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现代化的内涵、战略目标、道路的选择及依靠力量等几方面的论述,阐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他们的探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愿望和决心,凝结了党中央两代领导人几十年的共同奋斗的心血.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丰富思想,对今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阐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有关开放观的基本观点和发展线索,揭示出二者的历史继承性以及毛泽东这一理论的时代局限性,从而明确了邓小平的开放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再现两位伟人,特别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贡献,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改革开放具有现实意义,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位伟人对现代化建设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推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初步探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科学概念之前,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和早期的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涉猎,从而为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追源溯流.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先后进行了伟大的探索。毛泽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邓小平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建构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重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党的"八大"前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由于主客观因素,探索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历史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正确地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的源泉和动力.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对毛泽东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也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吸收与借鉴。在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缺陷、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合理性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先后三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提出了10个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但毛泽东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缺乏整体性、连贯性,没有跳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模式。邓小平在8个方面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关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建设实践,在以党群关系为核心的政治和谐、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和谐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谐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大量的思想和实践成果;但也由于毛泽东对经典作家和谐社会思想解读的偏差和实践的盲目性,造成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和谐社会发展模式陷入了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指出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认真研究中国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的人权现较之资本主义的人权现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5.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无产阶级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探讨的道路上留下深深足迹的不但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还有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的探索中,有成功,也有失误;有宝贵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这个摸索多年的难题——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代伟人邓小平花了很大的心血,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在。正是因为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等人对社会主义的创新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贡献,才使得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史上发生了“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之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有着鲜明的发展脉络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总体方向是理论上的逐步成熟与实践上的不断完善 ,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从农村革命和改革中获得巨大成就的领导人,毕生都关注着中国农民问题,关注着农村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农业发展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揭示了两位领导人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文艺思想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艺思想不仅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深入发展.邓小平文艺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它自成体系,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本质、创作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都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笔者无力细致勾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只就他文艺思想的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学习中的认识.如何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围绕这个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多方面科学的指导思想,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起了重大作用.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化的根本前提.”并且始终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文艺胜利发展的基本保证,他要求“各级党委都要领导好文艺工作.”他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