吧。甲:这个“涂鸦”…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片断一原文:“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赶海》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束手就擒”吗?生:就是被抓住了。师: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动作吗?(学生有的举手做投降状,有的把双臂反背于身后,有的还两人合作,做扭送状,真可谓各有千秋)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呢?大家的动作说明你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就擒”的含义,但“束手”如何理解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束”的意思,你们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6.
热爱读书     
咱是谁?咱是老师。老师哪一点跟人不一样?有学问。学问有多大?古语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又云,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吓人吧?没办法,谁叫咱应了老师这个名?有一次我去喝“豆腐汤”,见丧棚前大书“当大事”三字,当就当呗,也没在意。偏偏吃饭时同桌有个人对这几个字认了真,非要弄个明白不可。可没人明白,于是有人出主意:“老师一定知道,咱桌上谁是老师?”我大窘,怕人查根底,装老实不敢吱声。回家一查,原来出自《孟子》:“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为送死,可以当大事。”闹了半天…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在河南省先锋学校开办的暑期夏令营上,训练营组织者提出了“体验人生百态,把握自我命运”的口号,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奖惩”措施: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评为“上士”“中士”“下士”3个级别。他们饭菜标准不同,下士还要“服侍”上士吃饭。该组织者的做法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那么,将学生分等级是否真如管理方所说,是一种人生体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勤奋改变人生的道理?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学生: 反对方: 雅蓝(高中):学习竞争本来就激烈, 这样下去会让学生产生阶级感。而且什么叫表现好坏?评判标准很主观啊。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10,(9):46-47
在宇宙中,有一个人类、机器人和外星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叫“星星球”。“灰心星球”的宇宙开发公司派出了两大王牌战士——“大大怪将军”和“小小怪下士”,他们企图利用终极武器“五色神奇宝石”——一种可以赋予机器生命和智慧的奇异结晶,强行占领“星星球”。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把教师称作“知识分子”,我对此一向深信不疑。在一本书中看到“知道分子”的称谓。什么是“知道分子”?一时我有些困惑。上网一查.我才惭愧地发现“知道分子”已经是一个流行词了!  相似文献   

20.
《魏公子列传》是《史记》的名篇,司马迁在这篇列传中亲切地用了147个“公子”,叙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终于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抵抗了秦国的侵略,救赵存魏,振奋诸侯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